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領航新時代鄉村振興
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領航新時代鄉村振興 > 對口幫扶 > 工作動態
黨建引領加速跑 濱海小鎮展新顏
聽全文  發布時間:2024-07-24  來源:廣州日報

廣州派駐湛江王村港鎮工作隊駐村幫扶辦實事、為民解憂暖人心

  道路平整、屋舍儼然,農田里作物長勢正好,濱海邊風景優美宜人……走進湛江市吳川市王村港鎮,一幅鄉村和美畫卷徐徐展開。

  “工作隊進駐后,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憂,大家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衷心感謝廣州的幫扶,感謝工作隊的無私幫助!”提起工作隊給王村港鎮帶來的改變,當地的群眾滿是感激。

  回溯三年前,2021年7月,由廣州市政協辦公廳牽頭,協同廣州市信訪局、廣州市住建局、廣州市住房保障辦、廣州工控集團等五家單位派出5名干部組成工作隊,進駐湛江市吳川市王村港鎮,開展為期三年的駐鎮幫鎮扶村工作。

  三年來,工作隊強黨建、引資源、謀項目,聚焦“百千萬工程”,開足馬力圖“鎮”興,在王村港鎮書寫駐鎮幫鎮扶村新篇章。在首批幫扶工作隊駐鎮幫扶三年期屆滿之際,記者日前跟隨工作隊深入幫扶一線,實地探訪王村港鎮多個鄉村,近距離感受當地鄉村振興的喜人變化。

257ef6e4720cbae07184.jpeg

王村港鎮中心小學的足球場

  強黨建聚合力 鄉村舊貌換新顏

  走進王村港鎮瓦灶弗村,只見綠樹成蔭、池水清澈,老人們坐在樹下乘涼避暑、閑話家常。然而,昔日的瓦灶弗村,黃土地、泥巴路,垃圾亂堆,村民們出門經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工作隊來了后,把村路修理平整了,把村里的環境收拾整潔了,還建了小廣場、籃球場,吸引了周邊村落的村民過來娛樂。”提起村子的變化,今年73歲的瓦灶弗村村民呂秀軍既感激又驕傲,“我們村子雖小,也有自己的漂亮公園!”

  工作隊初到王村港鎮時,面對將近30平方千米的土地,不熟悉情況、不了解民情、滿腔熱情卻不知如何揮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調研,成了工作隊的第一項任務。在短短幾個月里,隊長劉湘文帶領工作隊到田間去看農田、測土地,走村串戶發問卷、嘮家常。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工作隊會同王村港鎮黨委政府選定重點村,并派隊里2名黨員干部掛任駐村第一書記,以黨建引領推動鄉村振興。

  來自廣州市住建局的熊燚就擔任駐新梅村第一書記。面對新梅村下轄自然村瓦灶弗村村貌不佳、缺少村民公共活動空間的狀況,工作隊積極協調廣州市住建局,探索了一條從規劃到施工“全鏈條”式幫扶建設瓦灶弗村的新路子,創新形成了政府支持、對口幫扶、社會參與、村民自建的新模式,建設村牌、風雨連廊、廣場、籃球場等,安裝路燈近70盞,種植景觀樹160余棵,植綠7000余平方米,讓破舊小村變了模樣。

  工作隊剛到新梅村的第一個夏天就遭受了臺風侵擾。新梅村黨支部書記鄭禮球至今仍對三年前工作隊在暴雨中挪樹的身影記憶猶新,“工作隊和我們一起吃飯、一起工作,像兄弟姐妹一樣。熊書記基本每周都跟我們一起入戶開展‘平安夜訪’工作,所以村民都認得他,路上遇到都主動和他打招呼。”

  在工作隊的帶領下,村民積極參與項目謀劃,讓出舊宅基地支持項目建設,還實際參與到村容村貌維護、種樹植綠等工作中去,用自己的雙手為鄉村“穿上新衣”。“工作隊常常到家里噓寒問暖,還經常召開村民大會,組織我們參加主題黨日活動,感謝工作隊來到這里,給我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呂秀軍說。

  引資源興教育 “扶智”托舉未來

  鄉村要振興,教育必先行。工作隊傾其所能,讓優質教育資源從省城廣州乘風向西,滋養王村港鎮教育的“幼苗”。

  駐鎮工作開展以來,工作隊樹立起幫扶先“扶智”的工作思路。三年來,累計投入244.8萬元,用于提升和改善王村港鎮基礎教育設施、資助困難學生等,直接受益1865人。

  在王村港鎮中心小學學生黃子嵐眼里,學校最大的變化是操場。“現在操場更柔軟了,我們在上面跑步也更舒服、更安全了。同學們還喜歡新增加的高低杠、單雙杠,體育活動更有意思了。”2023年以前,學校操場還是凹凸不平的沙泥地,老師因為擔心學生們摔倒受傷,一到體育課就讓學生們自由活動。

  工作隊得知后,引導廣東獅子會捐資21.6萬元向中心小學捐建7人制足球場。在此基礎上,組團單位廣州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向王村港鎮中心小學捐贈24.98萬元建設運動場跑道,從而帶動當地教育部門配資38.82萬元。

  這只是工作隊提升和改善王村港鎮基礎教育設施、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一個縮影。三年來,工作隊積極協調有關單位幫助王村港鎮中小學,逐步完成了王村港鎮中學學生宿舍熱水及飲用水改造、教室照明升級、中學運動場文化墻、小學課桌椅更新等多項幫扶項目。

  除了硬件設施,工作隊在調研中還發現,當地老師迫切地希望向外交流,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工作隊來了以后,通過線上聯播的方式,把廣州優秀中學的英語課帶給學生,還籌集資金為學校置換了一批全新的電腦,學生們學習興趣更高了,課堂氛圍也更活躍了。”談起近年來教學質量的變化,王村港中學英語老師譚文浩感觸頗深。

  三年來,工作隊籌集善款24萬元資助困難家庭學生,幫助12戶家庭22名學生消除了因貧輟學的風險,幫助12人完成大專、本科及以上學業,通過夏令營等方式邀請廣東知名足球教練、廣東足球名宿對王村港初級中學、碌西小學、大位小學等120余名學生開展足球培訓,捐贈2萬余冊圖書、學生繪畫顏料等。

  回顧這三年學校的改變,王村港中學校長鄭日喜神色動容,“工作隊為當地教育帶來巨大的改變,每個孩子、每個家庭都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幫助,這也為我們地方發展播下了明天的種子。”

  謀項目辦實事 產業興旺促增收

  鄉村振興,發展產業是基礎。在推進教育幫扶,增進民生福祉的同時,如何讓村民們的錢袋子鼓起來,也是工作隊這三年來一直在摸索解決的“硬骨頭”。

  位于吳川市邊緣區的王村港鎮,老齡化嚴重,人均耕地面積少,缺乏規模以上產業。入駐后,工作隊積極推動撂荒農田復耕復種,推進寨坡等村的成片撂荒耕地集中流轉至村委會,陸續引進圣女果、廣藿香等高附加值農作物。“我們村發動村民種植廣藿香和水果玉米,村集體收入差不多翻了一倍!”鄭禮球高興地說。

  在碌西村,該村黨支部書記林偉新用“翻天覆地”四個字來形容三年來碌西村農業的變化:“以前村里沒有農村合作社,沒有農產品品牌,工作隊來了后,幫助村里建設了農村合作社、種植基地、電商基地,還打造了品牌。”

  此前,碌西村的農產品銷售渠道單一,大多數農產品被收購商以低價收走,村民們在路邊擺攤售賣,既不安全也影響村容村貌。2023年,在廣州市信訪局的幫扶帶動下,碌西村農貿市場迎來了升級改造,一個占地360平方米、擁有32個攤位的農貿市場為村民們提供了干凈整潔的銷售場所,服務輻射碌西村下轄9條自然村,惠民6000多人。

  為進一步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工作隊幫助碌西村創新“黨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對碌西農貿市場二樓近300平方米場所升級改造,建設成鄉村振興農村電商孵化基地,通過電商銷售和消費幫扶雙渠道增加碌西農產品銷路。“現在有了平臺,農產品銷售價格高,渠道穩定,種出來的農產品不愁賣不出去,我們的日子也越過越好!”碌西村村民鄧光晃說。2023年,碌西紅薯賣出約2萬斤,2024年牛奶水果玉米消費幫扶銷售近30萬元,村集體收入增加近10萬元。

  新平臺讓農產品賣出去了,而要想賣得好,還需要打響農產品品牌。在工作隊的幫扶下,碌西村成功將特色農產品打造為王村港鎮村級農產品品牌,帶動當地參與種植戶近200戶,參與農戶家庭每年人均增收500元。

  在廣袤的農田之外,蜿蜒八千米的海岸線為王村港鎮的漁業發展提供了天然優勢。吳川市樂和商貿有限公司是吳川市王村港鎮唯一一家育苗場,水產養殖面積達1300余畝,生態農業種植面積達2500余畝,每年,200萬斤漁產品從這里銷往全國。

  為擴大漁港的優勢,2022年,王村港鎮政府安排駐鎮幫鎮扶村資金200萬元用于支持吳川市樂和商貿有限公司的發展,打造王村港特色海鮮干貨品牌,提供公益性就業崗位,帶動100戶以上就業,同時利用現代農業產業模式發展“一鎮一業”。

  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在廣州市政協辦公廳等部門牽頭下,吳川市與廣州對口幫扶協作湛江指揮部、中國鐵建港航局,共同探索海洋牧場全產業鏈+港產城推動“百千萬工程”新模式。

  “海洋牧場建成后,預計有6個養殖倉,每個養殖倉可以投放1.6萬條龍躉魚,每批養殖一年可以收入3億元。”吳川市樂和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

  如今,第二批入駐工作隊已經進駐,新任工作隊長廖世雄和隊員們懷著忐忑和責任開始“接棒”,“第一批工作隊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下一個三年希望能為王村港帶來更大的改變。”

瀏覽次數
-
分享
分享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