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問:勞動者求職主要有哪些途徑?
答:(一)網上招聘:可直接在網上查詢招聘信息,如登錄廣州市人社局網站等,通過網上投簡歷,獲取面試機會。
(二)參加現場招聘會:廣州市、區16個公益性人力資源市場均有各類定期與不定期的現場招聘會,廣州市各高校每年舉行招聘會,可直接帶上個人簡歷到現場參加招聘會,與企業面對面交流,尋找適合的崗位。
(三)其他:還可以通過企業直接招聘、報紙等新聞媒體等找到招聘信息。
189.問:我可以與企業訂立長期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嗎?固定期限合同是否規定最長持續時間和最長累計時間多少?
答: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是可以訂立長期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固定期限合同的最長持續時間和最長累計時間不作限制要求。
190.問:我進入一家企業工作,企業對勞動者要求的工作試用期是如何規定的?
答: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191.問:如果我在企業工作,最低工資是多少?
答:從2018年7月1日起,我市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100元/月,非全日制職工小時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0.3元/小時。
192.問:企業要求勞動者加班,對加班時間是怎么規定的?加班費是怎么計算?
答:除經審批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制外,企業一般實行標準工時制,即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這一標準工時制度。用人單位由于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后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用人單位需要勞動者加班的,應當按照下列標準支付高于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193.問:我在企業工作,有沒有帶薪休假的福利?
答:有。職工連續工作滿12個月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194.問:哪些情況下可以裁減人員?應當優先留用哪些人員?
答: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后,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
(一)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二)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
(三)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后,仍需裁減人員的;
(四)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裁減人員時,應當優先留用下列人員:
(一)與本單位訂立較長期限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二)與本單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三)家庭無其他就業人員,有需要扶養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單位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重新招用人員的,應當通知被裁減的人員,并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被裁減的人員。
195.問:用人單位裁員的,經濟補償金如何計發?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上述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196.問:失業登記能否通過網上辦理?需要什么材料?
答:我市失業登記已實現全流程網上辦理。勞動者可通過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政務服務平臺、“掌上12333”客戶端、粵省事微信小程序、廣州人社微信公眾號或廣州人社網上辦事系統申請辦理失業登記。我市失業登記推行承諾制,勞動者可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填寫《廣州市失業人員登記表》,并由本人對填寫信息真實性作出書面承諾的方式辦理失業登記。
197.問:哪些人可以認定為廣州市就業困難人員?認定為廣州市就業困難人員后可以享受哪些就業幫扶措施?
答:具有廣州市戶籍或廣東省戶籍且常住地在廣州市的,在法定勞動年齡內、處于無業狀態、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下列人員:
(一)大齡失業人員(指女四十周歲以上、男五十周歲以上的人員)。
(二)殘疾人員。
(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員。
(四)城鎮“零就業家庭”人員。
(五)農村零轉移就業貧困家庭人員。
(六)失地農民。
(七)連續失業一年以上人員。
(八)戒毒康復人員。
(九)刑滿釋放人員。
(十)精神障礙康復人員。
(十一)退役士兵。
(十二)需贍養患重大疾病直系親屬人員。
(十三)廣州市戶籍低收入家庭成員。
(十四)廣州市戶籍屬單親家庭需撫養子女一方人員。
(十五)廣州市戶籍特困家庭高校畢業生(畢業5年內)。
就業幫扶措施:我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分類管理、分級服務。在就業困難人員認定之前,對其實施Ⅰ級就業幫扶,提供一次政策宣講、一次就業指導、一次崗位推薦的基礎援助。對經認定的就業困難人員實施Ⅱ級就業幫扶,在提供基礎援助的基礎上,再提供三個以上崗位信息,并按規定落實崗位補貼、社保補貼;對有培訓意愿的,組織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并按規定落實培訓補貼;對有創業能力和創業意愿的,為其提供創業培訓和創業服務,并按規定落實創業相關補貼。對年齡偏大、身體殘疾等原因造成就業特別困難的人員,實施Ⅲ級就業幫扶,開展個性化的“一人一策”兜底援助,優先推薦在公益性崗位就業。
198.問:滿足什么條件的人員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
答:失業人員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并按規定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一)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已經繳納失業保險費累計滿一年,或者不滿一年但本人有失業保險金領取期限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的;(三)已經辦理失業登記的,并有求職要求的。
199.問: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是怎樣規定的?最長可以領多久呢?
答:失業人員繳費時間一至四年的,每滿一年,失業保險金領取期限為4.3星期;四年以上的,超過四年的部分,每滿半年,失業保險金領取期限增加4.3星期。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103.2個星期。
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后重新就業并參加失業保險的,繳費時間重新計算;再次失業的,失業保險金領取期限與前次失業應當領取而尚未領取的期限合并計算,最長不超過103.2個星期。
200.問:失業人員可以享有哪些待遇?
答: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可以同時享有以下待遇:
(一)按月領取失業保險金。失業保險金月標準按廣州市最低工資標準的百分之九十按月計發。目前失業保險金標準為1890元/月。
(二)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可以領取求職補貼,標準為本人失業前十二個月平均繳費工資的百分之十五,不足十二個月的,按照實際月數的平均繳費工資計算,領取期限最長不超過25.8星期。求職補貼隨失業保險金按月發放。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從次月開始,不再發放求職補貼。
(三)女性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生育的,可以向失業保險關系所在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一次性加發失業保險金,標準為生育當月本人失業保險金的三倍。
(四)失業人員在失業保險金領取期限未滿前重新就業,就業后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并參加失業保險滿三個月的,可以向原失業保險金領取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一次性領取已經核定而尚未領取期限一半的失業保險金,不足一個月的部分按照一個月計算,并相應計算為領取期限。剩余的尚未領取期限與再次失業時的領取期限合并計算。
(五)失業人員在失業保險金領取期限未滿前開辦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或者從事個體經營的,憑營業執照或者登記證書及納稅證明,可以向原失業保險金領取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一次性領取已經核定而尚未領取期限的失業保險金,并相應計算為領取期限。
(六)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在失業保險關系所在地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失業人員應當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從失業保險關系所在地失業保險基金中支付,個人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七)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死亡的,其遺屬可以一次性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以及當月尚未領取的失業保險金。喪葬補助金按照失業人員死亡時失業保險關系所在地級以上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計發,撫恤金按照失業人員死亡時失業保險關系所在地級以上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六倍計發。
(八)參加失業保險的失業人員可以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規定,享受免費的職業介紹和減免費的職業培訓。
(九)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在本省參加職業技能鑒定的,在取得相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后可以領取職業技能鑒定補貼。職業技能鑒定補貼的標準為當次職業技能鑒定費。
201.問:失業人員如何申領失業保險待遇及辦理資格驗證?
答:我市各類失業保險待遇均可網上在線辦理。失業人員可登錄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上服務大廳http://gzlss.hrssgz.gov.cn/cas/login在線提交按月申領失業保險金、各類一次性失業保險金及按月資格驗證等業務的辦理材料,由社保經辦機構工作人員審核后在線反饋辦理結果。根據《人社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失業保險金“暢通領、安全辦”的通知》(人社廳發〔2020〕24號),我市已于2020年3月31日起,失業人員可關注 “廣州人社”微信公眾號實現失業金申領及資格驗證“掌上辦”。
202.問:廣東省、廣州市在落實國家技能提升行動方面有何特色舉措?
答:結合我省經濟轉型升級需要和穩定就業局勢新要求,廣東省、廣州市先后出臺《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在落實國家技能提升行動方面突出廣東特色,聚焦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確定了工作重點。聚焦三類重點人群。面對勞動力數量和素質不足的雙重挑戰,明確培訓的重點群體為企業職工、就業重點群體和貧困勞動力,著力開展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面向就業重點群體開展專項培訓,面向貧困勞動力、貧困家庭子女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解決當前職業培訓工作的突出矛盾,促進重點人群技能就業、技能脫貧和穩定就業。實施十大重點工程。《實施方案》結合廣東實際,針對不同群體,提出要深入實施新生代產業工人培養工程、“粵菜師傅”工程、“南粵家政”工程、企業學徒培養工程、企業職工轉崗轉業培訓工程、農村勞動力精準培訓工程、退役軍人職業技能培訓工程、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教育培訓工程、安全技能提升工程、殘疾人職業技能提升工程等十項重點工程,尤其是將化工、礦山等高危行業領域的企業全員安全培訓、以及各類殘疾人專項培訓等納入行動計劃覆蓋范圍,使優惠政策覆蓋更多的勞動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