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題:國際金融論壇(IFF)第十八屆全球年會新聞發布會(2021年總第161場)
時間:2021年11月23日上午9:30
地點:廣州市智慧城市運行多功能廳
廣州市委宣傳部對外宣傳與新聞發布處副處長林彥華:
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今天上午的新聞發布會。
為促進中國金融和經濟貿易對外開放與國際交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8屆全球年會將于12月3日在廣州南沙拉開序幕。本屆年會將以“全球挑戰下的可持續發展——競爭、變革、合作”為主題,共同討論中國與世界經濟的新形勢和新挑戰、碳達峰和碳中和實施路徑等金融熱點。
為讓大家更好了解國際金融論壇第十八屆全球年會的相關情況,今天,我們邀請到了相關單位的負責同志來到現場。他們分別是: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何華權先生、南沙開發區金融局局長廖曉生先生、國際金融論壇基金會副秘書長沈國飛先生。
首先,有請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何華權向大家介紹國際金融論壇全球年會的舉辦背景、以往成效和今年年會整體籌備情況。
何華權:
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謝,也非常歡迎各位來賓及記者朋友們出席今天的國際金融論壇第18屆全球年會新聞發布會。自2016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五年以來,廣州市人民政府與國際金融論壇已在國際金融會議、重大項目合作、金融島建設等方面開展了良好的合作,特別是雙方聯合成功舉辦了2017-2020年四屆國際金融論壇全球年會。每屆年會都云集了上百位中外重量級嘉賓,吸引超過3000人參會;年會主題緊扣時政熱點問題,深入探討全球化時代經濟金融發展方向,引起廣泛共鳴,為世界新格局發展提供前瞻思想和新增長動能;年會影響力逐步擴大,超百家境內外主流媒體發稿超千篇;年會組委會精心組織“廣州之夜”“夜游珠江”等具有濃厚廣州特色的系列活動,彰顯嶺南風采,傳播廣州金融聲音,有效提升了廣州金融國際傳播力及廣州乃至廣東在國際國內經濟社會的知名度。
國際金融論壇第18屆全球年會將于今年12月3至5日在廣州南沙舉辦。本屆年會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廣州市人民政府、國際金融論壇主辦,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南沙開發區管委會、國際金融論壇(廣州)有限公司承辦,參加嘉賓將圍繞“全球挑戰下的可持續發展—競爭、變革、合作”主題,探討在自然災害與疫情疊加影響下,如何促進金融服務經濟復蘇和可持續發展。其中,本屆年會將舉辦“中國經濟新形勢報告會”和“大灣區圓桌會議”,研討全球新形勢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影響、挑戰與機遇,在推動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路徑、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南沙片區的機遇、競爭與挑戰等多方面進行深入研討并提出政策建議。為高質量辦好本屆全球年會,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對年會籌備工作作了專門部署,統籌布置、協調推進各項工作;年會組委會、各職能部門積極落實各項組織保障工作。目前年會各項組織工作正在按計劃有序推進。
一是周密安排部署。市政府專門召開了年會籌備工作會議,專門制定印發了《國際金融論壇第十八屆全球年會工作方案》,明確各相關部門任務分工、工作要求、進度安排等,統籌合力推進各項籌備工作,為年會提供優質、高效和專業的服務。
二是確保會議規格。由于受疫情影響,本屆年會將以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方式邀請重要嘉賓參會。目前各位重量級嘉賓已確認通過線上或線下方式參會,具體參會嘉賓名單正在陸續發布。
三是做好會議保障。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控制規模,落實好活動疫情防控和醫療保障等相關工作。安保、應急、通信、供電等會務保障工作都在有序推進,全力確保活動順利安全舉辦。
四是加強宣傳報道。除了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外,將在多家主流媒體對會前、會中及會后相關內容進行深入的、廣泛的宣傳報道。
舉辦國際金融論壇全球年會是廣州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確保“十四五”廣州金融開好局、起好步,加快廣州參與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步伐,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的重要舉措。廣州將進一步發揮國際金融論壇全球年會積極作用,集聚全球金融智慧,學習國際先進的金融發展理念,持續增強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功能,釋放廣州改革新的強勁動力,拓展廣州新的發展戰略空間;充分發揮國際金融論壇的金融交往平臺和戰略智庫作用,不斷加強國際金融交往合作,著力打造廣州金融“三中心、一標桿、一高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推動全球經濟金融高質量發展貢獻廣州智慧和力量。
我的發布到這里。
林彥華:
感謝何華權先生的介紹。接下來,有請國際金融論壇基金會副秘書長沈國飛先生介紹國際金融論壇第十八屆全球年會具體籌備情況。
沈國飛:
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感謝各位今天參加的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8屆全球年會新聞發布會!首先,請允許我向各位再一次介紹一下國際金融論壇。國際金融論壇(IFF)是總部設于北京的非營利、非官方的獨立國際組織,2003年10月由中國、美國、歐盟、聯合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相關國際組織的領袖共同發起成立,是全球金融領域高級別常設對話交流和研究機構,被譽為全球金融領域的“F20”。
國際金融論壇從創立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17屆全球年會,與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50多家國際和地區組織、200多位全球財經領袖保持了緊密聯系,共計2000多名世界特邀嘉賓,100000多名全球業界精英參與了IFF歷屆年會和相關活動,在促進國際金融戰略對話、交流合作、學術研究中發揮了較好作用,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面對新冠疫情、氣候變化、債務危機等諸多的挑戰,各國應如何加強合作?如何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本屆年會將以“全球挑戰下的可持續發展—競爭、變革、合作”為主題,邀請財經政要、金融領袖、商界大咖、專家學者對上述問題進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入的探討,并將對如何應對諸多挑戰建言獻策。
下面,我介紹一下本次會議的籌備情況:
一、重量級嘉賓
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8屆全球年會也是F20峰會將于12月3日上午開幕,5日下午閉幕。屆時將有數十位各國領導人、前政要和國際組織負責人,以及相當數量的政商、學界重量級嘉賓通過線上或者線下的方式出席會議。其中包括:
聯合國大會主席阿卜杜拉·沙希德;
聯合國工業和發展組織總干事李勇;
全球疫苗免疫聯盟主席、歐盟委員會首任主席、葡萄牙前總理巴羅佐;
歐洲理事會首任主席、比利時前首相赫爾曼·范龍佩;
法國憲法委員會主席、法國前總理洛朗·法比尤斯;
第56屆聯合國大會主席、韓國前總理韓升洙;
美國亞洲協會會長、第26任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
菲律賓前總統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
新西蘭前總理珍妮·希普利;
第12任世界銀行行長金庸;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
新開發銀行行長馬科斯·特羅約;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主席吉姆·奧尼爾勛爵。
此外,還有多位國際組織領導人和國際政要,以及來自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經合組織、上合組織等國際組織和國內外知名金融機構的財經領袖、專家學者參會。屆時,將有逾百位中外嘉賓云集本屆IFF全球年會,在討論中進行思想碰撞,分享真知灼見,貢獻精彩觀點。
二、議題設置
圍繞本次全球年會的主題“全球挑戰下的可持續發展—競爭、變革、合作”,國際金融論壇共設置了十多場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主要包括開幕大會、報告會、政策對話,以及不同主題的夜話、峰會和圓桌會議。具體議題涉及疫情和氣候變化雙重挑戰下的全球經濟格局以及變化趨勢,對世界經濟新形勢和中國經濟新形勢的解讀、展望與總結,對全球通脹、債務和經濟風險和應對策略的分析,全球稅收政策改革及其影響,全球碳定價機制,中美形勢分析,共同富裕、第三次分配和可持續發展、全球氣候變化下的商機,“一帶一路”與中國的減貧經驗,以及數字金融、財富管理、科技創新等不同領域、全球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
本屆年會將舉辦兩場夜話。第一場夜話是“中美形勢夜話”,分析進入新的階段中美關系,探討中美經濟、金融、貿易政策前景,建議增加有效溝通,減少誤讀和不確定性;第二場夜話的主題是“共同富裕、第三次分配與全面可持續發展”,解讀“共同富裕”目標和相關政策,及其對中國可持續發展和收入分配格局的影響。本屆年會還將舉辦四場圓桌會議,包括:企業家圓桌會議、金融風險管理圓桌會議、大灣區圓桌會議和綠色金融圓桌會議,其中大灣區圓桌會議將探討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的相關話題。
希望本次會議能就上述的議題總結經驗、凝聚共識,為國際社會應對全球共同挑戰、推動可持續發展和國際合作提供有效方案。
三、發布《(IFF)全球金融與發展報告》以及全球綠色金融發展指數(GGFDI)和國別排名
在本屆全球年會上,國際金融論壇(IFF)將隆重發布2021年《(IFF)全球金融與發展報告》。報告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流行對世界經濟造成的最新影響,全球不同經濟體經濟發展的現狀以及各國為應對疫情采取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最新情況,展望未來全球經濟復蘇趨勢,分析全球經濟發展風險,并提出應對全球共同挑戰的相關政策建議。
全球綠色金融發展指數(GGFDI)是由國際金融論壇和中央財經大學聯合開發,是基于系統研究和數據收集,衡量國家層面綠色金融發展的量化指標。GGFDI指數通過梳理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綠色金融發展進程,聚焦政策與戰略、產品與市場、國際合作三個領域,對G20國家和經濟體量居世界前55位的國家進行排名,此指數與排名的意義在于為政策的制定者、金融從業者、企業和學術界提供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綠色金融發展的最新、具有可比性、連續性的信息。從而支持其政策制定和商業決策,并呼吁在國家和國際層面開展有關綠色金融領域的共同行動。
本屆年會將繼續面向全球觀眾提供直播和參與互動的機會,歡迎各位媒體朋友屆時參與,做專業、全面的報道。
最后,再次感謝各位領導和記者朋友們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謝謝!
林彥華:
感謝沈國飛先生的介紹。接下來進入媒體提問環節,請記者朋友在提問之前先通報您所代表的媒體機構。
廣州電視臺記者:
想問廖局長,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碳定價與碳中和也是本屆IFF的主題之一,請問雙碳目標為南沙金融產業發展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南沙將如何應對?謝謝。
廖曉生:
各位媒體朋友,上午好!感謝剛才這位朋友的提問。
當前南沙結合發展的實際情況,正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30·60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以及國家、省、市關于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及具體行動方案,并將全力推進綠色金融工作確定為“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長時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南沙結合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聚焦金融力量,支持雙碳目標。
一是探索氣候投融資的“南沙模式”。推動構建綠色金融發展政策體系,積極申報國家氣候投融資城市試點,創新氣候投融資產品和經濟渠道,推動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金融體制機制創新。
二是構建綠色金融創新服務體系。設立了全國首家氣候投融資特色支行,上線了全國首個碳中和融資租賃服務平臺、全國首個綠色融資租賃線上平臺“綠色銀賃通”,助力廣州市綠色金融協會氣候投融資交流中心揭牌成立,并成功落地了全國首支公募碳中和資產支持商業票據,全國首支支持再生紙項目運營的綠色債券等創新業務,積極協助綠色低碳企業實現產融對接。本次年會也是專場舉辦了碳中和國際峰會、全球氣候投融資峰會、全球碳定價機制對話會等系統活動。
下一步,南沙將繼續強化綠色金融政策體系支撐,推動跨境金融投資創新,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推進碳期貨研究,建設期貨產業園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風險管理中心,創新碳金融發展,營造優質氣候金融生態圈。同時,我們將依托廣州南沙粵港合作咨詢委員會,深化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搭建粵港澳大灣區氣候綠色金融共識平臺,積極研究境外資金進入及退出的路徑,吸引更多的境外資本投資境內的低碳、綠色企業,充分發揮金融“加速器”“放大器”“穩定器”作用,持續深入推進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與大家攜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如期實現,謝謝!
南方日報記者:
想問廖局長,剛才發言中也提到了廣州將在本屆年會舉行大灣區圓桌會議,南沙作為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以及廣州地區唯一的自由貿易試驗區,金融產業在提升粵港澳合作水平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在“十四五”時期,將如何高標準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謝謝。
廖曉生:
感謝這位媒體朋友的提問。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以來,南沙一直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的各項金融決策部署,加快推進建設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有一組數據也和媒體(朋友)們分享一下:
截至去年底,南沙實現金融業增加值155.67億元,占GDP的8.43%,比2018年底增長了5倍,金融產業的稅收達到了61.6億元,比2018年底增長了92%。目前累計落戶的金融企業已經超過了6630家,其中法人金融機構14家,占全市的1/4。并在深化粵港澳金融合作、推動金融創新等方面,為廣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探索了新路徑、積累了新經驗。在深化粵港澳金融合作方面,目前已經累計落戶的港澳金融企業達到1660家,占25%,其中落地全國首家混合所有制交易所廣州期貨交易所,引入了香港交易所作為股東參與建設發展。目前,正在加快推進籌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港澳保險服務中心等創新型金融機構,尤其是在融資租賃方面,創設了內地和香港的飛機船舶租賃業務合作新模式,聯動落地了粵港澳大灣區首個“香港+保稅港區”飛機跨境轉租賃項目,全國首單船舶租賃資產跨境保理等創新業務,實現了飛機船舶資產的國際化流通。同時,還搭建了高規格的智庫平臺,成立了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同志擔任顧問的廣州南沙粵港合作咨詢委員會,其中下設了金融合作專項工作組,為粵港金融合作、互聯互通、政策試點爭取等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機制。
在推動金融創新方面,除了國家、省多個部門出臺的“廣東金改30條”、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文件,南沙近年來也先后獲批了自由貿易賬戶、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國際航運保險稅收優惠、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跨境投資、融資租賃公司外債便利化額度等多項創新政策試點,在創新政策的帶動下,南沙累計落地超過了50項金融創新案例或者試點,涵蓋了金融創新、特色金融發展、營商環境建設等諸多領域,有力的彰顯了改革開放試驗田的引領作用。
下一步,南沙將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自貿試驗區的發展要求,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金融發展的“十四五”規劃,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核心節點、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關鍵支撐力量、金融開放創新樞紐,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重要動能。
一是全面對標對表,實現金融改革創新成果再突破。加快推動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積極爭取跨境貿易投資開放試點、融資租賃系列創新政策盡快落地,并緊密依托實體經濟發展的需求和金融服務重要平臺,爭取在各項政策試點和具體業務由點及面先行先試。
二是聚焦精準發力,推動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再提升。結合南沙在科技創新、高端制造、航運物流以及新型信息技術產業方面的優勢和布局,構建助力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特別是促進科創金融發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風投聚集區,為南沙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要承載區提供金融支持。同時,我們將進一步擦亮南沙跨境金融、航運金融、綠色金融、期貨交易等八大特色金融名片,特別是在持續創新跨境金融發展,促進投融資便利化;圍繞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目標,積極爭取氣候投融資地方試點,打造新時代綠色金融發展樣板;攜手港澳探索共建全球飛機租賃中心,助力廣州國際航空航運樞紐建設等重點工作。
三是強化內外聯動,推動金融對外交流合作再深入。助力建設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積極承載廣州、深圳雙城協同發展戰略,探索與港澳、深圳在資本市場、科創金融等方面的合作發展,同時我們將穩步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協助廣州期貨交易所盡快開業運營,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港澳保險服務中心等籌設工作,打造明珠金融創新聚集區,營造良好的金融發展氛圍。
此外,我們也將繼續進一步辦好國際金融論壇全球年會等重要的金融論壇活動,進一步加強對外展示交流,謝謝!
南方都市報記者:
我想提問沈秘書長,國際金融論壇第18屆全球年會議題非常豐富,具體議題設定都有哪些特點?謝謝。
沈國飛:
感謝媒體朋友的提問。本屆國際金融論壇全球年會是以“全球挑戰下的可持續發展—競爭、變革、合作”作為主題,邀請財經政要、金融領袖、商界大咖、專家學者對上述問題進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入探討,并將對如何應對諸多挑戰建言獻策。年會的議題設定主要圍繞了以下幾個關鍵詞展開:
一、分析與展望: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復對全球經濟復蘇帶來諸多不確定的因素,發展中國家疫苗接種進展緩慢也給復蘇蒙上了陰影,而主要經濟體面臨的通脹壓力給其貨幣政策的走向帶來了諸多的變數。中國有效控制了疫情,經濟繼續引領全球復蘇,但全球疫情的反復,地緣政治風險的加劇和部分發達國家高漲的貿易保護主義情緒給中國經濟帶來了諸多挑戰。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以及共同富裕的新目標也將對經濟和政策帶來巨大的影響。本屆年會將討論、探討在疫情和氣候變化的雙重挑戰下,全球經濟格局及其變化趨勢,國際社會可能采取的對策和戰略調整,剖析全球競爭、變革和合作的關系,探索全球經濟的新動力和增長點,提出全面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
二、關于債務與稅收:各國為應對疫情而實施的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導致全球債務持續升高,發達國家超寬松的貨幣政策和零利率也使通脹開始抬頭。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將何時轉向?發達國家加息將如何加劇全球債務問題,影響資本流動,增加新興市場的經濟和金融風險?20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2021年7月在意大利就建立更穩定、更公平的國際稅收框架達成歷史性的協議,這一改革將重塑已經運行近百年的現行國際稅收規則。本屆年會將專題討論國際稅收政策改革對跨國企業全球布局和投資運營產生的巨大影響。
三、碳定價與碳中和:越來越多企業、政府、國際機構和專家、企業家已經形成共識,認為碳定價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最有效武器。本屆年會將安排專門環節,延續COP26大會對于全球碳定價機制的討論,邀請專家學者對推動全球碳定價機制進一步發展展開討論。探討碳市場啟動較早的歐洲,其鋼鐵、能源等行業如何適應碳市場,以及對中國和其他國家企業、政策制定者的借鑒意義。年會還將對剛剛結束的英國格拉斯哥COP26會議的成果予以解讀。此外,全球氣候變化下商機無限,氣候投融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金融市場和機構如何把握機遇?如何完善氣候投融資的政策體系,出臺更有效的刺激政策,加強對氣候投融資的目標引領和有效監管,創建有利于社會資本和外資進入氣候投融資領域的政策環境?大會也將安排專門的環節進行討論。
最后是共同富裕與中國的減貧經驗:中國經濟發展的底層邏輯正在從增速優先轉向兼顧公平,特別是提出了“第三次分配”“共同富裕”目標,使經濟增長、可持續發展、社會公平公正以及維護各項安全更加平衡。大會還將安排專門環節解讀“共同富裕”目標和相關政策,及其對中國可持續發展和收入分配格局的影響。2020年中國宣布消除絕對貧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在減貧和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經驗和舉措,對于全球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在全球疫情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持續發展具有借鑒意義。本次大會還將邀請國際嘉賓一起分享中國減貧經驗以及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實施情況。
問題回答到這,謝謝。
林彥華:
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對國際金融論壇的關注。20多分鐘后這里有一場廣州榮譽市民的分享會,也敬請大家參與。
本場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