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春清晨,整個城市才剛蘇醒,無人駕駛清掃車卻早已準時“上崗”,忙碌了24小時的主干道很快被掃去塵穢。
火災現場,一只身形矯健的“機械犬”在烈焰中撕破煙幕,迅速躍進最兇險的火場核心,精準找到受困者的位置。
“華南第一路”廣州三元里高速的出入口,日均車流量近10萬,能實現保通保暢得益于黃埔企業成熟的車聯網技術。
這些“科幻感”十足的場景,如今在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不僅已經成為現實,并且在一批民營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更多新穎、前沿的AI場景正在從實驗室走向百姓生活,民營經濟正在驅動一座嶄新的“AI之城”快速崛起。
“醫療+環衛”雙線突圍,黃埔智造首進香港百年名院
走進位于廣州科學城的廣州賽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特智能”),一臺搭載5G模塊的機器人“護士”正在模擬病房之間自如穿梭。據了解,這款醫療服務機器人名為“智賽拉”,通過深度融和具身智能技術,能夠實現醫院場景里環境消殺與物流配送等環節的智能化、無人化應用。
賽特智能聯合創始人兼CTO賴志林,是這款機器人的研發者之一。他介紹,在消殺方面,“智賽拉”配備紫外燈照射與微米級霧化雙重消毒模式,結合整機自消毒功能,可以為醫院提供全場景滅菌保障。而在配送方面,則支持自主呼梯控門、自動充電和權限管理,可跨樓層運輸300kg物資,顯著提升醫院物流效率。
眼下,首批“智賽拉”系列醫療服務機器人將于近日交付給香港瑪麗醫院。這所歷史近百年的“全港最佳公立醫院之一”,即將接軌來自黃埔的AI技術。
談及此,賴志林坦言,自公司在廣州開發區創立以來,一系列政策和資金支持為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區內完善的產業鏈和產學研聯動的人才培養體系為民營企業提供了從技術研發到市場拓展的全周期支持。
在環衛領域,賽特智能的產品同樣令人矚目。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賽潔”無人駕駛清掃車具有多種自動清掃模式,可實現自動加水倒垃圾、灑水降塵、輔助安防等功能,清掃效率達每小時1萬平方米,一次充電可滿足8小時以上連續作業。
“全國范圍內,廣州和深圳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接受程度比較高,這也是我們的產品在大灣區推廣較快的原因之一。”賴志林提到,以廣州為例,目前在陳家祠廣場、中山紀念堂、二沙島等城市地標以及多條城區主干道都能看到“智賽潔”的身影。
陸空“哮天犬”破界出圈,大灣區上演智慧安防新神話
同樣在廣州開發區成長起來的人工智能企業,杰創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杰創智能”)則更聚焦于智能安防、智慧城市等AI應用領域。基于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物聯感知、云數智能等核心技術,公司構筑了一系列AI產品,包括杰創AI生產力平臺、智能電磁安保裝備、基建安全智能管理、思政教育AI大模型等。
在杰創智能的測試場,一只“網捕機器狗”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杰創智能高級副總裁趙捷介紹,該產品是全國首款“AI+電磁科技+機器人”融合產品,通過電磁彈射技術無傷制服危險分子,保障群眾安全并降低執法風險,已在公安實戰中廣泛應用。
趙捷著重強調,通過公司自研的AI邊緣計算模塊,機器狗能在斷網情況下獨立決策,并支持多機協同組網巡邏,解決了傳統安防設備依賴中心化服務器的痛點。
“傳統安保需多人輪崗,而機器狗可24小時工作,響應速度提升至秒級。”趙捷表示,該產品已應用于廣州多個重點園區,年內計劃推廣至粵港澳大灣區超50個智慧社區。
杰創智能還推出了“飛天機器狗”,也叫“杰創哮天犬”,是國內首款深度融合機器狗與無人機的具身智能產品,集陸地行走和空中飛行于一體,能在復雜的天氣和地形中穩定作業,執行目標抓捕、搜救滅火等任務。
神話故事里,哮天犬狩獵沖鋒、斬妖除魔。而在公元2025年的現實世界中,黃埔智慧研發的犬型機器人,亦可以上天、下地、救火、抓捕、排障、巡檢……大顯身手。
面對當前全球AI技術競爭日益白熱化,趙捷對公司未來發展很有信心。“廣州開發區不斷升級的營商環境和政策供給,令我們能心無旁騖地攻克技術難題、謀求突破。”趙捷說:“杰創智能要做讓人人都用得起的AI。”
“車路云”解碼智慧交通,民企常青樹擁抱AI新時代
在高新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新興”)的智慧交通實驗平臺內,基于"車路云一體化協同系統"構建的人車路協同技術驗證場景正在進行實景演繹。
當裝配OBU車載通信終端的智能網聯公交車駛入復雜路口時,路側多源感知系統即時捕獲突發橫穿道路的行人動態,依托邊緣計算節點實施毫秒級風險態勢分析,通過C-V2X直連通信機制向智能網聯公交車傳輸碰撞預警信號;同時基于C-V2X網絡向周邊聯網車輛同步推送安全態勢信息,構建起涵蓋"感知-決策-預警-防護"的多層級主動安全防御體系。
該技術驗證場景作為車路云協同體系在交通安全領域的應用案例之一,系統化展現了高新興在車路云一體化系統技術研發、V2X通信以及交通場景算法模型構建等領域的技術研發成果。
這種測試是高新興的日常,也是其深耕智慧交通、車聯網技術領域的縮影。據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黃國興介紹,長期以來,公司聚焦自研應用型產品,重點布局車載通信終端、車路云及電子車牌、智慧執法及軟件解決方案以及動力環境監控業務。
目前,高新興的涉車電子標識業務在全國市場占有率居首,并擁有覆蓋“車路云”全系列的C-V2X產品矩陣,參與廣東、四川、江蘇、湖南、天津等多地智能網聯先導區及示范區的試點建設,大力推進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商業化落地。
而能在細分領域成為“冠軍”,究其原因,與其在研發層面的重金投入密不可分。黃國興透露,集團每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10%以上,擁有超2000項核心知識產權。
去年底,位于中新廣州知識城的高新興智能制造綜合產業園正式投入運營。其中,10萬級無塵潔凈恒溫恒濕制造車間可實現自動化生產,配備進口高速貼片設備,4組全自動化測試環可實現模塊300萬片的年產能,隨著訂單量日漸增多,公司正進一步擴充產線、增加產能。
進入車間參觀的人,第一時間就會看到墻上醒目的標語,“一次就把事情做對”“追求零缺陷,品質無妥協!”
作為一家上世紀90年代成立的科技企業,高新興也在不斷地嘗試跨界創新。黃國興表示,公司在聚焦車載通信終端等主營業務同時,正加速布局智能算力、數字能源、智能制造、衛星通信終端等垂直行業,以民營企業的科創實力助力新質生產力的培育,推進區域高質量發展。
前不久中央召開的民營經濟座談會令黃國興倍感振奮。“我們深刻感受到中央、省市區對民營企業的重視,未來會持續加大對研發的投入、對市場的投入,對技術和產品不斷地優化革新。”
AI正在賦能產業加速創新,在去年11月舉行的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供需對接深度行(廣州站)活動上,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發布了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應用場景案例,涉及智慧政務、智慧教育、智能制造等領域,重點圍繞“AI+電力”“AI+裝備”“AI+機器人”等應用實踐,探討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未來發展趨勢。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場景在黃埔區落地,黃埔供電局自主研發全國首臺MR(混合現實技術)遙操作帶電作業機器人“悟空”,讓作業人員在“千里之外”擁有身臨其境的控制觸感,實現帶電作業;在九佛街蓮塘村的極飛超級農場里,水稻全程“無人化”種植模式已初顯雛形,只需兩三個小時,三十余畝的晚造稻自動化插秧工作即可完成,嚴謹高效的農業無人機大大提升了這塊土地的利用率;在魚珠舊城更新改造項目中,“空中造樓機”正以智能化建造刷新城市更新速度,這套集成智能支撐、數字動力、多功能平臺及智能安防四大核心模塊的裝備,可以實現“4天蓋一層樓”。作為廣州實體經濟主戰場、科技創新主引擎,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傾力打造國內頂尖的人工智能產業高地,以“人工智能+”推動產業發展,鍛造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