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新征程 新擔當新作為
廣州民政踔厲奮發在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上走前列作示范
1月21日,2022年廣州市民政工作視頻會議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市十二次黨代會和全國、全省民政工作會議部署要求,總結過去五年全市民政工作情況,部署2022年主要任務。副市長譚萍出席會議并講話,副秘書長馬曙主持會議,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蘇佩作工作報告。
會議指出,過去五年全市各級民政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交出了一份有質量的答卷,16項經驗全國推廣,13項全國試點、示范點落地見效,30多項指標居全國前列,連續9年以第一名成績獲全省民政工作綜合評估優秀,155個集體、134名個人獲省以上榮譽表彰,廣州民政改革創新做法被省委深改辦專刊刊發,人民日報整版登載廣州推進家庭養老床位經驗。
一是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顯著加強。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推進15項“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實施基層黨建“強基前列”提升工程,開展兩輪黨風廉政建設全覆蓋巡檢,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片區綜合監管模式獲市廉潔創新優秀案例。持續開展“民政聯絡專員進村(居)”活動,落實落細“雙報到”“雙微”行動,黨建引領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生動實踐、共結碩果。
二是養老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全國養老服務綜合改革等5項國家試點扎實推進,中央財政支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試點考核優秀,“大城市大養老”廣州模式初步形成,長者飯堂成為全國養老服務品牌,民政部批復支持廣州發揮養老服務改革發展先行示范作用。出臺《廣州市養老服務條例》《關于推動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發展的實施意見》,率先在全國明確基本養老服務法定概念、清單范圍,全國會議專題推廣廣州經驗。出臺60多份養老服務改革政策,養老服務市場全面放開,設施用地、政府資助、養老人才等要素保障持續優化,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深度廣度全國領先。全市建有養老床位7.5萬張、頤康中心179個、長者飯堂1069個、家庭養老床位1.6萬張,資助1.7萬特殊群體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12.6萬老年人使用“平安通”服務,三星級以上養老機構占全省37%。連續舉辦廣州博覽會養老服務綜合展、中國國際老齡產業博覽會、養老服務供需對接交流等活動,搭建網上供需交流對接平臺,累計對接項目264個、金額3.5億元;全市養老企業7700多家,占全省三分之一,居全國各城市第一,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融合發展,“銀發經濟”增速明顯。
三是兜底脫貧政治責任扎實履行。守牢疫情防控底線,落實落細民政領域防控措施,困難群眾保障“一個不漏”。創新優化低保、特困、臨時救助、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政策供給,低保標準穩步提升至1120元/人/月,比2016年提高33.3%,其他社會救助標準聯動調整,綜合保障水平居全國前列。深化分層分類社會救助改革,創新“物質+服務+技術”綜合救助廣州模式,搭建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安全網系統,7.5萬名困難群眾全部納入、動態監測、精準保障,“穗救易”服務品牌”獲評部、省社會救助領域創新實踐優秀案例。殘疾人兩項補貼提標擴面,實現資格認定申請“跨省通辦”“省內通辦”。開展核對標準化建設,實現核對系統“部省市”對接、雙向跨省核查,核對范圍拓至17項居全國第一。對口幫扶、援藏援疆工作成效明顯,累計捐贈物資57.41萬件、幫扶款物5217.89萬元。
四是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全面加強。率先在全國開設未成年人救助保護熱線,在全省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試點,全覆蓋設立市區兩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委員會),全部配齊鎮(街)兒童督導員和村(居)兒童主任。孤兒養育、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準提高至2637元/人/月,居全省首位,1.7萬名困境兒童全部落實分類幫扶保障,1萬多名困境兒童圓夢 “微心愿”,農村留守兒童降至51人,較2016年減少91%。市兒童綜合康復中心掛牌運作,康復服務延伸社區、殘疾兒童疾病譜系調查、健康檔案數據庫等創新探索深入開展。
五是城鄉社區治理取得豐碩成果。高質量完成2759個村(居)及配套組織換屆選舉,深化城鄉社區協商示范點建設,荔灣區社區居委會標準化建設試點工作成效顯著,海珠區在四個不同類型街道打造創新社區治理示范點,天河區率先試點國際社區建設,白云區寮采村入選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開展社區“萬能章”治理專項行動,取消證明事項45項。構建線上線下社區治理服務平臺,社區“隨約服務”網上驛站累計服務居民48萬人次。推進“慈善+社工+志愿服務”融合發展,實施“廣州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番禺區“五社聯動”獲全國市域社會治理創新優秀案例。全市持證社工逾2.4萬人,203個社工站年服務群眾400萬人次。
六是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堅持黨的領導與社會組織依法自治相統一,開展“紅聯共建”“三亮三樹”活動,常態化實行社會組織黨建“雙同步”,全市社會組織黨組織1913個。選樹21個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示范基地,10個黨建案例獲評廣東社會組織優秀案例。深入推進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制改革,深化社會組織“一件事”聯辦政務服務,實施雙重管理社會組織登記業務并聯審查,持續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全市登記社會組織8030個、培育社區社會組織25205個。全面組織社會組織參與疫情防控、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科技創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出臺全國首個《社會組織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地方標準,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獲評全國先進社會組織,廣州市在全國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工作會議作典型發言。
七是慈善事業和志愿服務蓬勃發展。充分發揮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出臺《廣州市慈善促進條例》,建立市級慈善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舉辦“中華慈善日”“羊城慈善月”“公益慈善盛典”系列活動,實施“善暖萬家”、慈善醫療救助系列項目,累計實現困難群眾微心愿2.1萬個、醫療救助惠及5.4萬人次。掛牌慈善空間120個,社區慈善基金422個;備案慈善公開募捐項目955個、慈善信托項目18個,“羊城慈善為民行動”等5個項目和企業榮獲“中華慈善獎”,城市公益慈善指數躍居全國第二,“慈善之城”成為品牌。廣州公益時間銀行全面推廣,全市注冊志愿者426萬,居全省第一。五年累計銷售福利彩票181.35億元,籌集公益金54.21億元。
八是民政專項服務全面優化提質。穩步推進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工作,實現婚姻登記“全城通辦”“跨省通辦”;廣州(中國)婚姻服務創新綜合平臺獲民政部支持,婚慶產業園落戶從化區,“一區一特色”婚姻登記服務品牌有力打造,婚姻服務、婚俗文化和婚慶產業聯動發展,助力“甜蜜經濟”。建立市救助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健全社會力量參與救助服務聯動機制,實施流浪乞討人員“一人一檔”精準服務管理,累計救助9.6萬人次,救助量、滯留量持續“雙下降”。出臺《廣州市地名管理規定》,注重地名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殯葬管理改革成效持續鞏固,自然人“身后事一站式聯辦”業務拓展至8部門14項,節地生態安葬率84.25%居全國前列。民政部支持廣州在民政科技創新方面先行先試,五年累計獲國家、省市科研立項130項,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取得新突破。第二福利院等民生項目陸續投入使用。
會議強調,今后五年,全市各級民政部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市政府、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職責,全面建成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民政事業發展格局,民政領域改革創新進一步深化,民政服務均衡化優質化水平顯著提高,助力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發展格局先行先試取得新成效,在全國、全省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上走前列、作示范。
會議強調,做好2022年民政工作意義重大,全市民政系統要堅決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緊扣主要任務,強化示范意識、改革創新、底線思維,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與廣州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更多國家級示范項目、平臺和品牌,爭當全國、全省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排頭兵,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會議部署,2022年全市民政工作重點任務:
一是立足更加有力、強化黨建引領,構筑民政基層黨建示范高地。堅決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及時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民政隊伍。深化模范機關創建和民政基層黨建“強基前列”工程,推深做實“雙微”行動,深化“民政聯絡專員進村(居)”活動,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立足更高品質、促進養老服務,構筑老有頤養示范高地。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持續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強化養老服務要素供給,提高“智慧養老”服務水平,發揮廣州全國養老服務先行示范作用,推動養老服務提質增效、人人享有、均等普惠,打造讓所有老年人養得了、養得起、養得好的高水平老年友好型城市。
三是立足更加貼心、細化社會救助,構筑弱有眾扶示范高地。持續夯實兜底保障水平,推進社會救助改革創新,促進社會救助提質增效,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深化全國服務類社會救助改革試點,積極推進全類型社會救助應救盡救,推動兜底救助向綜合保障拓展,實現溫暖救助、精準救助、高效救助、智慧救助,讓城市更有溫度、群眾更有溫暖。推進福利彩票穩步發展,保持全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位居全國前列。
四是立足更加全面、實施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護,構筑幼有善育示范高地。健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制,夯實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基礎,率先探索兒童福利標準體系,共建未成年人保護良好社會氛圍。扎實履行政府職責、依法維護兒童權益,全力創建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區,打造可愛可親的兒童友好型城市。
五是立足更加精細、深化社區治理,構筑基層治理現代化示范高地。健全基層治理工作機制,加強城鄉居民自治建設,提升社區治理服務效能,夯實社區民政工作基礎。深入構建基層黨組織領導的“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工作格局,全力爭創全國和諧社區示范點,夯實國家治理基石。推動社會工作、慈善事業、志愿服務融合發展,優化提升廣州公益時間銀行社區服務效能。開展社區民政工作整體發展研究,整合民政基層治理工作力量,形成社區民政工作整體合力。
六是立足更有活力、健全社會組織體制,構筑社會組織發展示范高地。強化社會組織黨建引領,提升登記管理服務效能,加強社會組織綜合監管,增創社會組織發展優勢。構建廣州現代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深化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改革,進一步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努力打造引領、輻射、立體的國家級社會組織服務平臺。吸引區域性、全國性及國際性社會組織項目落戶廣州。
七是立足更高水平、優化民政服務,構筑基本社會服務示范高地。審慎穩妥做好區劃地名工作,持續提升救助管理服務質量,創新婚姻登記服務管理,鞏固殯葬綜合改革成果。著眼民政公共服務更加暖心貼心,推進區劃地名、救助管理、婚姻家庭、殯葬管理等專項服務優質共享,辦好讓市民群眾滿意的身邊事。持續推進廣州市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工作和廣州(中國)婚姻服務創新綜合平臺建設,打造節地生態安葬服務品牌。
八是立足更有底氣、夯實基層基礎,構筑民政發展保障示范高地。穩步推進民生重點工程建設。嚴把民生重點工程建設安全關、質量關,推動5個民政項目如期完工,打造設施一流、全國領先的民政民生基礎服務設施。加強民政科技創新和信息化建設。全面深化“智慧民政”建設,打造民政“智慧大腦”,拓展更多“一件事”“一次辦”主題服務,推動更多服務“上線”“上云”,實現民政服務對象“一網統管、精準服務”。深化民政法治保障。加強民政領域重點立法,做好開門立法,充分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匯集民智民力提高科學決策、依法決策、民主決策水平,以良法促發展、保善治。深入推進民政依法行政,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依法決策機制,不斷強化民政法治工作保障。
市直有關職能部門負責同志,市民政局全體局領導,各區政府分管民政工作領導,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市民政局機關各處室、直屬各單位、各區民政局主要負責同志,部分社會組織、社會福利機構負責人在主、分會場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