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行辦法》通過
對于廣州這座超大城市而言,以“繡花”功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是老城市煥發新活力的重要途徑之一。5月17日,16屆37次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廣州市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創新了老舊小區的改造模式,推動社會力量參與,是廣州在全國優先出臺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全流程辦法,對引入、監管、退出等全流程作出指導,讓老舊小區改造市場化有章可循,助力實現老舊小區改造全生命周期建管一體化,提升老舊小區改造、運營和服務水平。
引入社會資本 增強小區“造血”能力
《辦法》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運營,從政府主導轉向政企合作,改變財政資金“輸血式”改造,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成片建、改、管,增強小區自身“造血”能力,多元拓寬資金來源渠道,運用市場力量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和治理能力。
根據《辦法》,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應當遵循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依法依規、公開擇優、長效治理、探索創新的基本原則。根據分工,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指導,區老舊小區改造主管部門具體負責,街道(鎮)負責協助有關單位做好前期調查等工作。
《辦法》明確,由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實施單位作為項目社會資本的引入主體,負責社會資本引入及其監督管理工作,具體包括前期摸查、實施方案編制及報批、社會資本引入及合同(協議)簽訂、工程組織實施、監督指導、合作期滿移交、協助統籌整合各類資源。
創新參與方式 全鏈條或分階段皆可
社會資本具體要如何參與廣州老舊小區改造?《辦法》對參與內容、參與方式等都給出了明確的指引,從工程建設、存量資源運營、提供便民專業服務、長效治理、專業物業管理五方面明確了社會資本可參與廣州老舊小區改造的內容。如存量資源運營方面,《辦法》提出在符合有關安全管理要求的情況下,社會資本可對公有房屋、公共低效閑置用地、機動車泊位等存量資源開展活化利用,并鼓勵整合相關國有企業物業、私有物業,成套成片共同改造提升和經營管理,《辦法》鼓勵社會資本提供養老、托幼、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和超市、菜市場、家政等便民商業服務,以及鼓勵根據業主需求提供家電維修、社區團購等特色服務。
參與方式方面,《辦法》明確社會資本可以全鏈條或分階段的方式參與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投資、設計、建設、運營和管養等實施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全鏈條參與方式創新了老舊小區的改造模式,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從“物質空間提升”轉變為“社區綜合治理”,充分挖掘整合老舊小區低效閑置資源,引入社會資本發揮其資產管理優勢,參與改造項目的設計、建設、運營、管養等工作,成套成片改造提升和經營管理。如此一來,社會資本可通過提供公共服務和增值服務,以產生的收益平衡前期投入,實現老舊小區改造的可持續發展。
明確服務期限 最長不會超過20年
《辦法》還明確了社會資本的引入程序,包括項目摸查、策劃方案編制和審定、編制實施方案、意見征求、實施方案報批、資源整合、引入社會資本(簽訂合同)、項目實施、監督檢查。
在一系列程序中,項目摸查要摸清老舊小區基本情況,梳理城鎮老舊小區及周邊資源情況以及征集居民改造意愿及需求。《辦法》明確,社會資本參與改造,服務期限最長不超過20年,國家、省、市對服務期限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社會資本可享受相關優惠支持政策,包括金融支持、稅收優惠等。項目涉及業主共同決定事項的,應按《民法典》有關規定執行,并明確引入社會資本授權經營的范圍、內容、提供服務、收益分配等,形成業主共有收益項目運營方案。
根據《辦法》,項目實施單位按照經批復的實施方案依法合規按程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在同等條件下,擇優選擇信用良好、老舊小區改造經驗豐富、為改造項目提供更多資金和服務、項目運營資源承包總費用報價更高的社會資本作為項目合作方。
此外,《辦法》還強調,由市或區老舊小區改造職能部門牽頭,會同相關部門開展策劃工作。存量公有房屋、公共低效閑置用地等資源用于老舊小區改造的,經審定的策劃方案依法適用于相關手續的辦理。由實施單位組織編制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并在方案中設置社會資本引入專章,經批復的實施方案,依法適用后續項目引入社會資本、辦理既有建筑活化利用及相關資源授權運營管理手續辦理。
全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進展通報
廣州市資金支付進度較快
近日,省住房城鄉建設廳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培訓調度會,通報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最新工作進展。記者了解到,截至4月底,廣州市資金支付進度較快。
推進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是廣東省今年十件民生實事之一,其中要求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不少于1100個。會議指出,截至4月底,省十件民生實事完成比例達到45%。揭陽、深圳、韶關、惠州、東莞等市納入中央資金支持計劃開工率較高,廣州市資金支付進度較快。
會議要求,全省業務主管部門要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樓道革命”“環境革命”“管理革命”,改善人居環境品質,增進民生福祉。緊盯中央和省下達的剛性任務目標,加快項目的謀劃、設計、預算編制、招投標等進程,倒排工期,提高項目開工率;加強與財政部門溝通協調,杜絕中央和省級專項資金被截留、挪用,確保專款專用,提高資金支付率;加快項目竣工驗收進度,提高項目完工率,避免長期施工把“民生工程”辦成“民怨工程”;改造前“問需于民”、改造時“問計于民”、改造后“問效于民”,切實提高群眾滿意率,把“要我改”變成“我要改”。
會議強調,對照負面清單開展全面自查、逐項梳理,重點針對改造計劃不科學不合理、統籌協調不夠、未充分發揮居民主體作用、施工組織管理粗放等方面問題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真改實改。積極學習省內外先進地市在引入社會力量、動員居民出資、“EPC+O”模式推進、加裝光伏、活化利用歷史建筑等方面經驗做法,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提質增效。
- 2023-05-18 【一圖讀懂】一圖讀懂16屆37次市政府常務會議
- 2023-05-18 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老舊小區改造 用足“繡花”功夫改善人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