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檔時間:2023年08月15日
今年是中共三大召開100周年。日前,以中共三大為主題的兩部廣播連續劇分別上線,通過電波向聽眾再現了100年前中共三大會議那難忘的9天,再現了《國際歌》那震撼旋律唱響的歷程。
《廣州1923》聚焦中共三大召開的“9天”
6月12日,廣播劇《廣州1923》在廣東廣播電視臺城市之聲首播,并分別于6月17日、7月2日在廣東廣播電視臺城市之聲等頻道重播。《廣州1923》由廣東廣播電視臺、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聯合出品,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協辦,匯聚了優秀創編人員和黨史專家實力打造。廣播劇講的就是9天會議的過程,情節張弛有度,劇情跌宕起伏,十分吸引聽眾。
作為一部重大歷史題材的廣播劇,《廣州1923》涉及了大量史實、人物及背景。為此,從劇本創作到演出排練再到劇目合成的各個階段,該劇出品方多次邀請廣州市委黨史文獻研究室、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及省內的廣播劇專家們為本劇審讀把關,并根據學術意見和專業指導不斷修改完善、精益求精,確保劇本內容符合事實。
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練行村院長和李新華副院長作為本劇的編劇,通過各種途徑搜集了很多相關人物、相關事件的資料。同時編劇李新華說,僅僅是閱讀資料還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在龐雜的資料中找到適合劇本創作的“點”和“線”,然后用作者的思路把“點”和“線”連串起來,形成屬于本劇獨特的、具有情感色彩的“面”,“文藝作品不是史料的簡單展陳,它必須是人物有血有肉的呈現,以及作者有觀點立場的表達。”
黨史專家評價,《廣州1923》是一次大膽的創作,是一次“破冰之旅”,創作者以堅定的人民立場和精湛的藝術手段,把100年前的那激蕩人心的9天,用文藝的形式進行了成功的記錄。
《英特納雄耐爾之歌》再現奮進旋律
100年前,催人奮進的《國際歌》在中共三大的閉幕會上唱響,繼而在廣州傳唱,直至傳遍全國。
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東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中共廣州市越秀區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三集廣播劇《英特納雄耐爾之歌》,于2023年6月17日至20日晚在廣東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FM91.4,AM648)播出,每天連播三集。廣播劇視頻版也將于近日在多個平臺上線。
該劇由國家一級演員、廣州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郭東文擔任編劇和導演,國家一級演員黃力、白文顯、王瑤、崔冰、劉紅韻領銜主演,邀請了主任播音員佟冰和廣東一線演員陳軼、胡煒、汪東、張浩天、韓波等擔任重要角色。
廣播劇《英特納雄耐爾之歌》的時間跨度為1921年至1935年,以瞿秋白和張太雷在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期間,相約翻譯《國際歌》作為故事起點,在宏大的歷史語境下,以《國際歌》在中國廣泛傳播為情節線,重點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中共三大、省港大罷工、南昌起義、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紅軍長征等重大歷史事件的感人故事。
廣播劇是典型的語言藝術,劇中的人物語言是否能夠生動表達,體現出一個編劇的功力。這部劇很多獨白與對話,既是劇中的臺詞,也是歷史的“原聲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