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通知公告

廣州市教育局關于申報2024年高校科研項目的通知

  • 2024-06-12
  • 來源:廣州市教育局
  • 分享到
  • -

市屬各高校: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貫徹落實《廣州市科技創新條例》《廣州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廣州市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支持市屬高校科研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我局決定啟動2024年高校科研項目申報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項目資助方向與重點群體

  申報項目應緊密圍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結合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以及學科專業建設等需要。理工及醫科類項目應進一步聚焦傳統產業數智化轉型升級,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低空經濟、海洋經濟等新興產業開展研究。各高校項目資助經費建議額度參照上一屆項目額度(見附件1),請各高校根據學校發展需要評審推薦相應項目。

  本屆項目立項以一線教師和青年教師為主,一線教師立項比例不低于70%。

  二、申報類別與條件

  (一)“羊城學者”科研項目(每校原則上限申報1—2項)

  1.資助額度:

  (1)領軍人才培養項目(面向本科高校申報):科技類項目15萬元/項,社科類項目10萬元/項。

  (2)學術帶頭人培養項目(面向高職院校申報):科技類項目8萬元/項,社科類項目6萬元/項。

  2.申請人原則上應符合以下條件:

  (1)申請人具有正高級職稱或博士學位,至申報截止日未滿45周歲。

  (2)申請人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或者其他從事基礎研究的經歷,已經取得突出成績。

  本科高校申請人應在近5年發表過高水平論文,如ESI高被引論文1篇,或1區SCI收錄論文3篇,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CSCD期刊、EI(JA)和SCI收錄期刊論文5篇;或主持過重要科研項目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或省部級重點重大項目;或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如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前三名或一等獎前五名,國家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前五名;或其他突出科研業績。

  高職院校申請人應在近5年應發表過高水平論文,如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CSCD期刊、EI(JA)和SCI收錄期刊論文不少于3篇;或主持過重要科研項目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或省部級項目2項;或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如市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前三名或一等獎前五名,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前五名;或其他突出科研業績。

  (3)申請人未獲得國家、省部、市級人才項目資助,具備提升條件。

  (二)青年博士啟動項目

  1.資助額度:科技類項目2—3萬元/項,社科類項目1—2萬元/項。

  2.申請人原則上應符合以下條件:

  (1)申請人具有博士學位,至申報截止日男性未滿35周歲,女性未滿40周歲,中級及以下職稱。

  (2)申請人有較高科學研究水平和主持科研項目的能力。鼓勵對跨領域、跨學科的交叉學科、新興學科等前沿問題的探索。包括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領域。

  (3)申請人無在研國家、省部、市級科研課題資助,具備提升條件。

  (三)面上科研項目(原則上面向本科高校申報)

  1.資助額度:科技類項目3—5萬元/項,社科類項目2—3萬元/項。

  2.申請人原則上應符合以下條件:

  (1)申請人至申報截止日未滿45周歲,副高級及以下職稱。

  (2)該項目申請人及成果未獲得國家、省部、市級科研項目資助,具備提升條件。

  (四)產教融合項目(原則上面向高職院校申報)

  1.資助額度:科技類項目3—5萬元/項,社科類項目2—3萬元/項。

  2.申請人原則上應符合以下條件:

  (1)申請人至申報截止日未滿45周歲,副高級及以下職稱。

  (2)申請人與相關企業已開展實質性的合作,企業(集團)須有一定的經濟規模,或者屬于高新技術科技企業,已有不少于1項科技成果在進行轉化并有明顯的經濟社會效益,主要成果轉化地和實施地應在廣州市。

  (五)研究生科研項目

  1.資助額度:科技類項目2萬元/項,社科類項目1萬元/項。

  2.申請人原則上應符合以下條件:

  (1)申請人為市屬高校研究生導師,其他成員為在讀研究生。

  (2)申請人無在研國家、省部、市級研究生教育類課題資助,具備提升條件。

  三、組織方式與資助經費

  (一)學校組織項目申報、推薦評審并公示,按限額報市教育局。

  為激勵一線教師開展科研,評審對一線教師(承擔教學任務的教師,不含校領導)、非一線教師(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及當年無教學任務的學校工作人員)分兩個賽道。一線教師、非一線教師分開設置立項標準。一線教師立項比例不低于70%。

  (二)各高校應按照“事前公告、事后公示”的原則,在學校公告欄、工作網站等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及時公開項目申報和推薦信息。

  (三)項目資助經費由市教育局納入部門預算并以布置科研任務的方式,下達預算額度。市屬高校科研管理部門應及時將項目資助金額申請市財政項目入庫,并按規定申報經費預算。項目最終資助額度以市財政局批復的預算額度為準。其中,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項目經費在學校財政補助經費中自籌,推薦項目數由學校自行確定。廣州航海學院增加申報碩士點專項80萬元。

  四、申報材料

  (一)項目申報單位(申請人)應如實填寫申報材料,并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負責。凡弄虛作假者,一經發現并核實后,取消項目申請人5年內申報局高校科研項目的資格,已獲立項的作撤項處理,對相關責任單位(責任人)記錄不良信用。

  (二)與合作單位聯合申報的項目,應簽訂并提交合作協議。協議應明確合作各方的合作方式、任務分工、知識產權歸屬、經費分配、收益分配及預期目標等內容,并加蓋雙方單位公章。申報的合作事項應與合作協議相關內容一致。與市外單位聯合申報的,主要成果轉化地和實施地應在廣州市。

  (三)項目組成員中如有申報單位以外的人員(包括研究生,但不包括境外人員),其所在單位即被視為合作單位,應當在項目申報書中填寫合作單位信息并在合作內容頁加蓋合作單位公章。項目組成員中的境外人員視為以個人身份參與項目申請(需該境外人員知情同意函附件)。

  (四)項目申報單位(申請人)應在申請書中約定主要驗收指標(預期成果)。如技術服務類項目,可以用承接橫向技術服務項目數及累計到賬金額,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軟件著作權以及轉化到賬金額等作為驗收指標。

  五、校內評審要求

  (一)評審內容

  1.形式審查。即項目名稱與內容意識形態審查及申請人、申請單位的申請資格及申請材料填寫的規范性審核。申請資格審查應核對項目負責人研究基礎。

  2.學術評審及安全審查。可按需采用通訊評審和會議評審兩種形式。項目涉及科技倫理、科技安全和科技保密相關問題的,申報單位須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倫理原則,完成相關審查工作。

  (二)評審紀律

  參照《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辦法(修訂)》。

  六、材料報送要求

  (一)本批次項目申報材料采取在市教師科研管理系統(網址:https://js.gzeducms.cn/,以下簡稱“系統”)報送方式。由獲申報單位推薦的項目申請人按系統提示進行注冊,申報單位科研管理部門審核通過注冊信息后,獲取個人用戶名及密碼,選擇相應的項目批次、類別上傳申報材料,經申報單位審核后完成報送,審核發現材料不合格要及時退回修改,確保材料符合要求。報送時間為6月20日至6月30日18時。申報技術支持:QQ群680733568。

  (二)各高校應在評審結束后,于7月5日前提交評審報告至局高教處郵箱gdjyc@gz.gov.cn。評審報告內容包括:

  1.評審情況。含形式審查、學術評審情況與安全審查情況。

  2.專家評審結果。含專家評分、項目組內排名、全體專家簽字等。

  3.推薦立項標準。應在分析專家評審結果(專家評分平均分)的基礎上,分一線教師和非一線教師,提出推薦課題的立項標準,并提出擬推薦名單。

  4.公示情況及異議處理等。

  七、其他事項

  (一)市教育局已立項競爭性項目不得再次申報,同一項目不得申報不同的局高校科研項目類別,已獲得國家、省、市級財政資金支持的項目不得再次申報,被終止項目的負責人5年內不得申報。

  (二)作為項目負責人在研和當年新申報的局高校科研項目累計不得超過1項;作為項目核心成員(前3名)當年新申報的局高校科研項目不得超過1項;作為項目組其他成員在研和當年參與申報的局高校科研項目累計不得超過2項。

  (三)為避免項目申報截止時間前信息系統網絡繁忙耽誤申報,請各申報單位和申請人提前做好填報工作,盡早提交申報材料。項目申報單位(申請人)提交申報材料后應留意項目狀態,及時跟進處理,以免耽誤申報。逾期不再接受申報。

  (四)廣州市教育局高校科研項目申請書(附件2)可在系統“資料下載”欄下載,項目申報匯總表可在系統導出。

  (五)請各單位指定專人擔任本屆項目申報聯絡員,填寫《廣州市教育局高校科研項目申報聯絡信息表》(附件3),于6月12日前發送到郵箱:gdjyc@gz.gov.cn。

  附件:

  1.各高校項目資助經費建議額度

  2.廣州市教育局高校科研項目申請書(2024年制)

  3.廣州市教育局高校科研項目申報聯絡信息表

  附件1-3.zip

  廣州市教育局

  2024年6月7日

(聯系人:李建平,聯系電話:22083722)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