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明年底村村將有污水處理系統!據悉,廣州自2008年逐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以來,現已建成2000多個分散式設施點,建成管網4000多公里,服務500多萬人。目前治理對象正在向自然村延伸,到2020年底將實現全市自然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
《廣州農村發展報告(2019)》總報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構建廣州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八大對策措施,其中之一是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為核心,加快推進農村飲用水安全、畜禽污染防治、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治理等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為何要對農村生活污水進行處理?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以往農村污水主要作為農田肥料來使用,污水中的有機物在農田中被農作物吸收,轉化為農作物的營養物質,自凈能力很強,很少流失到水體中去,對環境影響也不大。然而,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方式“城市化”,人均日用水量,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合成洗滌劑使用量,污水中磷、氨氮含量也隨著增加;同時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傳統農家肥使用隨之減少,造成農村生活污水變寶為廢,失去了消化途徑。
按照國家、省、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工作部署,廣州正在深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查漏補缺工作,進村入戶強化污水源頭收集,與農村改廁工作有效銜接,補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礎設施短板。市水務局同時透露,目前根據省相關要求,治理對象向自然村延伸,2020年底實現我市自然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
污水治理后村內水環境質量得以提高
廣州自2008年起在白云、黃埔、花都、番禺、南沙、從化、增城七個區和流溪河林場按照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分類推進的原則,逐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現建成2000多個分散式設施點,建成管網4000多公里,服務人口500多萬人。通過實施治理,污水得到有效收集,污水橫流現象大為改觀,村內水環境質量得以提高,村容村貌明顯改善,取得階段性治理成效。
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養護方面,將進一步提高設施的運行維護管理水平,確保設施穩定運行。繼續完善考核制度和標準,督促落實區、鎮街、村、維護單位各級管養責任,提高管理水平。借助信息化手段實時掌握全市農污的工作進度、設施的運行狀況、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開展指導工作和檢查工作。實現管理事務“全覆蓋-可追溯-可倒查”,督促各級維管人員按照養護維修規范落實各項管養工作,確保已建成處理站點正常運行,發揮治污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