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廣州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歐名宇
近日,參加市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的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歐名宇就2020年廣州檢察機關工作回應了檢察機關助力企業復工復產、落實涉企“慎捕慎訴少羈押”原則、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等熱點話題。
歐名宇表示,2020年,廣州檢察機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深入推進檢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多項工作經驗得到最高檢和省檢察院推廣。
問: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州市檢察機關如何幫助企業面對復雜的市場環境?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歐名宇:疫情發生以來,全市檢察機關認真貫徹落實關于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切實把疫情防控和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作為頭等大事。
建章立制深入調研。出臺《廣州市檢察機關服務保障疫情防控戰促進企業復工復產的實施意見》等,組織檢察官到452家民營企業開展涉疫專題調研,提出提升民營企業法律風險防控能力的對策建議,形成的調研成果被最高檢刊發。
依法精準辦案。開通“綠色通道”,健全檢察環節涉及復工復產案件的相關辦理機制和溝通聯絡機制,確保涉疫情案件及時受理辦結,共批捕涉疫犯罪411件495人、起訴407件490人,辦理涉疫公益訴訟案件168件、民事申請監督案件516件。2個案件獲評全國、全省檢察機關典型案例。
積極引導企業恢復生產。及時總結檢察機關保障復工復產、服務民營企業發展的經驗做法,適時發布相關典型案例。主動走進企業提供法律咨詢服務,積極宣傳疫情防控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及時掌握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困難和法律需求,精準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
問:檢察機關在涉企案件中有一個“慎捕慎訴”的數據,這涉及檢察機關在“罪與非罪”界限的把握。廣州市檢察機關是如何去界定或者考量這個界限的?
歐名宇:檢察機關明確提出對涉嫌犯罪的民營企業負責人“慎捕慎訴少羈押”。2020年,共對涉民營企業管理人員依法不批捕297人、不起訴344人,建議法院判處緩刑394人,將司法辦案對民營企業的影響降至最低。
堅持“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原則,嚴格把握好涉企案件罪與非罪的界限。對于法律規定不明確、法律政策界限不清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放到具體工作實踐、政策環境中去研究判斷,聽取行業主管、監管部門以及工商聯的意見,依法穩妥處理,努力做到辦案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統一。
認真開展涉民營企業經濟案件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對涉民營企業案件做到每案必審,依法按照情節輕重開展羈押必要性的量化評估,防止“構罪即捕”“入罪即訴”。
認真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對符合條件的涉民營企業案件,杜絕以各種理由剝奪犯罪嫌疑人自愿認罪認罰、獲得從寬處理的機會。
問: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全局工作,廣州檢察機關如何與公安、法院以及相關企業、行業協會形成聯動協作?如何保持這種協作的常態化和深層次化?
歐名宇: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涉及法律、政治、經濟等方方面面的系統性工程,廣州檢察機關主動延伸職能,凝聚多方力量,助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強化公檢法的聯動協作。建立公檢法案件研商、公檢法“三長”聯席會議等機制,對在辦理涉民營企業案件中的難點和堵點、改進辦案方式方法、提升辦案效率等方面進行梳理研究,形成共識,保障民營企業合法權益。
深化與工商聯等組織的聯動協作。加強與市工商聯的協調,建立完善聯席會議、案件信息通報和聯合調研等工作機制,共同應對民營企業管理漏洞和經營不規范問題。完善工商界參與和監督檢察工作機制,在165名廣州市人民監督員中,民營企業從業人員就有68人。
建立企業法律服務機制。積極開展檢察官“進企業、進協會、進商會”等活動,創新預防載體、機制和形式,推行個性化預防服務。結合司法辦案,精準制發檢察建議,幫助民營企業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南沙區檢察院持續推進企業刑事風險防控機制建設,獲評廣東自貿試驗區掛牌五周年制度創新優化營商環境最佳案例。
問:影響營商環境的案件很多都涉及民商事、知識產權法等,廣州市檢察機關在隊伍建設方面有什么舉措?
歐名宇:為積極應對各類新型案件帶來的挑戰,全市檢察機關以專業化建設為抓手,不斷強化隊伍素質建設,提升專業水平,為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作出檢察貢獻。
堅持理念引領。把法律監督落實到每一個辦案環節。牢固樹立謙抑、審慎司法理念,堅持少捕慎訴,確保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體現法律的公平和檢察的溫度。
優化辦案機制。積極探索建立了知識產權、金融犯罪等專業化辦案組織47個;設立全省首個有獨立編制的知識產權檢察室;掛牌成立“黃埔知識產權檢察保護中心”,全方位、全流程參與知識產權保護。
提升專業水平。堅持實戰、實用、實效導向,創建TTT培訓工作坊,大力培養業務一線的兼職師資,推動檢察官教檢察官,在實訓中解決干警的“本領恐慌”。近年來共有23個集體、41名個人獲得省以上表彰。市檢察院第五檢察部獲評“全國檢察機關優秀辦案團隊”;全省“十佳公訴人”我市占有6席,2人榮獲全國“十佳公訴人”冠軍和季軍,創歷史最好成績。
完善外腦支持機制。與華南理工大學、開發區知識產權協會等建立合作關系,邀請專家學者擔任特邀咨詢委員,參與案件辦理。與暨南大學攜手打造“金融犯罪研究中心”,針對新型案件開展研究,為金融機構、金融行業提供“專家、專門、專業”的法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