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創土地流轉“白云模式”,統籌推動過萬畝農村土地經營權規模化流轉,引入農業龍頭企業打造現代都市農業產業園示范片區;領辦及服務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強農富農新載體;主動擁抱直播經濟新業態,試水“云上花市”,破解年花、農副產品滯銷難題;構建“1+N”助農綜合服務新格局,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供銷合作社是黨領導下的為農服務的綜合性合作經濟組織。近年來,廣州市白云區供銷合作社(以下簡稱“白云區供銷社”)堅持黨建引領,全面深化綜合改革,持續提升服務“三農”能力,逐步探索構建起適合白云區農村特點、適應農民需求的新型助農服務綜合體系,賦予新時代供銷社服務“三農”新內涵,為農業農村發展、農民增收致富、城鄉融合發展等方面作出積極貢獻。
“十四五”期間,白云區將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聚焦“一龍頭兩園區三基地四產業帶”,以“一園一城一示范區”等重大平臺為牽引,以“6+6”現代產業體系為支撐,加快現代都市農業示范區建設。白云區供銷社將全面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服務白云區現代都市農業示范區建設,全力投入打造千億級現代都市農業產業集群、現代都市消費產業集群、百億級文化旅游創意產業集群,發揮供銷社在農業產業用地流轉、招商引資、產業運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做大做強農業全產業鏈條、構建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等方面有新突破,努力成為與農民利益聯結更緊密、為農服務功能更完備、市場運作更高效的合作經濟組織體系,為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提供全程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2021年白云區首屆春耕節啟動儀式
探索土地流轉“白云模式” 實現三方共贏
2021年中央1號文件對供銷社服務“三農”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必須走專業化服務的路子,進一步完善服務“三農”運營機制,才能在鄉村振興中大有作為。白云區供銷社注重頂層設計,制定了《廣州市白云區新型助農服務平臺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服務“三農”的政策文件和措施方案,并以新型農業主體培育、農產品品牌打造、農業產業提質增效為重點,大力實施新型農業經營服務主體培育工程。
根據“一園一城一示范區”工作部署,白云區委區政府積極引導推動農村土地經營權向農業龍頭企業、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規模流轉。白云區供銷社迅速成立了廣州市云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有效探索出“政府主導、服務平臺公司實施”的規模化土地流轉“白云模式”,統籌推進全區土地流轉、產業規劃、招商引資、政策咨詢等服務工作。目前,共對接43條行政村,對接預流轉土地約3.2萬畝,達成意向流轉約1.8萬畝,成功引入11家優質農業企業共同打造現代都市農業產業園示范片區。
白云區供銷社相關負責人表示,土地流轉“白云模式”,既保證了農民土地收益的穩定性,方便企業連片流轉、集中規劃,同時能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有利于推動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為二、三產業的發展和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廣闊的空間,是一個農民、企業、政府三方共贏的創新探索,也是推動實現白云區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領辦及服務32家農民合作社 打造強農富農新載體
作為廣州市的主要涉農區之一,白云區農村地區占比達70%以上,承擔了全市最重要的“菜籃子”保障功能。
白云區供銷社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為重點,探索“產供銷”全產業鏈條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目前,共領辦及服務農民合作社32家,管理家庭農場9間,創立品牌商標17個,形成了貫通區、鎮、村三級聯農生產經營服務體系,為保障“菜籃子”供應作出突出貢獻。
白云區供銷社不斷拓展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引導農民運用農用無人機植保、微生物有機肥種植、農產品溯源體系等高新技術進行生態種養,提升農業生產水平;對接農業龍頭企業建立訂單種植模式、組織農產品推介會、開發線上商城等,主動擁抱“新零售”,有效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推動實現農業強、農村靚、農民富。
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供銷合作社“十四五”時期的重要任務,也是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白云區供銷社將以創新思維重塑管理理念,從為農民生活服務重點轉向為農業生產服務,從領辦合作社轉變為領辦產業園區。
同時,在區級助農服務平臺、村級服務中心、農資店、莊稼醫院等現有載體上,領辦和扶持專業農技服務隊、專業農機合作社、專業流通經營公司、農文旅實體經營公司等有創新、有深度、有效率的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推動白云區農業結合市場和資源,走整合、升級、適銷、持續的“產供銷”融合發展之路,更好服務鄉村振興。
此外,白云區供銷社還將積極推動農民合作社發展,擴大領辦合作社數量,提高農民合作社質量,引領推動白云區農民合作社之間的聯合與合作,提升農民合作社整體市場競爭力。
優化提升供銷社
“1+N”助農綜合服務新格局
去年6月29日,位于鐘落潭鎮的白云區助農服務綜合平臺正式運營。該平臺緊緊圍繞白云區農民生產生活需求,提供農技農化、土地流轉、冷鏈配送、農村電商、金融保險、人才培育等“產供銷”全產業鏈條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據統計,目前,白云區助農服務綜合平臺共助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戶實現銷售額約933萬元。
截至目前,白云區供銷社已發展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7家,主要分布在江高、鐘落潭、太和、人和、龍歸等鎮街。這7家服務中心累計自主投入建設及服務資金逾千萬元,共面向農村留守長者、婦女、兒童等人群提供綜合性服務14.7萬人次。在開展服務的同時,引導村民參與農村公共服務為主的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使村民在鄉村振興中有了更多的獲得感。
“十四五”期間,白云區供銷社將合理規劃白云區內助農服務資源空間布局、建設規模和功能結構,升級賦能區級樞紐型助農服務綜合平臺,優化提升鎮村級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成以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為重點的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同時,注重提供特色化服務,滿足新時代“三農”新需求,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不斷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創新業態
提升為農服務競爭力
“十四五”期間,白云區供銷社將聚焦為農服務主業,立足流通主渠道優勢,創新商業模式,順應農產品流通、供應、配送發展新趨勢,提升為農服務競爭力。
打造包括研發、生產、加工、流通、服務、品牌等多環節的助農服務全產業鏈。開展白云供銷品牌創建行動,打造一批“云供優選”品牌。提高白云區供銷合作社品牌知名度和社會公信力,引導社有企業和農民合作社開展有機、綠色、無公害等產品質量認證與管理,規范產品和服務商標注冊。
同時,白云區供銷社將統籌供銷系統農產品生產服務、冷鏈物流、銷售渠道等優勢資源,打造“優勢產品定制+配送平臺+直供基地”的區域農產品直供配送體系。培育集訂單化生產、特色化加工、標準化管理、專業化配送于一體的直供配送新業態,逐步構建起從田頭到舌尖全過程可控的農產品配送鏈條,實現農產品從基地到餐桌的直接供應,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守護城鄉居民“舌尖安全”。堅持“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手機APP、微信小程序、直播帶貨等多種形式,開展新零售業態。
此外,白云區供銷社將建立供銷社聯農組織核心數據庫資源,綜合運用農產品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數據,實現小農戶需求與農業社會化服務精準對接。融合實施農業物聯網、智慧冷鏈物流、農產品直供配送平臺、農村合作金融等項目,助力打造現代都市農業產業集群、現代都市消費產業集群。多途徑、多方式鏈接整合公益服務資源,高質量推動農旅融合發展,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創意產業集群,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需要多元化人才支撐。白云區供銷社將大力培養農業生產經營人才,加快培養農村產業發展人才。以農村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創業培訓為主要內容,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廣東技工”三項工程職業技能培訓,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養,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多層次人才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