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6月,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公布產業園創建名單,花都區省級漁業現代農業產業園被批為珠江三角洲地區自籌資金建設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據悉,2022年漁業產業園建設的19個項目,完成投資率100%,6月底前完成建設項目驗收工作。2019年全區漁業產值8.26億元;漁業產業園建成后,2021年漁業總產值17.3446億元,產量8.2463萬噸,同比增長4.32%,創十九年來的新高。
目前花都區池塘養殖面積約7萬畝,養殖場2046家,基本形成了東部以魚苗種業和觀賞魚養殖、西部以傳統和特色商品魚養殖加工為主的漁業發展格局,涌現了一批規模化養殖企業。主要養殖品種有四大家魚、鱖魚、加州鱸、羅非魚等30個,其中名特優新品種20個。
花都區省級漁業現代農業產業園計劃總投資10862.2萬元,位于花都區的炭步鎮、花山鎮、花東鎮、赤坭鎮等鎮域,主導產業為現代漁業,以產業園域內近5000畝標準化水產養殖基地為中心,帶動全區近7萬畝漁業養殖與生產向規模化、現代化發展。產業園重點打造“一龍頭二品牌三示范”——水產品深加工國家級龍頭,“花都脆羅非”和“花都魚苗”品牌,設施漁業、數字漁業、漁業服務業三方面示范。
目前花都區探索推廣工廠化“淡水魚咸化養殖”、池塘工程化循環水環保養殖、塘中池循環水養殖、工廠化循環水陸基養殖等多種生態發展模式,畝產量比傳統養殖提高6—7倍,實現高質、高效集約養殖。目前已建成池塘工程化循環水推水槽13套85條;工廠化陸基養殖面積4096平方米,并配備先進智能化的養殖尾水處理設施;工廠化育苗和養殖車間約36.88畝,養殖池197個。建設智能化種苗繁育車間7個,養殖池3575m3,打造“花都魚苗”品牌,經白云機場發貨的“花都魚苗”占白云機場魚苗貨運的40%。
另外,落實一園一專家技術團隊,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等單位對接支持漁業產業園,建立現代漁業科技研發、轉化、服務體系,建設輻射全省的現代漁業科技創新中心,加強漁業科技綜合服務體系建設,開展優質淡水魚類保鮮加工和物流運輸技術、長短途安全保活運輸技術以及水產品副產物高效綜合利用技術等研發創新。
花都區現代漁業產業園在政府引導、政策獎補、技術支持等系列措施的保障下,順應漁業發展的新趨勢、培育發展農村新動能,有力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拓寬農民就業增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產業興旺。
為創建和培育花都現代漁業品牌,近年來,花都區完成 22個名優品種推廣,規模生產的“一村一品”品種達23個,其中獲省名優農產品稱號4個、市名優農產品稱號10個,“福源沙河甲魚”獲得綠色食品A級產品認證,“三品一標一品牌”農產品認證工作效果明顯。五龍崗“粵豐牌”魚苗作為“花都魚苗”的代表,榮獲廣東省名牌產品,出口十幾個國家。建立“保底+分紅”等利益聯結方式,促進當地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現代農業產業園內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平均水平2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