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企業研制出全球最深海底油氣輸送管道鋼管
想象一下3500米的深海,這里陽光無法抵達,是一片稠密的黑暗。這里溫度接近0℃,有著高達350個大氣壓的超高壓。這是什么概念?相當于拇指指甲蓋大小的面積要承受350多公斤的重量,足以將普通鋼材管道瞬間壓扁。
就是在這片連深海探測器都要“身披重甲”的地帶,一條“廣州造”的“鋼鐵蛟龍”正突破極限。不久前,位于廣州番禺的珠江鋼管公司宣布,成功試制出全球首條3500米超深海底油氣輸送管道鋼管樣品,打破多項國外“卡脖子”技術。這樣的創舉,展現出民營企業胸懷報國志、一心謀發展的精氣神。
珠江鋼管公司配套建設有大型鋼管運輸專用的自營碼頭
這一“全球之最”是如何誕生的?這家公司掌握了怎樣的“獨門絕技”,能在深海鍛造出獨特優勢?
率先打破1500米級紀錄
在珠江鋼管的實驗室中,一把2.8噸重的落錘從3米高空自由落下,釋放出8萬焦耳的巨大能量,5厘米厚的鋼板被瞬間砸斷。這是驗證鋼管深海抗沖擊性能的落錘試驗。“試驗證明,我們的鋼管在3500米超深海底環境中具有良好的抗壓潰、抗大變形、抗低溫沖擊性能,預測其應用安全可靠。”珠江鋼管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黃克堅說。此前,國內深海油氣輸送焊接鋼管的水下應用僅限于1500米級的紀錄,3500米級水深尚屬空白領域。
2019年,面對海外客戶3500米超深海訂單需求,珠江鋼管立即組建攻堅團隊,針對超深水高壓海底管道工程特殊需求,通過研究鋼管成型技術、焊接技術和檢測技術,解決了多項關鍵性技術難題。在此基礎上,團隊最終試制出可下沉到3500米的超深海底管道焊接鋼管樣品。
“在鋪設過程中,鋼管在深海洋流中就像一根面條,只有保持足夠的韌性和強度,才不會有裂痕。”黃克堅表示,為保障鋼管母材及焊縫各項理化性能指標,公司獨創的“深海鋼管JCOE埋弧焊工藝”發揮重要作用,確保了母材和焊縫金屬的良好匹配。“綿延海底的管道由一段段管道環焊對接、逐步接長而成。一旦其中有一段變形,很可能導致整條管線因受力不均而開裂。”黃克堅說。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發生,團隊通過先進的無損檢測技術為每一根鋼管加上一道保險,“相當于為管道照X光,保證每一根鋼管零瑕疵投入應用。”
“回想研制過程,很艱辛,也很提氣!”珠江鋼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昌透露,當時還有一家印度公司同步試制這個產品。最終在與印度企業的競速中,公司團隊率先撞線,為全球油氣管線工程向3500米深海延伸發展,提出了中國技術解決方案。
所售鋼管可繞地球8圈
因為這個項目,珠江鋼管共開發了8項專利技術,并完成了國家標準起草工作任務。黃克堅表示,目前,公司已形成一套國內外首創的1500—3500米級超深海管線用直縫埋弧焊鋼管制造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經工信部推薦,3500米級超深水高壓海底管道研制成果成功入選2023年全國專精特新十大“年度絕活”案例,也是我國鋼管領域唯一入選者。
同時,該創新成果已在我國“恩平”“崖城”氣田,以及尼日利亞等海底油氣管道工程中實現產業化推廣應用,為世界深水油氣管道工程提供了近11萬噸優質管材,實現銷售收入3.82億元。
憑借3500米級超深海底管道的成功研制、制造累積的技術底蘊和業績口碑,珠江鋼管去年還拿下全球最長加熱原油管道大單,總金額約合25億元人民幣。該項目將為東非地區綿延1500公里的能源“大動脈”提供總量26萬噸的直縫埋弧焊鋼管。
如今,珠江鋼管在亞洲、非洲、歐洲、南美洲都有出口業務,產品遍布全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統計,該公司已售直縫鋼管總長度超32萬公里,可繞地球8圈。
樁基鋼管延長跨海大橋壽命
海洋油氣管線作為海洋油氣能源介質最高效的遠距離輸送方式,直接影響著國家的能源安全,戰略意義舉足輕重。“深海管線是能源安全的生命線,必須把技術命脈握在自己手里。”陳昌說。
過去30年,珠江鋼管以“技術突圍三部曲”,打破歐美長達半世紀的技術壟斷,也造就了今日勇闖深海的技術底氣。一直以來,珠江鋼管聚焦深海管線鋼管產品研發,厚積薄發,深入融入國家海洋發展戰略。目前,除了海底油氣管線之外,珠江鋼管的產品還應用于海上平臺、海上風電、海上橋梁等領域。“粵港澳大灣區所有跨海大橋都有應用我們的產品。其中,深中通道使用的樁基鋼管90%來自我們公司。”公司工作人員介紹,樁基鋼管抗海蝕特性強,使跨海大橋壽命提升30%,破解水泥樁易斷難題。
未來,這條剛柔并濟的“深海蛟龍”將繼續深潛。該公司董事長陳昌表示,公司將緊跟國家戰略,堅持自主創新,聚焦海洋工程(海底油氣管線、海上風力發電及海上平臺)專用特種鋼管產品的研發制造,用“鋼鐵脊梁”托起中國海洋強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