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科技創新催生新質生產力
新型儲能創新中心正式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復組建,白云區連續多年入選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榜單,全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1200家……近日,筆者從區科工商信局獲悉,近年來,白云區以建設科技創新強區為目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建設一流創新平臺,培育一流創新主體,打造一流創新生態,科技創新各項工作成效顯著,亮點紛呈,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強化源頭創新和供給
打造高水平創新平臺
日前,國家新型儲能創新中心正式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復組建,標志著國家地方共建新型儲能創新中心正式升級為國家級創新平臺,定位更加明確和高遠,將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制造業創新中心。這不僅是廣東打造新型儲能萬億級產業集群的有力抓手,也是白云區實現“換道超車”的重大機遇。
據了解,國家地方共建新型儲能創新中心成立于2023年12月,主要圍繞大容量、高安全、長壽命、高效率的規模化儲能技術和裝備,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成果轉移擴散和首次商業化應用。作為國家新型儲能創新中心的承載地,白云區舉全區之力支持新型儲能產業發展,落實財政資金、用地配套、人才支持等方面的保障措施,預計投入區級財政資金20億元以上,全面支撐“1+1+N”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創建。
一年來,國家新型儲能創新中心積極推進共性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建設,推進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工信部等的30余項重大項目研發,共獲得42項發明專利、構網型儲能變流器等6項重大科研成果;推動建設“8+3+8”開放共享布局,即8個共性技術研發實驗室、3個中試驗證平臺、8個檢測認證實驗室,產學研創新中心基地建設項目穩步推進;牽頭組建國家安全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新型儲能安全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是全國新型儲能領域首個針對新型儲能全過程安全的國家高端智庫。
全國唯一一個國家級新型儲能創新中心落地白云,是白云區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典型縮影。近年來,白云區積極探索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發展路徑,不斷為未來產業發展夯實基礎,“6+N+X”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華為廣州研發中心(一期)將于近期交付;廣東激光等離子體智能制造產業園完成部分建筑主體封頂;粵港澳大灣區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引進13個高層次人才團隊;白云美灣國際化妝品研究院集群已入駐11家院校(研究機構),累計推出成熟原料13款,即將實現市場化銷售16款,配方超5000款。
加強企業創新主體培育
壯大創新力量
制造業單項冠軍,被譽為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2024年,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了廣東省第八批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公示名單,呈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呈和科技”)成功入選。在2022年,廣州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白云科技”)也成功入選第七批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名單。
呈和科技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生產制造環保、安全、高性能的特種高分子材料助劑的高新技術企業,主營產品處于高性能樹脂及改性塑料制造行業的上游核心環節,可顯著改善通用樹脂產品的光學、力學性能,并提升樹脂產品的穩定性,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推動了國產替代,提升了中國高分子材料的高端化、自主化水平。
作為我國密封膠行業的引領者,白云科技已在密封膠領域深耕近40年,擁有密封膠系列產品300多個,累計申請專利數量突破500件,創造了近40項國內或行業第一與唯一,其產品廣泛應用于建筑門窗幕墻、室內裝飾裝修、電子電器、汽車、軌道交通、新能源等領域。
企業是培育形成未來產業的重要力量。在白云區,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正成為企業做大做強的底氣。廣州白云電器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白云電器”)研發了“750V光儲柔直充分布式電源系統”,利用“光儲柔直充”技術來減少園區用電的碳排放,為推動電力能源低碳轉型發展作貢獻;廣州里工實業有限公司成功研發推出了國內首款雙臂載荷達40公斤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標志著中國在全球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邁上了新臺階;圖騰視界(廣州)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大型體育賽事超高清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在2023年舉辦的杭州亞運會上,該企業所承擔的在線包裝、計時記分、評論員系統項目,首次實現了國產化的全覆蓋。
在行業和國內、國際重要舞臺上,這些攜帶著“白云基因”的產品與技術突破重圍、大放異彩,展現出白云區作為廣州市高質量發展主陣地和動力源的創新實力。
近年來,白云區積極強化企業的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既引導領軍企業前瞻謀劃新賽道,也扶持專精特新企業茁壯成長,鼓勵科技企業聚焦國家當前亟須和長遠發展的細分重點領域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推動新一輪產業升級,打造高質量發展動力源。目前,白云區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8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1200家,連續多年入選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榜單。
科技產業互促雙強
厚植科創沃土
科技成果轉化是連接創新和產業的重要橋梁,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環節。白云區堅持產學研協同發展,推動創新成果從科研院所走向企業,從實驗室躍上生產線,實現更大的創新價值。
一方面,白云區聯合廣東院士聯合會組建了廣東院士專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成立了白云區科技創新專家咨詢委員會,并舉辦未來產業創新發展懇談會,把脈全區未來產業發展狀況,從科技發展和產業升級的角度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前瞻性的建議。
另一方面,白云區以“需求側”為牽引,充分發揮科技骨干企業的引領作用,開展“龍頭企業—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精準化對接系列活動,利用廣東院士聯合會、廣州生產力促進中心等資源,助力白云電器、廣州市菲利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呈和科技、廣東云韜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利用高校院所的技術資源,實現產品迭代、產業升級。
與此同時,白云區還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金融服務的深度融合。其中,廣東省新興激光等離子體技術研究院與廣州產業投資控股集團共同發起設立了廣州產投高端裝備創投基金,助力國內外激光、等離子體領域優秀科技成果轉化。目前,在廣州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白云區入池企業有1308家,在全市各區中排名第四。
作為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人才是產業與地區發展的有力智力支撐。白云區強化多層次人才梯度建設,打造全生命周期的人才服務體系,制定了云聚英才政策、“1+4+N”惠企惠才、行業領域人才政策、人才公寓建設等人才政策,全覆蓋打造了“云品·匯才”人才服務站26個,建成院士工作站(室)4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11個、博士工作站3個。目前,全區高層次人才總數達1033人,其中國家級人才30名、省級人才20名、市級人才372名、區級人才61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