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9日下午,讀懂廣州高質量發展論壇進入圓桌對話環節,“政產學研用金”各領域大咖云集,就廣州新能源汽車產業、文化創意產業、金融產業等領域的發展建言獻策,助力廣州將高質量發展“施工圖”轉化為“實景畫”。
廣州邁向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地
汽車業的革命:廣州將迎大機會
廣州如何邁向新能源汽車業的產業高地?在圓桌對話環節,多位行業嘉賓為廣州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多位嘉賓建言,未來廣州可以打造“智車之都”,依托傳統汽車產業優勢構建新型的產業生態,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世界級汽車硅谷”。
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原執行院長、教授呂本富認為,談制造業,就離不開汽車業。廣州發展汽車板塊是重點中的重點。當前汽車業面臨著整體的革命,對廣州來說是個巨大的機會。
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勇表示,全國每生產8輛乘用車里,就有1輛是廣州制造。這就是廣州的底氣。
小鵬汽車高級副總裁王旭東認為,廣州在推廣自動駕駛這方面,也走在全國前列。廣東是汽車大省,廣州也是汽車大市。優越的營商環境、完善的汽車產業供應鏈和對汽車產業的高度重視,是廣州發展汽車產業,特別是推進新型汽車產業變革的天然條件。
廣汽豐田新能源汽車產能擴建項目二期
汽車業的發展:要推動產能釋放
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總經濟師陳鍵華認為,目前已有廣汽埃安、東風日產啟辰、合創汽車等多個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在廣州發芽、成長,這是廣州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基礎,下一步是如何把基礎發展成實實在在的產能產量。
位于花都區的東風日產汽車生產線
優化產能布局
推動整車企業向低碳化、智能化轉型,推動新能源汽車新勢力盡快釋放產能,快速成長起來。
打造“超充之都”
充電基礎設施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配套。廣州提出了要打造“超充之都”,瞄準“一快一慢、有序充電”,這能夠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智能化
在智能化方面,廣州入選首批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同時也正在爭取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將以試點為依托,統籌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智能網聯設施的建設。
汽車業的生態:應構建產業聯盟
要構建新型產業生態、提升創新能力,產業聯盟的構建也是重點。
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需要多種產業
華南理工大學汽車新技術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姜立標建議,廣州需要以國際先進的汽車產業集群為標桿,建立創新能力強的產業聯盟,團結整車企業、關鍵零部件科研院所,提升創新能力。
陳鍵華介紹,廣州在推動整車企業與本地的信息通訊企業、超高清顯示企業、元宇宙企業等的各類廣州企業進行合作,推動消費電子類的企業向汽車電子領域延伸,進而實現雙向融合。同時,推進跨界融合,構建新型的產業生態。
此外,廣州也正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網聯大數據中心等方面尋求突破,不斷完善創新體系,激發整個產業鏈的創新活力;同時,強化協同能力,保證整個汽車供應鏈的安全可控。
廣州番禺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園
肖勇認為,未來廣州可以打造“智車之都”,從傳統燃油車發展轉向電動智能化汽車發展。同時,廣州可以作為龍頭城市,來拉動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世界級汽車硅谷”這一發展藍圖。
廣州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
文化業的潛能:三個維度在融合
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兼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常務理事王曉鳴介紹,目前文化產業呈現出三個維度的融合趨勢:
傳承與創新的融合
如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把數字經濟、新型科技文化產業結合得更加緊密。
文化與旅游的融合
如廣州的設計、動漫產品等都已經在國內、國際打響了廣州的城市知名度。
文化產業與本土文化傳播的融合
如今文化“出海”已經成為新發展趨勢。
王曉鳴提出,廣州要進一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在嶺南文化上的融合,打破文化及其相關產業之間的壁壘,借助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交流,進一步將廣州的文化推向海外走向世界。
文化業的探索:游戲里有高科技
廣東省游戲行業協會執行會長魯曉昆介紹,廣東游戲產業從2015年起就位居世界第一位。2022年,廣東游戲產業營收規模約占全國八成,游戲企業數量全國居首。廣州占據廣東游戲產業營收規模的37.2%,是廣東游戲企業分布最為集中的城市之一。
2022年度中國游戲產業年會在穗舉行
理解游戲產業不能只理解游戲產業的娛樂屬性,游戲產業的科技含量不可小覷。
魯曉昆認為,將廣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游資源與廣州游戲產業的連接打通,促進傳統企業與高科技企業的優勢互補,這是未來游戲產業需要探索的路徑。游戲產業擁有很強的科技傳播力和文化傳播力,過去游戲場景多采用虛擬環境,近些年來部分游戲產業開始探索實際環境與游戲場景的融合,這為廣州文化傳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網易公司產業發展主任、華南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廣東省電子競技協會理事黃思遠表示,期待政府可以在法律法規等方面給予企業相關培訓,如不同國家的數據安全法等,幫助游戲企業更好地“出海”。
文化業的升級:要培育龍頭企業
文化產業如何促進城市產業升級,更好地激發廣州老城市新活力?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尹濤提出,廣州在文化產業發展上已經形成了以內容為核心的綜合性網絡,實現廣州文化產業升級的關鍵在于內容生產,其次是人才、科技創新與環境。
尹濤認為,在此基礎上,促進廣州文化產業升級,需要:培育出與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龍頭企業,給予企業更多的資源做好文化產業升級。做好公共文化的數字化提升,加大對公共文化資源的開發與開放。要充分利用好省會城市的優勢,發揮廣州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文化引擎作用。
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研究院院長、知名策展人、設計學者溫浩認為,文化創意產業不僅與人們的生活、生產緊密相關,還擁有城市經濟發展的顯性優勢和城市品牌塑造的隱性優勢。他提出,借助文化創意產業來激發老城市新活力,需要多維度的有機結合來打造完整、健康的生態環境。
金融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金融業的助力:
要支持出口信保
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劉興華認為,廣州高質量發展具有5個突破口:
第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特別是如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第二,在現代產業體系方面發展取得突破;
第三,在對外開放特別是制度性開放的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方面取得突破;
第四,實現數字時代的超大城市的敏捷治理,建設智慧化的政務環境和智能化的商務改革;
第五,實現惠及全體市民的高質量發展。
劉興華介紹,廣東提出打好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五外聯動”組合拳,其中的“五外聯動”,實際就是人才、技術、資金、管理、市場在內外聯動,廣東明確將它提出來,這既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也是在高質量發展要取得的突破。
劉興華認為,在出口信保領域,金融機構要給廣州企業更多支持。保出口、保訂單就是保供應鏈、保產業鏈,進而保廣州、廣東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地位。
廣州港南沙港區
金融業的策略:可助力細分龍頭
廣東恒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唐軍認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兩者之間需要橋梁,企業作為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投資平臺,起著“橋梁”的作用,恒健便主要是做“橋梁”的工作。
2021年,廣東GDP為12.44萬億元,其中60%至70%由8個萬億級產業集群貢獻。廣東要再往前走,必須要打造更多的萬億級戰略性產業集群。實際上,2020年廣東提出了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行動計劃。
唐軍認為,助力打造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更容易實現這一目標。
以一個年銷售收入為100億元至200億元的細分行業龍頭企業為例
它的生態圈可以帶動40家至50家平均年銷售收入在10億元左右的中小企業。若以生態圈計算,一個年銷售收入在200億元左右的企業,其生態圈可以形成700億元至800億元的銷售收入。全力打造50個這樣的龍頭企業,新的萬億產業集群就出現了。
金融業的方向:給市場主體加油
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黨委委員,廣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熊燾介紹,金融賦能實體經濟,工商銀行一直按照“政策所希、市場所需、科技所向”三個方向進行。
在“政策所希”方面
高質量發展對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國有大行,工商銀行首先要支持政策所希望的領域,比如基礎設施建設、萬億級產業集群構建。
在“市場所需”方面
廣州擁有300萬市場主體,恢復信心,不是某一個兩個企業恢復信心,而是需要整個市場恢復信心。為服務廣大客戶群體,工商銀行今年在穩外貿、穩消費等方面都有專項行動來支持市場所需。
在“科技所向”方面
這些年,工商銀行在人工智能和線上貸款上持續發力。如果有工商銀行的手機APP,可以打開看一看,通過手機微信也可以申請貸款。目前線上申請貸款量和審批貸款量已經非常大了,而且線上品種已經不需要人工審批,而是在后臺由計算機數據建模來完成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