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聯播

春耕正當時 “隆平田”開耕

  • 聽全文
  • 2022-03-14
  • 來源:黃埔區
  • 分享到
  • -

2.png

  位于廣州市黃埔區大吉沙島的160畝隆平試驗田開耕。李劍鋒 攝

3.png

  廣州市黃埔區大吉沙島水稻智慧農場,無人駕駛水稻精量直播機在進行春耕播種。李劍鋒 攝

  又是一年春來到,黃埔春耕正當時。3月11日,位于廣州市黃埔區大吉沙島的隆平試驗田迎來第三個春耕生產季。伴隨著拖拉機的轟鳴聲,田里金燦燦的油菜花完成了“使命”,被犁進土里化作稻田里的“春泥”,期待收獲時節又一片金色田園、稻谷飄香。

  據悉,黃埔區預計今年春耕糧食種植面積達4000畝,其中,首批2000畝水稻的種植工作將于4月5日前完成。位于大吉沙島隆平稻香園的隆平試驗田還將引進20個以上水稻新品種,助力黃埔區選種育種工作。

  隆平試驗田引進超20個水稻新品種

  2020年,袁隆平院士親自選址黃埔大吉沙島,建設近千畝試驗田。其中,由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種植的160畝試驗田,目前已連續兩年成功種植水稻,年畝產3000斤高產攻關順利完成,早稻平均畝產1566.14斤,晚稻平均畝產1452.8斤,雙季稻畝產達3019斤。

  今年,隆平試驗田再度加碼,預計引進20種以上水稻優質品種。

  “試種20種以上的種子,主要是為了測試哪種類型的種子更加適合廣州黃埔的水質、土壤、空氣,為黃埔選種育種工作打好基礎。” 隆平農業科技黃埔研究院辦公室主任高愛軍介紹,目前選出的品種都是湘粵兩省農業專家的心血結晶,有入口清香的玉針香、適合廣東人口味的絲苗米以及產量較高的雜交水稻等品種。

  “我們選種主要考慮三點,一是品質好,產出的水稻好吃;二是產量高,在大吉沙土壤含鹽量較高的情況下,單季畝產量預計1000斤以上;三是種子適應力強,種植區域廣。” 高愛軍表示,今年除了試驗新品種,最主要的目標還是把去年畝產超過3000斤的雜交水稻品種進行優化穩定,將先進的新技術推廣開來。

  “有了前兩年的數據和經驗總結,我們的種植計劃更加明晰。”高愛軍表示,兩年來的精心耕種讓土壤良性循環開始形成,大吉沙隆平試驗田土質更好了,糧食種植輪作模式也更明晰。

  據悉,隆平試驗田將在5天左右耕種完畢,屆時還將進行20畝蝦稻生態種養試驗,打造有機自然循環體系。同時,開展65畝綠色種植試驗,并延續2021年的低鎘實驗。此外,20畝用于科普與研學教育。試驗田將進行生物防治水稻病蟲草,使用無人機械種植,每年繼續種植兩造水稻。

  科技農業助力春耕備耕

  在大吉沙島的智慧農場,兩臺無人駕駛水稻精量水穴直播機和水稻精量旱直播機按照預設路線在水田上來回穿梭,稻種均勻散落在土地里。這是無人化農場春耕作業演示的一幕,也是黃埔區科技農業發展成果的一次生動展示。

  “以往人工插秧,一個人一天最多插秧半畝地,用插秧機的話,一臺機器得配兩三名人工,一天插秧50畝左右。換成無人駕駛水稻精量直播機,無需人員操作,一天能播種近100畝地。”華南農業大學黃埔創新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在滿博士表示,以插秧的成本來計算,傳統的方式一畝地要近200塊錢,現在采用機械化直播一畝地只需要不到30塊錢。“解放了人力,節省了成本,效率反而高了,這就是無人化農場的優點之一。”

  大吉沙島水稻智慧農場由黃埔區農業農村局、華南農業大學和黃埔文化(廣州)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三家單位共同建設,主要開展與智慧農業相關的品種、栽培、農機等方面的科研攻關,突破水稻和蔬菜生產智慧農場關鍵技術,創建“智慧農場”黃埔模式。 目前,該農場計劃對早中晚稻、不同水稻品種、不同種植方式進行示范展示。

  眼下正是春耕生產的大好時節,黃埔區正以科技農業為引擎,農業政策為保障,耕地保護為基礎,全力助力春耕備耕開展。

  目前,黃埔區共有耕地面積4.6萬畝,蔬菜1.7萬畝,水果4.6萬畝。預計今年春耕在田蔬菜的種植面積達到1.3萬畝以上,糧食種植面積達4000畝。

  在科技農業助力春耕備耕上,黃埔區持續推進現代科技農業項目發展。該區與袁隆平、羅錫文、鄒學校、劉仲華、劉少軍等院士團隊合作,建設隆平農業科技黃埔研究院、華南農業大學黃埔創新研究院、湖南農業大學黃埔創新研究院,全面開展高產田、低鎘水稻、無人農場、辣椒新品種培育、茶葉資源圃等農業科技項目。“廣州黃埔現代種業(農作物)產業園”和“廣州黃埔現代農業裝備與服務產業園”已成功申報2021年第二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同時,黃埔區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在市級農業政策的基礎上,黃埔區農業農村局出臺了“農10條”農業生產補貼、區級種糧補貼、政策性農業保險等多種農業政策,加大農業生產補貼力度。區級財政種糧補貼800元/造/畝,購置商品有機肥料的按每噸400元給予補貼,并實現政策性農業保險全覆蓋,降低農戶從事農業生產的風險,提高農民種植積極性。

  據悉,今年黃埔區將加大對廣州市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的宣傳推廣,早造水稻計劃提供優質品種“19香”推廣種植500畝。同時計劃在逕下村建設500畝高標準農田創新示范點,建設1128畝高標準農田。推進隆平院士港、航天現代農業創新中心、黃埔紅(嶺頭)紅茶創意園、極飛超級農場、麥村無土栽培精品產業園、大吉沙島無人農場等農業科技項目。

  現代農業繪就“都市錦田”風光

  春日的大吉沙島有另外一番美景。微風下,100畝金黃色的油菜花匯成金色的花海,吸引不少市民前來打卡。

  油菜花田除了觀賞和產生經濟作用,其更主要的作用是調節土壤功能,為下一造種水稻做土壤改良。一種作物,多重價值。這種現代農業與田園景觀的相融合,正成為黃埔區農業旅游的一張亮麗名片。

  “大吉沙島從相對封閉的小島變成廣州市郊最受歡迎的旅游景點之一,我們就是見證者、建設者。現在,人們更加關注和熱愛農業了,證明農業和城市可完美互融。” 高愛軍表示。

  近年來,黃埔區重點規劃建設隆平稻香園,結合農文旅融合發展,提升島上基礎設施和觀光項目建設,大力發展都市農業,將其打造成為市民領略現代農業風光的“打卡點”。

  如今,大吉沙人居環境進一步提升,大吉沙水系循環系統、碧道工程、烘干儲藏中心、禾下夢雕像、棧道等項目已完成建設。島上環境改善,農田水利設施持續修建,稻田連續種植,充足的食物與和諧的環境吸引了150多種鳥類棲息島上。

  島上的大吉糧倉是隆平試驗田的配套設施。該建筑采用傳統嶺南鐘樓建筑風格,里面的“兩藏館”以“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為主題,展示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歷程以及隆平國際現代農業公園的建設歷程。這里還珍藏了袁隆平院士為隆平國際現代農業公園題詞的原件。

  近兩年來,大吉沙島日均吸引近4000名市民前來游玩參觀。黃埔區文化集團策劃開展了“大吉沙島?研學體驗先鋒營”、豐收體驗活動、候鳥科普觀察等主題活動,為市民提供農業知識科普和親身體驗。這個目前廣州唯一不通車、不通橋、只靠渡船出入的江心小島,搖身一變,成為農業現代化融合發展的典范。(徐潔芹 范敏玲)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