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市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楊偉強到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福霖團隊座談交流。楊偉強介紹了廣州市應急管理和防震減災工作融合發展、防震減災綜合防范應對體系建設情況;地震局匯報了2022年廣州市地震應急綜合演練主要情況,參會各方進行了深入交流,并實地參觀了抗震臺等減隔震應用技術。
會議商定:周福霖院士將出席2022年地震演練,對地鐵緊急制停南沙客運港地鐵站群眾疏散、番禺區石基鎮南浦村房屋倒塌、番禺區大九律危橋處置等三個場景的建筑物抗震情況和受損趨勢判斷、災后應急處置等情況提供專家意見,并點評和指導演練整體情況。
周福霖院士指出:地震是群災之首,死亡人數占各類災害死亡總人數的53%,我國是全球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要牢記“寧可備而無震,不可震而無備”的抗震理念,統籌好發展與安全。一是不要忘記我國地震災難史,我國嚴重的地震災難,往往發生在中、低烈度地區,唐山、汶川均與廣州一樣7度設防,且兩地發生嚴重地震災害前,均上百年未發生過破壞性地震。二是要加強地震工作,加強投入、以防為主,要與大灣區地位相匹配,發生中小型地震就會致大灣區每天損失300億元。三是要利用廣州地震科研優勢資源打造世界一流地震宣傳和科普基地。重大基礎設施進行地震安全評估,開展老城區、歷史建筑物、重要標志性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及加固工作。四是要聯合住建等部門開展《建設工程抗震管理條例》的宣貫學習,高烈度設防地區、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廣州屬于全國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要保證本區域的重點建筑抗震設防符合規定要求。
楊偉強強調:一要緊扣有備無患,做好應急救援準備;二要緊跟全國工作部署,加強地震預警工程建設;三要緊跟重點工作任務,構建地震災害防御新格局;四要緊抓輿論宣傳,切實提高全民抗震救災意識。
同時,楊偉強指出,應急管理和防震減災工作要強化科技助力,加強從學術研究前沿取得科技支撐。
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總工程師鄭程藩,地震局及南沙、番禺區應急管理局,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工程抗震研究中心負責同志參加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