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出臺首個政商交往行為指引
“這份《指引》‘接地氣’,可操作性強,有望成為政商交往的導航系統和‘寶典’,使公務人員和企業家在遇到問題時查字典、找方向、懂操作。”
《指引》的出臺,有效解決了“清而不親”的政企交往困惑,旗幟鮮明地鼓勵公職人員坦坦蕩蕩與企業、企業家正常接觸和交往,激勵公職人員擔當作為、主動服務。
“現在《指引》明確只要符合規定是可以邀請的。這樣一來,我們就能更放心地跟公職人員溝通交流了,這對我們企業的發展大有裨益。”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清朗政治生態的保駕護航。為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廣州市馳而不息深化作風建設,多點發力、多措并舉,先后出臺一系列務實高效的真招實招,近期印發實施的《廣州市政商交往若干場景行為指引及答疑(第一批)》(以下簡稱《指引》)更成為有力一環,把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落到實處,為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筑牢堅強的紀律保障。
翻開《指引》,民營企業家與公職人員在日常交往中遇到的常見問題都能找到“標準解答”。《指引》劃出了政商交往中6大類18個高頻場景的“安全區”和“紅線”,消除政商交往中常見誤區、迷惑和疑慮,讓政商關系親而有度、清而有為。
一石激起千層浪。《指引》公布后在社會各界引起廣泛關注,受訪政企人士紛紛點贊《指引》——“接地氣”“很實用”“操作性強”,既消除了黨政干部在服務企業中的重重顧慮,讓他們卸下思想包袱,坦蕩真誠同企業交往,又提振了民企發展信心,讓企業家們能專心致志搞發展,心無旁騖干事業。
解開困惑 既劃出紀律規矩“紅線” 又劃出干事創業“安全區”
公職人員和企業打交道過程中,什么飯能吃?什么禮物可以收?什么車能坐?這些政商交往中常常出現的問題,令不少黨員干部和企業人員深感困惑,有的甚至為此躊躇不前、顧慮重重,無法放開手腳辦事。
良好的政商關系,是企業成長的陽光雨露。直面政商交往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廣州市開出“藥方”,從優化政商交往入手,出臺全市首個《指引》,為政商交往劃出“邊界線”,提供“明白紙”,立下“硬杠杠”,為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提供了具體的行動指南和規范框架。
政商交往尺度該如何把握?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指引》“致廣大而盡精微”,涵蓋“招商引資和涉企服務”“接待就餐”“交通用車”“差旅住宿”“禮品捐贈”“對外交流”等6大類18個政商交往的高頻場景,劃出“紅線”和“安全區”,并輔以案例解說和執紀者視角論述,列出正負面清單,既契合實際又生動鮮活。
以“接待就餐”這個政商交往中繞不開的話題為例,《指引》列舉了“上門聯系服務企業在企業就餐”“參加企業商務活動與企業就餐”“招商引資中安排企業用餐”等3個典型場景,分門別類給出詳細指引,并列出正負面清單,明晰黨員干部在接待就餐方面的“可為”和“不可為”。一方面,《指引》為就餐劃定“安全區”,明確“上門聯系服務企業或開展檢查、調研等公務活動,因工作原因誤餐或者因企業地處偏遠等特殊情況不便就餐的,可以在企業用餐或由企業協助安排就餐,但不得超過規定的餐費標準。”同時,《指引》也給出就餐“紅線”提醒,“不得利用企業招待場所大吃大喝,不得要求企業為個人宴請買單,不得接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
具體的場景模擬、案例問答,將政商交往具象化,讓公職人員和民營企業一目了然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更加直觀清晰,更易掌握和遵循。
“這份《指引》‘接地氣’,可操作性強,有望成為政商交往的導航系統和‘寶典’,使公務人員和企業家在遇到問題時查字典、找方向、懂操作。”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表示,廣州市發布的《指引》具有清單化、場景化、法治化等特征,既是對領導干部的指引,也是對企業經營者的指引,讓政商雙方都可以謀求共識和正常交往。
卸下包袱 為公職人員注入“強心劑” 當好服務民企“店小二”
“感謝紀委監委提供的幫助,讓我們公司能夠順利開業經營。”天河區民營企業家李某贈送的這封感謝信背后,承載著紀檢監察干部為企業紓困解憂的“初心使命”,是廣州紀檢監察機關培厚民營經濟蓬勃發展沃土的生動詮釋。
此前,李某公司申辦食品經營許可證屢次碰壁,雖然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多次帶隊上門核查,但辦證工作一直停滯不前。一籌莫展之際,李某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向紀檢監察機關反映訴求,“沒想到很快就得到了回復”,在查明情況后,天河區紀委監委不僅責成相關部門更正原有審核結果,還提出整改意見,并且加急處理李某公司食品經營許可證問題,最終讓公司得以順利開門迎客。
天河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向入駐東塔、西塔的企業宣講《指引》手冊。
“清而不親”,非為官之道。日常工作中,有的公職人員在與企業交往中心存顧慮,害怕越界和違規。廣州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王濤表示,一些公職人員在跟企業家交往中,因為擔心對政商交往邊界把握不準,有的時候會出現“一刀切”現象,為了安全起見,對企業家敬而遠之,甚至是拒之門外,進而影響了正常的政商交往。
為讓公職人員卸下思想包袱、當好民營企業“店小二”,《指引》不僅強調了有所不為,還鼓勵公職人員有所為。例如,在“招商引資和涉企服務”篇,《指引》明確在涉企服務中堅持“有求必應”,專門列舉了“如何在涉企服務中積極履職擔當”這一場景,明確“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可以在加快審批辦理、爭取重大項目、獲得金融支持、落實扶持政策、開展供需對接、追討拖欠賬款和執行款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必要幫助”“可以通過辦理信訪反映訴求、采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議案建議等方式協調解決企業實際困難”。
如今,《指引》的出臺,有效解決了“清而不親”的政企交往困惑,旗幟鮮明地鼓勵公職人員坦坦蕩蕩與企業、企業家正常接觸和交往,激勵公職人員擔當作為、主動服務,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消除了公職人員在服務企業中的顧慮,為他們放開手腳大膽工作注入了一劑“強心劑”,有利于營造“親商、重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圍。
提振信心 讓企業吃下“定心丸” 放開手腳安心謀發展
今年11月,一場以講解《指引》內容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在越秀區天秀大廈一樓舉行。活動現場,越秀區洪橋街紀工委面向臨街商鋪、轄內企業宣傳講解《指引》主要內容,“面對面”為企業答疑解惑。在場企業紛紛點贊《指引》出臺很及時,幫企業減輕負擔,提振企業信心。類似宣傳《指引》活動,在越秀區在全市范圍內已舉辦多期。
政策實不實,關鍵看落實。《指引》印發后,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主動作為,積極上門走訪,開展宣講活動,第一時間向企業發放《指引》手冊,推廣《指引》內容,掀起學習《指引》熱潮。
“《指引》在明晰政商關系交往界限的同時,也是向大家表明,我們紀檢監察工作就是企業的保駕護航者,只要有公職人員對企業‘伸手’,我們就用監督執紀問責之劍將它斬斷。”日前,在向轄區民營企業宣講《指引》手冊時,天河區科技園管委會紀委書記形象地說。截至目前,天河區已派發《指引》宣傳手冊近萬份。許多民營企業家連連稱贊手冊內容實用、可操作性強,還自發翻印給員工學習收藏。
“這樣的手冊很實用,向我們傳遞了積極的信號。”手捧著尚還散發著陣陣墨香的《指引》宣傳手冊,廣州市尤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艷斌連連點贊,“《指引》的出臺,給我們民營企業吃下‘定心丸’。以前我們跟公職人員打交道,總是有些顧慮,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琢磨、去揣測,生怕哪里做得不對就觸碰了‘紅線’。現在有了明確的《指引》,我們就不用再把精力浪費在這些無謂的揣測上了。有了明確遵循依據,這讓我們心里踏實多了,也可以更專注于企業的發展和創新了。”
“《指引》的出臺,為我們民營企業辦了大好事,避免耗費時間和精力,成天琢磨如何和公職人員打交道、搞關系。”鼎盛智谷產業園總經理助理常芳明同樣深有感觸,“去年我們產業園舉辦重大活動,原本想邀請公職人員參加,但一直糾結,既怕不請領導,會被認為不尊重,又怕來了不合規矩,給領導惹麻煩。想來想去,最終還是放棄了,浪費了不少精力和時間。現在《指引》明確只要符合規定是可以邀請的。這樣一來,我們就能更放心地跟公職人員溝通交流了,這對我們企業的發展大有裨益。”
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這份《指引》絕非僅是一紙文件,更是企業發展的“助推器”,讓廣大民營企業安心經營、專心發展,在廣州這片熱土上更加茁壯成長,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再創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