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十一屆廣州國際投資年會即將啟幕之際,一家專注于全球腫瘤新藥研發的“硬科技”企業——科賽睿生物,做出了一個戰略性抉擇:將全球總部落子廣州。
吸引這家由中美頂尖科學家創立的企業扎根廣州,絕非偶然。它源于一個臨床奇跡——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晚期“淋巴瘤之王”患者頸部拳頭大的腫瘤,在試用其創新藥PC-002后,7天顯著縮小,21天竟完全消失。
主治醫生李志銘稱之為“神藥”。
然而,這個點燃希望的“廣州臨床樣本”,僅僅是科賽睿“投資廣州”故事的起點。
“更深層的引力,在于廣州所展現出的與全球頂尖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同頻的獨特稟賦:世界級的臨床資源與開放創新的頂尖醫者,以及勇于探索‘耐心產業’和‘寬容失敗’機制的營商環境。”科賽睿聯合創始人吳越博士和蔣春博士近日在接受專訪時表示。
一個臨床奇跡促成總部遷移
“晚期伯基特淋巴瘤患者生存期通常不足三個月,當時那位患者所有治療方案都已失效。”回顧那個促成總部遷移的關鍵案例,科賽睿聯合創始人吳越博士記憶猶新。
這種被稱為“淋巴瘤之王”的疾病,現有療法是四五個化療藥加一個抗體藥的高強度“轟炸”,不僅效果有限,副作用更是讓患者苦不堪言。
科賽睿的PC-002靶向藥采用了革命性的機制——降解致癌基因c-Myc蛋白,理論上能“直擊要害”。但因其前所未有,國際醫學界普遍持謹慎觀望態度。
“很多研究者不相信一個單藥能替代復雜的多藥組合。”吳越坦言。轉折點在于遇到了廣州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李志銘主任團隊。基于對前沿技術的敏銳洞察和挽救生命的迫切愿望,李志銘團隊決定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正是這次基于廣州頂尖臨床資源的勇敢嘗試,讓PC-002在末線治療中展現出驚人效果——起效迅速且副作用遠低于化療。
臨床上的“廣州奇跡”給了科賽睿信心,而緊隨其后的“廣州效率”則讓他們下定決心。
在初步接觸后,廣州市、區兩級政府多個部門負責人迅速行動,飛赴北京主動洽談。在緊張的選址過程中,政府團隊一天內高效安排了七八個場地考察,最終幫助企業精準鎖定了廣納院作為研發總部基地。
“選擇廣州,核心在于這里擁有不可復制的‘金三角’:世界級的臨床研究資源(如中腫)、國際水準且完善的研發載體以及真正懂產業、有遠見且執行力驚人的政府團隊。”吳越感慨道。
今年初,科賽睿正式南遷,將中國總部落戶廣州。在吳越看來,廣州發展生物醫藥的獨特優勢遠不止于此,其醫學科研實力穩居全國前三,通過投資年會等平臺積極“出海”鏈接全球資源,更難得的是政府團隊始終保持“空杯心態”——“他們總在思考如何從全球汲取最佳實踐,再結合本地優勢做得更好,這種學習型思維是持續創新的沃土。”
廣州方案劍指全球標準治療
“PC-002有望成為全球首個伯基特淋巴瘤靶向藥。”吳越展示著清晰的研發路線圖。憑借在廣州產生的優異早期數據(包括與李志銘主任合作的關鍵性病例),該藥已獲得中美藥監部門的認可,批準其跳過常規步驟,直接開展二線治療的注冊性臨床試驗,目標直指成為國際標準的二線治療方案。
但科賽睿的雄心遠不止于二線。
“李志銘主任極具前瞻性地提議我們進軍一線治療。”吳越解釋道。現有的高強度化療方案,約有30%—40%的患者無效,且所有患者都承受著巨大的副作用折磨。如果PC-002能在未來被證實可替代或顯著減少化療,這將是革命性的突破。“這將是真正誕生于廣州臨床研究、惠及全球患者的‘廣州方案’。”
企業的布局正圍繞這一目標加速推進。
科賽睿正依托廣納院平臺內稀缺的GMP級納米藥物安全評價中心,開發更優的二代新劑型。同時,與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共建的轉化醫學平臺是另一核心引擎。
“當醫生在臨床一線發現新的難治腫瘤類型或需求,我們能迅速在動物模型上測試PC-002與其他藥物的創新組合,形成‘臨床發現問題-實驗室快速驗證-返回臨床解決’的高效閉環。”吳越表示。這種深度醫研融合的模式,有望將新藥研發成功率提高3—5倍。
構建“CRO”產業雨林生態
“生物醫藥是長周期、高風險、高投入的行業,它尤其需要有耐心的機制環境。”擁有30余年硅谷生物醫藥產業經驗的科賽睿聯合創始人蔣春博士,一針見血地點出行業發展的關鍵。
他敏銳地觀察到,廣州正在通過政策創新,積極破解這些痛點:例如,對投資生物醫藥的股權投資基金,實施基于整體基金盤子表現的考核,而非苛求單個項目的成敗;市、區兩級政府對推進至二期臨床試驗的項目給予實質性的獎勵,有效降低了企業的創新風險。
更讓科賽睿團隊高度認可并決心深度融入的,是廣州著力打造的CRO產業生態。
以廣納院等平臺為代表,它超越了傳統CRO單一環節的服務模式,致力于整合覆蓋藥物研發、安全評價、中試生產等全鏈條的一站式服務能力。
“我們已將北京的全套腫瘤新藥研發體系,包括核心的PDX模型平臺,完整移植到廣州。”吳越介紹道。科賽睿不僅僅是一個入駐企業,更計劃開放自身的技術能力,與本地機構共建共享公共服務平臺,反哺生態。
這種開放協同的生態集聚效應已開始顯現。科賽睿的重要生產合作伙伴——廣州玻思韜控釋藥業有限公司,已在廣州深耕多年,其符合國際標準生產的藥物遠銷歐美市場。
“頂尖的人才圈、創新的技術圈以及有耐心的產業鏈在廣州形成正向循環,原創的創新藥就能像熱帶雨林中的新生命一樣,源源不斷地從這片沃土中生長出來。”蔣春說。
“舊金山灣區孕育了基因泰克,波士頓依托強大的大學集群和資本崛起。廣州同樣具備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生態的卓越基因。”蔣春建議,廣州可借鑒國際頂尖集群的成功經驗,強化“雙軌制”招商策略:一方面吸引全球成熟的龍頭企業落戶,更重要的是培育和壯大像科賽睿這樣有核心競爭力的本土標桿企業。
“投資廣州,就是投資全球生物醫藥創新的未來一極。”吳越說,隨著科賽睿計劃在未來2—3年內推動其首個“廣州方案”產品上市,這條源自廣州的創新藥全球化之路,不僅承載著企業的夢想,更將有力地引領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向更高維度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