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次數: |
- |
從化區16個重點項目集體動工 新增年產值將超416億元
去年開幕的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
4月2日,廣州市從化區16個重點項目集體動工,落戶企業包括蘇寧華南電商總部、立白集團華南創新智能生產基地等,涵蓋IAB、先進制造、高新科技、環保等多個領域,項目總投資102億元,建成投產后,新增年產值將超416億元。
據了解,2018年從化區共計引進及在談項目75個,投資總額564億元,預計產值978億元。從化區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不斷加快對外開放步伐、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升城鄉功能品質,為生態經濟的蓬勃發展營造有利政策環境。
16個重點項目集體動工 蘇寧、立白等多個重大項目落戶
2019年廣州國際投資年會召開前一天,蘇寧華南電商總部、立白集團華南創新智能生產基地等16個項目在從化區集體開工。蘇寧華南電商總部項目總投資50億元,主要建設含生鮮農產品加工中心、智能中央廚房、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基地、采銷運結算中心、云數據管理中心、供應鏈管理及跨境電商展銷中心、綜合配套等功能為一體的創新經營實體,建成達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300億元。
蘇寧物流集團副總裁王長林現場表示:“此次蘇寧華南綠色冷鏈電商總部落戶在明珠工業園,占地610畝,項目從2018年9月洽談到落地,僅僅用了4個月時間。通過該項目,從化的特色農副產品將走向全國。目前,蘇寧華南冷鏈電商總部項目在全國定了八個片區,廣州從化是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項目,也是未來規劃規模最大的一個項目。”“它也將整合整個華南地區的產業資源,推進智慧零售,并帶動粵港澳大灣區乃至整個華南地區產業經濟新一輪的跨越式發展。”王長林說。
另一個開工的重大項目,立白集團華南創新智能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20億元,依托立白集團2個國家級、4個省級研發平臺,建設升級華南創新研發中心,開展表面活性劑分子結構設計、高效酶制劑催化劑制備、特殊關鍵設備設計等日化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及應用,建成達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40億元。
與此同時,在2019年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上,從化區還將與廣州億圖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騎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坤銀生態園區投資有限公司等一批創新型企業現場簽約,進一步壯大從化區產業力量,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
筑產業創新發展平臺 引世界500強企業落戶
2018年以來,從化區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機遇及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布局了“兩翼”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地、全域特色小鎮鄉村振興示范區,構筑起產業創新發展平臺,吸引了一大批中國及世界500強企業的總部、生產基地落戶于此,產業集聚效應不斷增強。
根據從化區科技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從化區共計引進及在談項目75個,投資總額564億元,預計產值978億元;廣東從化經濟開發區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5%,稅收增長23%,圓滿完成稅收三年翻番目標。
目前,在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裝備四大戰略性主導產業方面,廣東從化經濟開發區經聚集了包括萊恩醫藥、塞萊拉干細胞、廣汽比亞迪新能源、法國派麗德高超級工廠、亨龍智能裝備等在內的46家企業,去年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的27.26%,同比增長53.6%。
其中,生物醫藥產業以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綜合創制平臺最為亮眼,該項目建設了華南唯一全程GLP檢測中心、國家級中藥提取分離過程研發平臺、生物醫藥平臺展覽展示中心、新藥創制研發實驗區等,推動從化邁入全球生物醫藥創新的新航道。
打好生態經濟牌 探索“生態+”產業發展之路
綠色是從化區發展的底色,豐富的資源如何轉化為優勢?近年來,從化區將生態資源保護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積極探索出一條“生態+”產業的差異化發展路線。
從化區委一屆七次全會明確部署,充分發揮從化區自然環境生態優勢和特色小鎮平臺優勢,聚焦培育壯大生態設計、精準醫療、文化體育、會議會展和現代馬業等優勢產業,加快構建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從化區在招商引資時并非毫無鑒別,而是只有符合相應環保標準的企業才可落戶。如今的明珠工業園被稱為“生態花園式”工業園,園區建設不破壞山川、湖泊等生態面貌,投資者可以享受總部+生產+生活多位一體的服務。
去年12月,首屆世界生態設計大會在從化生態設計小鎮召開,67個項目成功簽約落戶,小鎮將重點發展智能平衡車、生物光源、智慧農業、工業設計四大產業集群。隨著特色小鎮建設、地鐵14號線開通運營,從莞深高速等交通路網不斷完善,從化的各項要素得以繼續提升,土地價值優勢凸顯。
“接下來,從化區將繼續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堅持北部三鎮決不新上工業項目的發展底線,中部南部利用空間又是選準特色產業的發展思路,繼續一手以生態優先為底線,改善生態環境,強化生態功能,引導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進一步筑牢廣州北部生態屏障;一手以綠色發展為動力,做大做強生態設計、會議會展、文化旅游等特色優勢產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促進實現‘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努力形成北部綠色創新和南部產城融合發展相互輝映的格局。”該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