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強強,萬次實驗克難題
廣州正在聚力打造全球生物醫藥創新與產業發展高地,一批本土企業層層“打怪”,攻克技術壁壘,守護大眾健康。
廣州市首批創新藥械產品目錄于近期發布,其中的萬孚生物血栓四項是應血栓檢測需求而開發的。廣州一批本土企業層層“打怪”,攻克技術壁壘,為的就是守護大眾健康。而這僅僅只是自主研發、科研創新推動廣州生物醫藥產業蓬勃發展萬千故事中的一個。
近年來,廣州全力打造全球生物醫藥創新與產業發展高地,生物醫藥產業穩居全國第一梯隊,匯集生物醫藥與健康領域的企業6500多家,一大批龍頭企業和創新創業企業在此發展壯大,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的生物醫藥產業注入強大動力,也為患者帶來更多希望與福祉。
企業層層“打怪”,攻克技術壁壘。
拼搏故事:一管血就能揪出“隱蔽殺手”
“血栓發病突然、進展迅速,嚴重威脅生命且病因錯綜復雜,被稱為‘隱蔽殺手’。”萬孚生物負責研發的楊經理透露,99%的血栓早期都無癥狀和感覺,到發現的時候疾病已發展到中、晚期,導致比較嚴重的后果。實驗室常規凝血檢測項目可反映凝血途徑的過程、判斷出血風險及進行抗凝藥物監測,但無法反映血栓前狀態、Pre-DIC早期預防及進行溶栓效果的療效監測。為此,臨床需要能夠反映血栓早期形成的標志物。
楊經理所在的團隊“領取”的任務十分艱巨——但最終通過自力更生、自主研發,在國內率先開發上市了新型血栓分子標志物,由此助力血栓與止血性疾病進一步早診早治。
“新型血栓分子標志物檢測試劑盒以前只能依靠進口,價格高昂,患者負擔不輕。”楊經理介紹,為積極響應市場需求,萬孚生物組建了項目開發團隊,目標直指高質量、低成本、性能優異的國產血栓四項檢測試劑。
“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與常規檢測項目不同,血栓四項沒有什么參考資料,市場上商品化原料極少,我們就是國內的先行先試者。”楊經理感慨萬千,產品開發過程中,各種實驗條件反復驗證,成千上萬個實驗做下來,終于突破技術難題、建立了一種創新性復合物偶聯技術,成功制備了關鍵物料,最終可以應用在血栓四項檢測試劑盒開發上。
“有了偏向虎山行的經驗,也就為之后類似項目開發提供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他表示,“為了減少檢測樣本需求,進一步提高檢測效率,我們還結合化學發光平臺分析儀進行系統的優化提升,成功實現了一臺機、一管血同時檢測多個血栓項目,有效提升了用戶體驗。”
2020年,萬孚生物基于化學發光平臺上市國內首批血栓早篩項目——血栓四項(TAT/PIC/TM/t-PAIC)。截至目前,萬孚生物血栓四項已在上千家醫學檢驗機構廣泛應用。
科研人員正在進行產品研發。
記者觀察:持續為生物醫藥產業尋找“增量”
生物醫藥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廣州正在聚力打造全球生物醫藥創新與產業發展高地。今年年初,廣州市政府以1號文件形式出臺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不久前,廣州市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召開,廣州正在加速形成全方位政策體系,為企業創新發展“保駕護航”。
上月,廣州市推出首批24款創新藥械產品,被業界認為應用推廣前景良好且能鼓勵企業持續創新發展,群眾能夠早日用上更多新藥好藥。此外,通過遴選發布首批創新藥械產品目錄,借助醫保、醫療、醫藥協同聯動,醫院“流量”就有可能陸續轉化為生物醫藥產業的“增量”。
一位藥企負責人對記者吐露心聲:“無論中外資企業,如果選擇在廣州這片沃土深耕,就意味著既有政策保障又有資源支持,企業可以心無旁騖地專注創新與自主研發。”在他看來,扎根廣州,背靠的“大樹”有很多,比如豐富的醫療資源和臨床資源就可以有效助力生物醫藥企業成果轉化、試驗驗證及市場開拓。
被稱為“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生物醫藥產業,在廣州這片沃土上發展正當時,未來仍將持續做“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