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論述精神,進一步加強水文化建設,提高歷史文化素養,加快推進廣州市水務遺產認定和保護工作,市水務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根據市整改工作要求和2022年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安排,召開“水文化”專題學習宣講會。
本次講座由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姚漢鐘主持,邀請了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易西兵作專題輔導。易西兵,長期致力于廣州古城考古發掘和研究、城市考古遺產保護,以及海上絲綢之路廣州文化遺產的研究、保護和宣傳展示,主持了增城金蘭寺、海珠南石頭等廣州地區數十項古遺址、古墓葬群的發掘。近年來積極參與博物館展覽策劃、宣傳和社會教育活動,統籌策劃南漢二陵博物館的基本陳列、臨時展覽等活動。編著了《廣州考古六十年》《西樵山遺址考古研究》《海上絲綢之路廣州史跡》等。
宣講現場
會上,易院長以嶺南文化為引線,以“云山·珠水·羊城——廣州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傳承”為題,系統闡述了廣州深厚的歷史內涵、鮮明的城市記憶,探討了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對于廣州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意義,并就當前如何做好歷史文化傳承等問題提出了很多思考和見解,特別是重點解讀了廣州水文化的歷史,使大家進一步加深了對水文化的認知與理解,進一步增強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
易院長作專題宣講
姚漢鐘局長提出要牢記市委書記林克慶在水務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的工作指示,以“繡花”功夫加強水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充分挖掘水系沿岸歷史人文資源,不隨意改變歷史水系脈絡。結合碧道建設,更好串聯紅色文化、廣府文化、龍舟文化、乞巧文化、水利文化、海絲文化,厚植文化底蘊,提升河湖生態經濟價值。
姚漢鐘局長講話
為進一步抓好相關工作落實姚漢鐘強調一是要思想上再提高認識。局系統各單位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汲取大規模遷移砍伐城市樹木問題教訓,把整改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擺在突出位置,不斷提升工作能力、切實改進工作作風,要聚焦整改內容,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和分工安排,全力以赴抓好整改工作。二是要行動上再抓好落實。要始終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延續保護城市水脈,加強河湖水系的管理與保護,要加快推進廣州市水務遺產認定和保護工作,加大水務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宣傳力度,積極引導群眾愛護身邊的河湖水脈,營造全民治水、愛水、興水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