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人大代表馬粵君:1月29日,市衛健委再次對其建議作出回復。回復中稱,廣州市已組織草擬了《廣州市公共場所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儀(AED)工作方案》,同步開展《廣州市社會急救醫療管理條例》修訂工作,擬增加相關公共場所AED配置條款。
●市衛健委主任唐小平:目前有關方案正在制定中,一切都在起步之中。具體方案還涉及設備后續管理和培訓問題,需要各部門共同配合。
公共場所配置“救命神器”AED(自動體外除顫儀),一直是市民所關注的話題。
今年廣州市兩會期間,市人大代表、廣東省增城賓館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馬粵君繼續關注AED的推廣進展問題,這已經是他連續第二年就公眾場所配置AED提出建議。他告訴記者,29日,他收到市衛健委答復稱廣州擬推動修法,明確公共場所應配備AED。
30日,在兩會現場,廣州市衛健委主任唐小平獨家回應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確認,目前相關方案正在制定中,還處于起步階段,具體方案還涉及設備后續管理和培訓問題,需要各部門共同配合。
人大代表:連續兩年關注公共場所配置AED
“近年來,因為過度疲勞、肥胖等問題,心源性疾病猝死人數上升。”馬粵君表示。因此,在人員密集的地方配備AED十分有必要。從2017年8月起,廣州已啟動在人員密集場所推行AED應急項目的試點工作,但目前廣州市公共場所的AED普及率仍較低。
2020年,馬粵君等代表在市兩會期間提交了《關于在廣州公眾場所配備AED的建議》。馬粵君說,去年建議提交后,市衛健委很快給了他書面答復。答復稱,2017年,廣州已試點在人員密集場所推行AED應急項目,截至目前,已投放“應急站”(內設消防應急器材及AED、急救箱)91個、“微型應急站” (內設AED一臺,急救箱一個)32個。衛健委已啟動《廣州市公共場所AED配置計劃》編制工作,計劃在“十四五”期間采購AED設備及配套設施2000臺,培訓初級急救員2萬人,力爭到2025年AED配置全面覆蓋全市各醫療機構、街道辦、社區居委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志性交通樞紐及景區、大型運動場所等人流密集場所。市衛健委同時表示,由政府制定政策,引導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通過企業捐助、社會捐贈等多渠道籌集資金在公共場所配備AED,是今后完善廣州公共急救設施設備的方向。
在本次兩會期間,馬粵君進一步完善了相關建議,提出通過政府立法,引入社會資本,并通過企業捐贈、社會捐贈等多渠道籌集資金,以財政保障為主,將除顫器購置、后續維護、更新費用以及培訓、宣傳費用列入政府財政預算。同時,制定鼓勵政策,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完善公共急救設施,爭取做到每10萬人口配備100到200臺AED。
馬粵君還建議加大培訓力度。“特別是警察、消防員、政務工作人員、社區、學校、養老院、商場、重點企業等工作人員為重點培訓對象。”
衛健委最新回復:擬修法增加公共場所AED配置條款 明確救人免責條款
馬粵君表示,1月29日,市衛健委再次對他的建議作出回復。回復中稱,廣州市已組織草擬了廣州市公共場所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儀(AED)工作方案,制定了廣州市AED“十四五”及中遠期規劃目標時間表,同步開展《廣州市社會急救醫療管理條例》修訂工作,擬增加相關公共場所AED配置條款。
下一步,市衛健委將根據上述時間表推進工作。首先是盡快推進《廣州市社會急救醫療管理條例》修訂工作,增加“公共場所應該配備AED和允許第一目擊者使用AED救人并免除責任”等條款。同時,形成“AED廣州管理模式”,考慮以市政府名義成立市AED管理辦公室,賦予市120相應職責和人員,統籌全市AED工作。
此外,考慮按照市財政“花小錢辦大事”的原則,第三方投放的AED,擬采取財政和引導社會分比例購買和支付其運維費用的方式。
在今年的兩會上,“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將加強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儀(AED)配置和使用培訓列入其中。今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同樣提出“加強AED(自動體外除顫儀)在公共場所的配置”,這讓馬粵君感到振奮。
“目前有關方案在制定中,一切都在起步之中。”昨日,市衛健委主任唐小平回應記者時這樣表示。唐小平說,首先會在人流密集的地方配置AED,如高鐵站、火車站、地鐵站等。他說,該方案還涉及設備后期管理和培訓的問題,在公共場所配置AED,需要其他部門的配合,包括紅十字會對市民進行培訓,讓大家知道如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