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日下午16時30分,廣州市舉辦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天河區、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同志,分別通報廣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新情況。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新進展情況
廣州市衛健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陳斌通報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新情況。
詳細通報
陳斌通報,截至2月16日0時至14時,本輪疫情沒有發現新增感染者。截至2月16日14時,共累計甄別我市密切接觸者617人,次密接者520人。以上人員全部采集核酸,已出結果均為陰性,并全部納入管理。重點人群384人已落實賦“黃碼”及發提醒短信等管控措施。新采集的54份環境樣本均為陰性。根據進一步實驗室檢測,昨天公布的2名病例病毒基因分型為奧密克戎變異株。
重點區域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市區兩級防控人員夜以繼日、通宵達旦進行疫情處置。派出流調人員400余人,按照“快流調、快排查、快管控、快核酸”四快要求,分大小場所,先求快再求全,強化全鏈條開展流調,努力將活動軌跡精確到分秒,及時排查清零重點人員,涉及重點場所做好分級分類管控,做到賬本清、入庫管控快、協查推送快。對重點時空關聯區的人員,全部落實賦“紅黃碼”工作。同時,全市做好了大規模核酸篩查、隔離酒店和防疫物資的儲備啟動等相關準備工作。
科學統籌全市核酸檢測力量,根據實際需求,實時完善點位布局、調配人員力量,快采快送快檢快出,滿足市民群眾核酸檢測需求。在天河、花都、番禺、南沙開展重點區域核酸檢測,增設核酸采樣點27個,醫護人員322人,截至14時已完成核酸采樣104358人,結果均為陰性。同時,全市臨時增加“黃碼”采樣點69個,安排113家醫療單位延長“黃碼”采樣點服務時間。截至2月16日14時,已完成黃碼人員核酸檢測65908人,結果均為陰性。
市民需做好個人防護和健康監測
廣州市衛健委副主任陳斌表示,將持續加強春節后來(返)穗人員管控。近期,仍是節后返穗高峰,請從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縣(區、市)的來(返)穗人員暫緩返工返崗;倡議14天內有省外旅居史的人員持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來(返)穗,并在抵穗后48小時內再做一次核酸檢測(也就是說出發前48小時內檢一次,若結果陰性,抵穗后48小時內再測一次);抵穗后做好14天的自我健康監測,期間盡量避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避免參加聚集性活動。如與目前國內已經報告本土陽性感染者的公布行程有交集、重合的,或近期有本土陽性感染者所在地市旅居史的,抵穗后務必12小時內主動向社區(村)或小區、單位或所住酒店報備,并配合落實健康管理措施。同時,公共場所疫情防控不放松。賓館、商超、餐飲單位、旅游景點、公共交通要持續做好掃碼亮碼、測溫檢測、按時消毒等疫情防控措施,公共場所的工作人員要做好個人防護和健康監測。
本輪疫情的排查工作仍在緊鑼密鼓進行中。陳斌表示請未接受核酸檢測的“黃碼”人員,盡快到就近的“黃碼”核酸采樣點接受“七天三檢”,采樣點信息可在“穗好辦”App、“廣州健康通”小程序中查詢。等候測核酸過程中,要加強個人防護,保持社交距離。廣大市民也要繼續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近期盡量避免到棋牌室、網吧等密閉公共場所活動;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如有發熱、咽痛等不適,及時到發熱門診就診,并如實告知近期旅居史。
天河區:涉及場所已采取疫情防控措施
天河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黃凱旋通報了天河區疫情防控最新情況。
一是做好流調溯源和重點人員管理。組織6支流調溯源隊伍200余人,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手段,科學適度擴大流調溯源范圍,對病例離開后2小時內進入重點場所的人員均判定為密切接觸者,并扎實復盤確保一個不漏。目前,天河區共甄別密切接觸者441人,次密切接觸者96人。對我區管控的305名密切接觸者和次密切接觸者,根據涉及重點場所和接觸類型,239人閉環轉運至集中隔離酒店,分級分類分層落實集中隔離管理,66人落實居家隔離管理,全部人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對涉及外區人員全部發函落實管控。
二是做好重點場所分級分類防控。對珠江新城木蓮莊酒店、Dior(太古匯店)、LV路易威登(太古匯店)等3個場所實行7天封控管理;嵐山料理店、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天河區分公司)、貓屎咖啡店等3個場所實行14天封閉管理;工商銀行(譽峰支行)實行工作人員3天2檢。同時,對7個重點場所開展終末消殺,采集消殺后環境樣本35份,結果均為陰性。
三是做好有關人群核酸篩查。組織對太古匯商場、天河電信大廈擴大篩查,采樣3778份,結果均為陰性。快速組織“采樣、檢測、保障”三支隊伍,設置62個“黃碼”核酸檢測點,對黃碼人員實行“應檢盡檢”,并納入社區“三人小組”管理,嚴格落實7天3檢。目前天河區共有黃碼人員38837人,已落地追蹤34522人,核酸檢測22939人,已出結果均為陰性。同時,天河區還設置了80個“綠碼”核酸檢測點,保障其他人群“愿檢盡檢”。
四是做好哨點監測。壓實天河區33家發熱門診和679家藥店的疫情防控責任,強化“哨點”監測敏感性,嚴格落實就診購藥人員健康問詢、旅居史問詢、可疑就診患者核酸檢測和留觀等措施。
黃凱旋表示天河區將繼續在省、市統一指揮下,加強涉疫重點場所分級分類管控,科學高效開展流調溯源,安全規范做好重點人員閉環管理,堅決防止疫情擴散蔓延。
本次疫情對黃碼人員采取7天3次核酸檢測
廣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周斌表示,針對本起疫情,市疾控對黃碼人員的防控要求有一定的變化,從以往居家健康監測的3天2次核酸檢測調整為了居家健康監測7天3次核酸檢測(1,3,7天檢測)和7天自我健康監測。
張周斌表示:這一要求基于對社會層面整體風險防控的統籌考慮。病例14號到達廣州,15號檢測陽性,15號晚市疾控已完成了風險人群的分類提醒,包括高風險密接賦紅碼集中隔離,中風險重點人群賦黃碼,低風險的時空交集者短信提醒。但根據奧密克戎變異株3-4天平均潛伏期計算,即便賦黃碼人群14日接觸后感染,平均也需要到17、18號才能被篩查到核酸陽性,因此按照以往3天2檢的策略,存在一定比例的中風險人群感染后漏檢的脫靶現象,從風險防范的角度是不夠的。這次調整為7天居家健康監測加7天自我健康監測以及7天3檢的措施跟病例的活動及排查時間的特征有很大關系。
為了最大程度上減輕對市民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影響,黃碼人群在首次核酸檢測陰性之后,健康碼會變轉綠。但在這需要提醒各位市民的是,轉碼后,仍需要大家遵守遵循居家健康監測“兩做好一避免一及時”的防疫要求(即做好測量體溫、外出做好個人防護;避免進入公共密閉空間參加聚集性活動;出現發熱、咳嗽等異常情況是及時到定點醫院排查),并且規范完成7天內的3次核酸檢測。只有靠這種風險提示、核酸檢測和市民自我約束向結合的方式,才能在疫情防控效果最大化和市民生活秩序影響最小化中找到平衡。
張周斌表示,廣州一直倡導的分級分類管控和動態調整是在國家“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指導下的科學防控。廣州市疾控中心也一直從德爾塔及奧密克戎變異株本土疫情防控的經驗基礎上,繼續完善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