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聯播

“荔”久彌新,廣州黃埔舉辦千年荔枝文化節

  • 聽全文
  • 2022-06-29
  • 來源:黃埔區
  • 分享到
  • -

1.png

蘿崗荔枝市場。

  荔果飄香,迎夏而立。6月28日上午,“千年荔鄉 荔久彌新”2022黃埔千年荔枝文化節在有著近800年歷史的黃埔區玉巖書院舉行。

  黃埔荔枝文化極為深厚,荔枝種植的歷史超過千年。嶺南荔枝“三杰”中的筆崗糯米糍、蘿崗桂味都產自這里。目前,黃埔區荔枝種植面積超2萬畝,其中百年以上古荔枝樹超1萬畝,區內現存多片300年以上的荔枝林,是廣東省最大的古荔枝群落聚集地之一。據了解,今年是荔枝的小年,黃埔區荔枝預計產量約3000噸。

  今年黃埔千年荔枝節活動以“黃埔荔枝有段古”荔枝宣傳視頻、推出黃埔百年荔枝手繪地圖和VR地圖等多維互動方式,立體呈現黃埔荔枝的古往今來。現場還設立黃埔荔枝科普長廊展示區、黃埔農產品展示區、非遺手藝show荔韻展示區,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旨在打響黃埔荔枝品牌,助力黃埔鄉村振興。

  “傳承+創新”,黃埔荔枝歷久彌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自古以來,荔枝就是貴族平民皆喜愛的美食,也是文人墨客樂于吟詠的題材。今時今日,穿越百年時光的荔枝依然帶給人們舌尖上的甜蜜。

  “這雙肩紅肉厚核小,我決定把‘最受歡迎荔枝品種’投給它。”市民趙阿姨在活動現場說。據了解,今年黃埔千年荔枝文化節開展“美‘荔’斗艷”活動,現場群眾一一品嘗不同品種的荔枝,并根據個人感受選出“最甜、最美、最受歡迎”的荔枝品種。新龍帝進奉、筆村糯米糍、蘿崗桂味被現場群眾選為最美荔枝、最甜荔枝、最受歡迎荔枝。

  黃埔區(含古代蘿崗)是嶺南地區久負盛名的荔枝之鄉。黃埔傳統荔枝品種有20多個,為嶺南荔枝保留了珍貴的基因圖譜和文化地標。其中,早熟品種有三月紅、妃子笑、水東枝等;中熟品種以桂味、糯米糍為主,還有東方紅、解放紅、甜巖、雪懷子等;遲熟品種有槐枝、亞娘鞋、掛綠等。值得一提的是,筆村糯米糍、蘿崗桂味因肉質嫩滑、口感獨特而被尊為上品,在清代即入選“荔枝三杰”。除了傳統荔枝,黃埔區近年新研發的荔樹高端品種 “帝進奉 ”,集齊了眾多荔枝的優點,口感清甜爽口,有蜜香味,深受消費者青睞。

  傳承與創新并舉,這是黃埔荔枝歷久彌新的秘密。在傳承荔枝文化方面,黃埔區更是新意頻出。

  “點蟲蟲,蟲蟲飛,飛到荔枝基,荔枝熟,摘滿屋,屋滿紅,陪住個細蚊公。”活動現場,一首童謠后,以荔枝為主題創作的《甜夏》MV首發。該MV以鄉愁為主題,講述黃埔蘿崗荔枝的故事,成長的印記隨一車荔枝滿載一路。

  黃埔區還首次推出“百年荔枝”VR地圖,運用數字科技VR技術全方位呈現黃埔千年荔枝和百年荔枝林的實景風貌及各主要荔枝品種分布游覽路線。“為了拍攝這黃埔百年荔枝古樹和荔枝林,我們團隊分為兩組,驅車800公里用了一個月跑遍了黃埔。”廣東順天道智慧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宣傳部負責人鐘偉源說,“定時定位、一鍵導航、荔枝路線推薦等內容都包含在VR地圖里。通過VR地圖,人們可以沉浸式地游黃埔百年荔景、品黃埔千年荔枝韻。

  “聯農帶農”,農民專業合作社唱主角

  今年黃埔荔枝文化節首次由農民挑主擔,主辦方是廣東順天道智慧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下稱農民合作社),體現了黃埔區鄉村振興工作“聯農帶農”的新成效。

  農民合作社創始人鐘國城是一名土生土長的蘿崗人,父輩、祖輩都是果農。“老一輩在荔枝樹上艱難摘果的身影印在我心里。”鐘國城說,“我們那片古荔枝樹有三層樓高,經常會有村民因摘荔枝從樹上不慎滑落。而且銷路沒打通,雖然荔枝質量不錯,但價格遠低于其他區。”

  “蘿崗荔枝的味道和其他地方不一樣,多了一味鄉愁。”2020年,28歲的鐘國城毅然選擇回村務農。“誰說農民一定是面朝土背朝天?我們可以用科技新手段實現增產增收!”鐘國城說,農民合作社由蘿崗本地80、90年輕人成立,通過抖音、有贊、小紅書、微信視頻號等傳播媒介,讓更多熱愛荔枝文化的人了解到千年荔鄉每一顆果實都來之不易。同時合作社與快遞速運公司簽訂極速冷鏈合同,保證全國48小時內直達到手。

  目前,農民合作社古荔枝樹連片管理養護面積約200畝。在黃埔區農業農村局和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專家的指導下,給予果農精準的技術培訓,統一用肥用藥。農民合作社還引進了先進農機,改善古樹荔枝“高危”的采摘難題。

  守護千年古荔,促進荔枝產業發展

  黃埔區超過百年歷史的荔枝名木眾多,最出名的莫過于種植于玉巖書院內一棵已有1021年樹齡的千年古荔。這棵古荔一樹三枝,高10米以上。

  “當時附近的村民都以為這棵古荔枝樹應該活不成了!”蘿崗鐘氏文化協會秘書長鐘民憲在文化節上介紹了這棵千年古荔的一段“古”。據蘿崗老人們口耳相傳,千年古荔其實是一棵“山枝”(即山上自然生長的荔枝),明代的時候已高達數丈粗,需兩人合抱。明嘉靖十六年冬,番禺、南海大雪,滿山樹木大部分被凍死,這株古荔枝樹也嚴重凍傷,到第二年,枝丫漸腐。到了第三年,荔枝樹的樹莖底部開始在不同方向長出了三枝嫩芽,之后又重新長成了粗壯的荔枝樹。

  在黃埔古荔枝林,經驗豐富的果農道出了采摘荔枝的奧秘:“摘荔枝講究一看二試三借力,保護百年荔枝古樹不受損傷。提前備好‘摘荔枝三寶’:長鉤、纜繩、掛籃,再將長梯靠在樹干上,一步一步往上爬。”53歲的李伯說,“我小時候就會摘荔枝了,那時光著腳就能爬上來。對荔枝樹要有敬畏心,不能用蠻力把荔枝拽下來。”

  近年來,黃埔區把保護古樹工作納入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工作,采取系列措施,將古荔枝納入古樹名木管理,投入專項經費加強管理保護,落實古樹保護工作,促進整個生態環境穩定和諧的發展。為促進荔枝產業發展,黃埔區出臺《現代農業發展實施辦法》,積極開展農業公園建設,并通過聯動官方微信公眾號推廣荔枝、搭建荔枝銷售臨時市場等方式打造城鄉合作渠道和平臺,實現農產品品牌深化提升、農業再增效、農民再增收。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