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新時期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和國家、省、市關于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按照區委區政府工作部署,推動基層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基層中醫藥在治未病、醫療、康復、公共衛生、健康教育等領域的服務能力,持續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便捷性、公平性,增強群眾對中醫藥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為實施健康越秀做出新貢獻。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
(一)基層中醫藥服務體系(內涵建設)更加完善。
一是越秀區中醫醫院、廣州市正骨醫院按照三級醫院標準建設;二是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中醫館;三是15%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醫館完成服務內涵和旗艦中醫館建設。
(二)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更加充實。一是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居民有0.6-0.8名合格的中醫類別全科醫生;二是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類別醫師占同類機構醫師總數比例達到25%以上。
(三)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更加扎實。一是越秀區中醫醫院設置1個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基地;二是100%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夠規范開展15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
(四)基層中醫藥健康教育更加普及。越秀區中醫醫院設置中醫健康宣教基地,推動中醫藥健康知識普及。
三、七大重點任務
(一)完善基層中醫藥服務體系。一是強化越秀區中醫醫院和廣州市正骨醫院專科特色,推動越秀區婦幼保健院提供覆蓋婦女兒童全生命周期的中醫婦科、中醫兒科特色服務;二是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內涵建設,落實旗艦中醫館建設項目;三是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類別醫療機構。
(二)夯實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一是持續推進基層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建設13個以上廣州市三級名中醫工作室,持續開展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西學中”等培訓,鼓勵開展中醫醫術確有專長和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參加醫師資格考核;二是推動區級中醫醫院中醫類別醫師占本機構醫師總數的比例達60%以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類別醫師占同類機構醫師總數比例超過25%;三是在職稱晉升、薪酬待遇、進修學習等方面給予基層優惠政策,提升基層中醫藥崗位吸引力。
(三)推廣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一是依托越秀區中醫醫院建立越秀區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廣10類50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二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夠按照中醫藥技術操作規范開展6類15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
(四)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一是強化越秀區中醫醫院建成2個中醫特色專科和1個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達到《縣級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加強急診科、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中醫治未病科、臨床薄弱專科和醫技科室建設;二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診療量占同類基層機構診療總量穩步提升;三是越秀區中醫醫院治未病科爭取達到廣東省醫療機構中醫治未病服務3A級,加強二級以上中醫醫院老年病科與康復科建設,提高中醫康復和老年健康服務能力;四是圍繞兒童、老人、慢病管理等,加強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規范和技術規范的培訓和指導,推廣應用越秀區家庭醫生中醫藥簽約服務包,老年人和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分別達到75%和85%;五是落實鄉村振興政策與醫療衛生人才“組團式”緊密型幫扶工作相關內容要求,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建設。
(五)增強基層中醫藥管理能力。一是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強化中醫藥服務質量的評估和監管;二是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信息化水平。
(六)深化基層中醫藥健康宣教和文化建設。一是依托越秀區中醫醫院設置中醫健康宣教基地;二是規范建設一批中醫藥健康宣教基地和中醫藥文化校園示范學校;三是加強中醫藥科普專家隊伍建設。
(七)同步推進基層中醫藥綜合改革。一是越秀區中醫醫院牽頭組建各種形式的醫聯體;二是開展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區建設;三是加大醫保對基層中醫藥服務的政策支持,支持將療效和成本有優勢的中醫診療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二)明確責任分工。衛生健康中醫藥管理部門統籌協調發展改革、教育、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文化和旅游、醫療保障、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履行職責,分工協作,密切配合,合力推進方案的實施。
(三)加強考核督查。
(四)強化宣傳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