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廣州要實施數字新基建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智能充電樁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共建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裝備產業集群……在今年的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上述內容引起代表委員和企業密切關注。
中國最豐富的智能網聯應用落地廣州
交通運輸部《數字交通發展規劃綱要》發展目標:“到2025年,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和運載裝備全要素、全周期的數字化升級邁出新步伐,數字化采集體系和網絡化傳輸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交通基礎設施完成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天地一體的交通控制網基本形成,按需獲取的即時出行服務廣泛應用。我國成為數字交通領域國際標準的主要制訂者或參與者,數字交通產業整體競爭能力全球領先。”“推動交通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造、養護、運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
2020年底,廣州市人民政府發布《廣州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2年)》。廣州市目前局部區域正開展“新城建”試點工作,借助“ACE智能交通引擎”帶來的繡花級數字化路口與數字交通運營商模式,黃埔正成為大灣區的智能交通管理創新高地,廣州也逐步成為智能交通新基建的標桿之城。
2020年12月8日,百度Apollo攜手廣州市黃埔區正式啟動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MaaS平臺,并部署包括自動駕駛出租車、自動駕駛公交、自動駕駛巡檢以及自動駕駛作業車在內的4支車隊。據悉,黃埔區的AI路側感知體系和云端引擎已啟動運行,不僅可以通過度小鏡、百度地圖等車內服務觸點為普通車用戶提供高精度實時道路信息等網聯化服務,還可以通過場景化的車端、路端和云端算法聯動,實現對例如泥頭車等商用車的監管升級,開啟中國首個“車+路+云”的自動化網聯監管。百度專家介紹稱,廣州模式是中國最豐富的智能網聯應用落地,包含數字孿生云控平臺、無人車MaaS服務管理、智能網聯營運車管理、V2X精細化智慧路口、協同式智能車聯、城市CIM、交管大腦、有呼必應等八大應用,更可以持續擴展至智慧高速、智能交管等領域。
2020年12月9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與百度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緊密圍繞智能經濟應用,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廣州全方位、立體式融合應用和創新發展,協力將廣州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國內領先的人工智能應用示范區和特色鮮明的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
如何通過加大力度引導多方聯動、產學研技術互補,縱深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廣州市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召開期間,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市華安達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丘育華認為,廣州應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地位的優勢,深入推進與深圳、惠州、佛山、東莞等城市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分工合作,共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加強汽車、智能裝備等產業合作,為廣州建設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提供了差異化互補性發展機遇,共同完善產業集群生態拼圖。廣州還可推動廣汽、華為、中興、騰訊等企業強強聯合,組建公共創新研發中心或聯合實驗室等,完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
丘育華建議,廣州可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的交流合作,引進數字經濟方面的高端人才,在工程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方面打造前瞻性教育體系,在大灣區建立以人工智能賦能的應用型大學;同時以“高精尖缺”為導向制定針對人工智能、智能汽車等專項優才政策,培養具有國際水平的海外科技研發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基礎設施數字化:智慧的道路和智慧的車相輔相成
在近日舉行的省兩會上,省政協委員、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副總經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李偉強表示,截至目前,廣州市目前局部區域正開展“新城建”試點工作主要是車企在推動。對于車路協同、無人駕駛,需要基礎設施數字化、智慧的道路和智慧的車相輔相成。
李偉強指出,在道路和基礎設施建設中,應明確考慮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應用,避免基礎設施重復建設。他預計采用車路協同技術后,可實現單條車道通行效率提升30%以上,不僅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緩解交通擁堵,更可通過交通誘導、安全預警等設備及時發布交通信息,實現基礎設施數字化、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和城市治理現代化。
如何有序擴大測試路網區域建設?丘育華表示,廣州應利用發揮穗深成熟路網優勢,加快建設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先導區。“推進利用5G基站布建的成熟優勢加速路網間整合;加大路側設備、交通標識改造等智能化交通基礎設施和測試場所建設;有序擴大路網建設區域,從周邊地區逐步向中心城市區域推進。”
“道路交通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牽涉面廣,跨多個行業。建議由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交通運輸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有關部門聯合,結合未來道路交通建設計劃,制訂對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具體實施計劃。”李偉強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