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年均減負700億
17日的市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廣州市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廣州將繼續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經過1~2年努力,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取得初步效果,幫助企業年均減負約700億元。
加大清費減負力度合理降低人工成本
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自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工作以來,廣州積極采取各種舉措,不斷為企業減輕負擔,2016年度為企業減負超700億元。為進一步減輕實體經濟企業負擔,根據國家和省的工作部署,結合《廣州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行動計劃(2016-2018年)》和我市實際,制定了《廣州市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提出,經過1~2年努力,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取得初步效果,幫助企業年均減負約700億元。3年左右實現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明顯下降,盈利能力顯著增強。到2018年底,企業負擔持續減輕,企業活力進一步激發,企業競爭力明顯提升,形成企業發展與宏觀經濟發展良性循環的格局。
首先,《實施方案》提出繼續打好“降成本”組合拳,讓企業得到實惠。在鞏固落實已出臺的降成本政策措施的基礎上,繼續加大清費減負力度,逐步推進我市行政事業性收費改革,取消和調整部分政府性基金,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收費和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經營服務性收費,擴大“營改增”試點范圍,優化納稅服務,落實小微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合理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嚴格落實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政策和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上限,完善最低工資調整機制,加強就業服務,合理降低人工成本;合理控制企業用電、用水、用氣、用地成本,降低企業生產要素成本;進一步規范公路、公交、客運站場收費以及港口、機場、鐵路、進出口環節收費,加強物流園區建設,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加快推進中小企業基金股權投資
其次,繼續推進“放管服”改革,為企業提供便利。通過全力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全面推進多規合一工作、實施“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放寬商事主體住所條件限制、推進工商登記和公共資源交易全程電子化、推進廣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等方式,最大限度精簡合并各環節辦事流程,優化提高政府服務效能,提升企業辦事便利化水平。
其三,繼續加大政策扶持,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助力。通過獎勵金融機構在廣州設立法人金融機構和金融機構地區總部、獎勵在廣州設立的金融市場交易平臺、補貼利用資本市場融資發展的企業等措施,加大對重點產業項目的信貸支持和金融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完善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利用搭建的各類中小微企業融資平臺和扶持政策,進一步改善中小微企業融資環境;以再擔保為平臺,集合一批優秀中小微企業,大力推動銀行、證券、基金、再擔保四方合作,建立起中小企業集合債券滾動發行機制;搭建優秀工業企業和項目與工業轉型升級基金對接橋梁,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基金吸收社會資本,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中小企業基金股權投資,緩解我市初創型中小微企業融資困難;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促進制造業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發展,實現“廣州制造”向“廣州智造”轉變;采取貼息、事后獎補等方式支持企業進行新一輪技術改造和研發創新,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模式;對重大科研成果轉化實施專項支持,以財政投入引導企業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的對接。
此外,《實施方案》還提出,鼓勵引導企業內部挖潛,激發企業發展活力。鼓勵企業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內部管理升級,創新營銷模式,提高效益水平;加快推進綠色制造,大幅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實現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