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穗環委辦〔2023〕48號
各區黨委和人民政府,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市港務局、市林業園林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廣州市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考核辦法》有關規定,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組織開展了2022年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考核工作。經市委、市政府領導同志同意,現將考核結果通報如下。
一、總體情況
2022年,廣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及省、市工作要求,以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以“保障環境安全,服務社會發展”為重點,全力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高標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各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為廣州高質量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提供了堅實生態環境保障。
2022年,我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環境安全有效保障。PM2.5全年每天達標,平均濃度22微克/立方米,再創新低,在國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優,空氣質量優等級天數同比增加50天,二氧化氮實現連續三年穩定達標。20個地表水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全面達標,17個斷面水質優良,劣Ⅴ類水體斷面清零,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兩項土壤安全指標達到考核要求。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保持100%。城市聲環境功能區夜間達標率87.3%,達到省工作要求。
二、考核結果(按行政序列排序)
(一)各區考核結果
優秀:白云區、黃埔區、從化區、增城區。
良好: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番禺區、花都區、南沙區。
(二)市級職能部門考核結果
1. 重點考核部門
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定量考核均為優秀。
2. 一般考核部門
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商務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港務局、市林業園林局定性評價均為合格。
(三)領導班子和負責人考核結果
各區和市級職能部門考核結果等同于其黨政領導班子和黨政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考核結果。
三、具體分析
(一)環境質量改善方面。該指標主要考核環境空氣質量和水環境質量目標完成及改善情況,考核占比40%,其中,白云、增城、黃埔、花都區排名靠前。從相關指標評分情況看,從化、增城、花都區在空氣質量改善目標方面完成較好,且綜合環境空氣質量排名居各區前3位。從化、增城、南沙、番禺區國考省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且水環境綜合指數持續改善,重點區域一級支流水環境綜合整治成效突出。其中,從化區重點區域一級支流優良比例達94.9%;增城區水環境改善幅度達11.32%,是全市唯一改善幅度超10%的區;南沙區提前謀劃,高位推進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促進近岸海域水質穩中趨好;番禺區全力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動真碰硬,狠抓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工作。
(二)環境保護重點工作任務落實方面。該指標從環境保護責任落實、大氣、水、土壤及輻射與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總量減排、環境管理等7方面考核了19項工作內容,考核占比60%,其中,白云、增城、荔灣、番禺區排名靠前。從相關指標評分情況看,各區因地制宜探索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路徑,環境保護重點工作落實情況總體較好。其中,越秀區率先全省探索制定執法觀察期制度;海珠區發出全國首份噪聲禁止令;荔灣區聚焦臭氧污染防治,專題開展加油站油氣泄漏監測幫扶;天河區深入實施環評審批全流程服務精細管理,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白云區發揮汽車產業集群優勢,形成汽修行業鈑噴污染治理示范性效應,精細化做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落地應用;黃埔區在國內首創環評與排污許可融合審批新模式,南崗河入選首批“幸福河湖”;番禺區出臺全市首個鎮(街)級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考核辦法;南沙開發區榮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生態工業園區)稱號,南沙新區獲得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資格;從化區率先印發區級“無廢城市”推進工作方案,積極探索環境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增城區榮獲2022年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表現突出集體。
2023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全市各區、各部門要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結合起來,按照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舉措,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發揚成績,彌補不足,聚焦中央、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PM2.5及多污染物協同控制、重點一級支流水環境綜合整治、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等重點任務持續攻堅,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馳而不息改善生態環境,不斷增進群眾生態福祉,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更高品質的美麗廣州,為廣州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繼續在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領頭羊和火車頭作用,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生態環境保障。
廣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
(代章)
2023年9月28日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廣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 2023年9月28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