12月1日召開的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廣州市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并在12月7日的發布會上進行發布。根據《規定》,廣州現有6個史跡點原則上全部向公眾開放。
廣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對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保護,從2007年起開始啟動廣州海上絲綢之路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而本次《廣州市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規定》的制定就是為了規范海上絲綢之路史跡管理和利用,配合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
《規定》主要在四大方面加強對海絲史跡的保護:
首先,明確各級政府在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方面的責任。《規定》明確了市政府應當建立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區政府應當建立日常巡查、現場保護聯動制度,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在區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開展安全檢查、現場保護等海上絲綢之路史跡的保護工作,以加強對海上絲綢之路史跡的保護。
其次,建立編制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名錄制度和調整程序。《規定》通過編制史跡保護名錄,明確具體的海上絲綢之路史跡點,以給予重點保護;同時考慮到史跡點存在增加的情況,規定了保護名錄調整的程序。
其三,編制海上絲綢之路史跡的專項保護規劃,明確保護范圍和控制地帶。《規定》明確了保護范圍的禁止行為、建設控制地帶內建設工程的限制以及相關人的義務,并對違反行為設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以更有力地保護海上絲綢之路史跡。
最后,規范海上絲綢之路史跡的展示與合理利用。根據廣州現有6個史跡點的實際情況,原則上全部向公眾開放。但基于史跡點保護的需要,規定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控制參觀人數或者參觀時間。同時還規定了史跡保護管理責任人可以結合史跡自身特點、通過多種途徑和手段進行保護性利用,但不得危及史跡安全,不得破壞歷史風貌。
為何制定專門保護規定?
目前廣州6個海絲史跡點都是重要的文物保護單位,有國家的文物保護法進行保護,為何還要制定專門的海絲保護規定呢?市法制辦副主任劉慶國表示,首先是將文物法和文物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在廣州市更加細化。此外,最直接原因就是為了配合海絲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劉慶國說:“(申遺)是一個非常重大、復雜的工程,國內有9個城市同時申報,需要國家層面統一協調,(制定專門的規定)主要是在制度層面上進行準備。”
市文廣新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處處長鄭小爐則表示,制定專門的保護規定可使得對海絲史跡的保護更加嚴格和細致,“例如,在制定每個專項保護規劃時可以把保護范圍劃得更大一些。目前6個史跡已有3個的專項保護規劃通過了審批。”
海絲申遺在進一步推進當中
據悉,2012年10月底,國家文物局公布重新調整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絲綢之路海上段名列其中。這是申遺工作取得的重要階段性成果。市文廣新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列入預備名單的有40多項,“為了確保申報成功,國家每年只能申報一項,這就看誰準備得更充分。目前海絲申遺仍在準備當中。”目前,包括編制保護規劃、保護管理規劃、立法、研究和宣傳等各項工作正在進一步推進當中。下一步,廣州將繼續在國家文物局及專家組的大力支持下,與兄弟城市一起,進一步按要求推進申報的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