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營商環境 > 案例展示

保護中小投資者案例匯編之二——行政執法篇

  • 聽全文
  • 2021-10-20
  • 來源:市司法局
  • 分享到
  • -

  近日,市司法局牽頭發布了2021年保護中小投資者案例匯編。本次案例匯編收錄了典型案例23個,覆蓋制度建設、司法審判、行政監管、多元解紛、法律服務以及普法宣傳等多個維度。

保護中小投資者案例匯編之二——行政執法篇

  一、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

  1.基本案情

  某上市公司與許某、B公司于2019年6月11日簽署《合作合同》,于6月12日發布《關于簽署<合作合同>的公告》,披露許某及其研究團隊研制了今珠多糖注射液并擁有相關技術專利,今珠多糖注射液為“非洲豬瘟”防治疫苗,可以實現對非洲豬瘟不低于92%有效率的預防等事項。經廣東證監局立案調查,公司上述公告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未披露《合作合同》有關重要條款等事實。上市公司上述行為引起市場廣泛關注和股價異動,影響惡劣,根據當事人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及社會危害程度,廣東證監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對上市公司予以警告,并處以35萬元罰款,對上市公司董事長、董事兼總裁、董事兼董事會秘書分別處以10萬元、5萬元、5萬元的罰款。

  2.工作成效

  上市公司“蹭熱點”“炒概念”等違法行為嚴重破壞信息披露制度的嚴肅性,嚴重誤導投資者,依法應予以嚴處。本案入選“2019年證監稽查20起典型違法案例”,其特點體現在:一方面快查快辦打擊“蹭熱點”違法行為。事件發生后,廣東證監局迅速啟動立案調查程序,在短短兩個月內對公司和相關責任人作出行政處罰,最大限度提高“忽悠式”信息披露違規成本,堅決遏制市場炒作行為、凈化市場環境。另一方面抓好“關鍵少數”精準問責。我國上市公司尤其是民營上市公司,看似組織架構健全、職責明確,實際上“大股東控制”“內部人控制”兩項公司治理頑疾不同程度的存在。本案結合信息披露違法事實,綜合董監高職責分工、參與程度、知悉情況等因素,依據比例原則認定董事長、總經理及董秘等“關鍵少數”的行政責任,分類處理,實現對違法行為人的精準問責。

  二、某私募基金管理人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

  1.基本案情

  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某私募基金管理人作為其管理的35只基金產品的資產委托人,在基金凈值披露環節通過篡改估值數據,在凈值公告、定期報告、“私募排排網”上披露的方式,共虛增基金財產18.27億元,凈值虛增比例均值為111.09%,凈值虛增比例最高值為324.65%;未按基金合同約定的投資范圍,將其管理的“XX投資基金”等4只基金產品的財產份額,通過委托他人代持并將投資收益款劃轉至公司員工及其他公司賬戶、向關聯方提供借款、轉款至約定投資標的以外的機構等方式,挪用基金財產共計人民幣5.64億元和港幣2700萬元;與投資者約定由其境外關聯方作為擔保人,以基金年化率的凈收益對基金予以現金補償,實際構成向投資者承諾最低收益。該私募基金管理人基金產品信息披露存在虛假記載、挪用基金財產、向投資者承諾最低收益等行為,違反《證券投資基金法》《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有關規定。據此,廣東證監局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責令該私募基金管理人改正,并處以106萬元罰款,對其法定代表人兼總經理給予警告,并處以36萬元罰款。

  2.工作成效

  近年來,私募基金行業快速發展,私募基金管理人良莠不齊,有的違規經營,嚴重損害投資人的合法權益,引發較大風險。廣東證監局切實加強私募基金監管,督促管理人規范運作,從嚴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切實整治私募亂象,防控私募行業風險。本案發生時,該私募基金管理人旗下多只產品逾期兌付資金缺口較大,涉及投資者眾多。廣東證監局切實履行監管職責,迅速響應,用足用好行政執法手段,率先對私募基金管理人及法定代表人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并將本案作為A類重大案件自查自辦,不到六個月時間查實違法事實。堅持“零容忍”,依法對該私募基金管理人及相關責任人員作出行政處罰,有效維護了資本市場秩序。

  三、某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未勤勉盡責案

  1.基本案情

  2018年12月,中國證監會對K上市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立案調查。在主案調查過程中,證監會對年報審計機構某會計師事務所涉嫌未勤勉盡責行為同步立案調查,平行推進案件辦理。經查,該會計師事務所為K公司提供年報審計服務時存在以下違法行為:在2016年和2017年年報審計中,K公司的貨幣資金、營業收入存在舞弊風險,在風險識別與評估階段部分認定結論錯誤;在實施風險應對措施時,未嚴格執行舞弊風險應對措施等審計計劃,違反誠信原則虛構審計程序,未對銀行、往來款函證保持有效控制,未保持應有的職業懷疑態度,未執行進一步審計程序消除疑慮,導致未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最終,該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虛假的審計報告,楊某、張某屬于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在2018年年報審計中,K公司的營業收入存在舞弊風險,在風險識別與評估階段部分認定結論錯誤;在實施風險應對措施時,未嚴格執行審計計劃,未保持應有的職業懷疑態度,未執行進一步審計程序消除疑慮,導致未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最終,該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虛假的審計報告,楊某、劉某屬于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此外,蘇某作為K公司2016年和2017年年報審計的項目經理,配合公司財務人員偽造審計證據,執行銀行函證時嚴重不負責任,屬于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該會計師事務所上述行為違反了《證券法》《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多項規定,中國證監會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和《市場禁入決定書》責令該會計師事務所改正,處罰沒款5,700萬元;對楊某、張某和蘇某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10萬元罰款;對劉某給予警告,并處以3萬元罰款;對蘇某采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對楊某、張某分別采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2.工作成效

  近年來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頻發,與部分中介機構怠于履責,玩忽職守,為上市公司違法行為大開方便之門密切相關。本案為會計師事務所幫助上市公司系統性財務造假的典型案件,情節嚴重,影響極為惡劣,中國證監會重拳出擊,嚴懲會計師事務所及相關責任人員,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一方面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堅持“一案雙查”,對違法的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同步查處、同步處罰,絕不姑息,堅決打擊財務造假“放風者”和“幫兇”。對于實施違法違規行為的注冊會計師、項目經理采取市場禁入措施,切實增強監管震懾,督促從業人員依法依規履職盡責。另一方面從嚴從重處罰,顯著提升違法違規成本。本案中證監會根據《證券法》開出頂格處罰罰單,顯示了對證券違法行為“零容忍”的態度,以從嚴監管倒逼中介機構勤勉盡責、誠實守信,保證信息披露文件的真實、準確、完整,規范企業內部審計工作。

  四、葉某上市公司監事短線交易案

  1.基本案情

  2019年11月6日至2020年3月3日期間,葉某作為某上市公司監事,操作名下證券賬戶多次買賣本公司股票,2019年11月6日至2020年2月28日等17個交易日累計買入623,401股,買入成交金額2,667,473.85元;2019年11月7日至2020年3月3日等26個交易日累計賣出608,401股,賣出成交金額2,605,156.83元。葉某的上述行為構成2005年《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五條所述的短線交易行為,廣東證監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對葉某給予警告,并處以10萬元罰款。

  2.工作成效

  內幕交易、短線交易是上市公司董監高容易觸及監管“紅線”的高危區,也是監管部門重點關注、嚴肅查處的違法違規行為。廣東證監局日常監管發現葉某多次買賣本公司股票后,第一時間約談當事人與上市公司相關人員,在監管部門督促下,葉某積極配合調查,主動匯報交易情況,配合上市公司收繳短線交易收益,案件處理效果良好。本案是上市公司董監高涉嫌短線交易公司股票的典型案例,對上市公司董監高提高“紅線”意識、規范自身交易行為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五、張某從業人員違規買賣股票案

  1.基本案情

  張某為某證券公司廣州某營業部員工,先后任開發部經理、營銷主管等職務。2015月6月18日至2019年6月11日期間,張某利用其母親“梁某玲”證券賬戶買賣股票,成交金額累計108,430,529.03元,虧損1,184,420.13元。張某作為證券從業人員,使用“梁某玲”證券賬戶持有、買賣股票的行為,違反了2005年《證券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廣東證監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根據當事人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及社會危害程度,對張某處以8萬元罰款。

  2.工作成效

  為維護證券市場交易秩序與市場公平性,避免證券從業人員利用可能掌握業務優勢與信息優勢謀取不正當利益,《證券法》禁止證券從業人員持有、買賣股票。張某利用其母親賬戶買賣股票,不僅違反了證券從業人員禁止交易股票的規定,也未遵守證券賬戶實名制的法定要求。本案給證券從業人員以有力警醒,推動證券從業人員遵守法律法規及從業規范,與監管部門共同致力于維護證券市場的公平秩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