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記服務用心用情 惠企利民見力見效
2024年以來,為深入推進不動產登記改革7.0,助力營造產業友好型、企業友好型、企業家友好型營商環境,廣州市海珠區不動產登記中心根據全市統一要求,持續落實不動產登記30項改革任務、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出臺的六批146條惠企利民措施,全鏈條提升服務質效,為海珠區高質量發展貢獻不動產登記力量。
精準助推產業發展,優化營商環境舉措更給力
一是貫徹落實優化不動產登記服務支持產業發展若干舉措。新增設立產業服務專窗,為產業項目提供全流程綠色通道服務,通過主動對接產業項目,提前介入、靠前指導、全程協辦,第一時間解決涉及登記實際問題,靈活組合辦理房屋涂銷再抵押登記、房屋抵押變更或轉移登記等業務,更好地滿足產業項目建設階段的抵押融資需求。二是升級企業服務專區。綜合研判日益增長的辦事需求,在企業專窗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擴展為企業服務專區,打造“政企會客廳”,為企業間洽談協商、政企間交流咨詢搭建橋梁、提供空間,并配置自助網辦機、洽談桌椅、茶水mini吧等設施,滿足多樣化的服務需求。三是加強政企對話互動。堅持開展“宣講進企業”常態化、長效化,深入對接藥企、房企、海珠區重點項目企業等,采用宣講解讀、座談釋疑、以案說策等互動方式,幫助合生創展、白云山星群藥業、珠光城市更新集團等多家企業及時解決難點堵點問題,幫助企業用足、用透、用活惠企政策。創新開展“登記體驗官”活動,向社會各界邀請企業群眾代表,分別參加“角色轉換”和“最快一小時辦結”體驗活動,沉浸式體驗登記服務流程,問需于民找準持續優化提升不動產登記服務的切入點。深入推進“交房即交證”活動,在中海觀云府項目現場為小區業主頒發《不動產權證書》,同時提供不動產登記業務咨詢服務,實現開發企業、購房人“一次不用跑”和“收樓即拿證”。
破解登記辦證難題,歷史遺留問題化解更高效
一是積極化解學校產權歷史遺留“登記難”問題。以辦好“民生微實事”為契機,采用“一案一策”專人專項化解教育設施歷史遺留辦證問題,先后為尚東峰景托兒所、廣州市九十七中藍天學校階梯課室、廣州市海珠工藝美術職業學校實訓綜合樓等項目核發《不動產權證書》,全力支持公共服務資源擴容,助力推進海珠區教育事業發展。二是助力部隊解決歷史遺留產權登記難題。為部隊上門宣傳軍人軍屬優待政策,對照問題清單逐一詳細解答指引,依法保障軍人軍屬、退役軍人的合法產權權益,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切實拓展海珠不動產登記擁軍優屬服務的廣度深度。三是推動海珠區不動產“登記難”專項工作方案出臺。結合工作實際,牽頭制定《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海珠區分局推動化解因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的不動產“登記難”專項工作方案》,加強統籌,形成合力,妥善解決因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的不動產“登記難”項目,持續提升企業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
提升登記服務質量,便民利民改革成效更顯著
一是充分發揮特色窗口效能。擴大“搞得掂”窗口(“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受理事項范圍,兜底服務持續優化,今年為近700名申請人提供導辦指引、政策解讀、答疑解惑。推出登記窗口多語種服務,為有辦事需求的外國人士設立多語服務專窗,利用窗口配備的專業翻譯設備及“960169”廣州多語種服務熱線,做好翻譯溝通、業務指引,推進登記窗口服務國際化。二是落實不動產繼承登記(非公證)告知承諾制。按全市統一要求,進一步簡化不動產非公證繼承登記手續,以“承諾”代替“證明”,通過“減證便民”讓登記服務更“接地氣”,進一步提升不動產登記辦理便利度。三是不斷提升適老化服務水平。以服務安居、民生為重點,進一步完善登記大廳志愿服務站、長者綠色通道及無障礙窗口、坡道等無障礙設施和便民用品,致力打造舒適、便利的政務服務環境。主動上門服務,正面回應群眾訴求,扎實為民辦實事,今年共安排黨員、業務骨干主動為行動不便、老弱病殘等有特殊需求的群體提供上門服務6次,讓其“足不出門”就能享受到貼心的“零距離”登記服務。今年以來,海珠區不動產登記中心共收獲12345熱線表揚工單12份、表揚信36封、錦旗7面,以實際行動交出“民呼我應”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