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工作任務 | 具體政策舉措 | 責任單位 |
一、直面市場主體需求,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 | 1.建立健全直達資金監控管理長效工作機制 | 加強對直達資金分配、使用的跟蹤監控,發現問題立查立改,持續開展直達資金常態化管理部門通報,并做好直達資金審計工作。 | 市財政局牽頭,市審計局等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2.優化稅費征管操作及政策推送服務 | 按照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要求,落實稅費優惠政策與征管操作辦法同步發布、同步解讀機制,不斷優化征管信息系統。探索建立本地稅費優惠政策精準推送機制,開展運用大數據精準推送優惠政策信息試點工作,多渠道向納稅人、繳費人推送特色服務信息。 | 廣州市稅務局負責 |
3.加強小微企業金融政策支持 | 鼓勵銀行機構加大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發放力度,做好普惠小微企業貸款自主協商延期還本付息工作,持續落實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加強貸款質量監測和風險防范。加大對小微企業貸款支持力度,做好對符合信貸條件的小微企業的續貸工作。充分發揮廣州市普惠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政府性融資擔保機制等政策作用。應用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加大政府采購合同融資業務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力度。 | 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營業管理部和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地方金融監管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4.規范和優化水、電、氣、通信、有線電視接入等公用事業服務 | 進一步規范和優化我市市政公用事業服務工作,明確水、電、氣、通信、有線電視等接入標準,簡化接入審批流程,公開服務內容、資費標準等信息,于2021年底前組織開展水、電、氣、有線電視等公用事業行業收費檢查,依法查處行業限制競爭行為,依委托查處壟斷經營行為,打擊各類價格違法犯罪行為。 | 市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公安局、住房城鄉建設局、文化廣電旅游局等市有關部門和省通信管理局(廣州市通信建設管理辦公室)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5.優化辦電服務 | 實現居民用戶、低壓非居民用戶從報裝申請到裝表接電全過程2個環節,無外線工程3天通電、有外線工程7天通電;高壓用戶3個環節,供電企業辦電報裝業務12個工作日內辦結。打造“停電可轉供、故障可自愈”的堅強電網,2021年底前配網可轉供電率達到99%,實現用戶接電互聯網辦理比例超過99%。全渠道推廣應用電子簽章、電子證照,實現用戶接電業務常態化線上辦理,2021年底前實現用戶接電互聯網辦理比例超過99%。 |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廣州供電局牽頭,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6.優化寬帶接入和安裝服務 | 對物業指定寬帶代理商、限制用戶選擇寬帶運營商及有線電視強制用戶捆綁購買使用寬帶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專項整治,對基礎電信企業通過擅自添加業務限制用戶攜號轉網等違規行為進行重點整治。 | 省通信管理局(廣州市通信建設管理辦公室)和市公安局、住房城鄉建設局、文化廣電旅游局、市場監管局等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7.優化基本民生保障服務 | 優化最低生活保障審核流程,完善特困人員認定條件,簡化認定程序,提供社會救助在線申請和“異地申請、全省通辦”服務。進一步完善和規范我市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創新開展殘疾人證辦理和殘疾人兩項補貼業務聯辦,優化業務工作流程。 | 市民政局牽頭,市殘聯等市有關單位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8.完善就業人員基本權益保障制度 | 配合省做好《廣東省失業保險條例》修訂工作,完善我省失業保險制度。按照國家、省統一部署,落實國家失業保險關系轉移辦法,解決失業保險跨省轉移問題。開展平臺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配合做好省集中式信息系統改造等工作。進一步探索推進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指導荔灣區試點成立新業態勞動者權益監測服務保障中心。 |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財政局等市有關部門和廣州市稅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
9.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 | 貫徹落實《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見》(穗府辦〔2021〕6號)。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做好市場化住房租賃有關工作,規范住房租賃企業及房地產經紀機構業務經營。做好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試點建設。 |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二、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 10.持續推動簡政放權 | 跟蹤掌握簡政放權改革工作落實情況,調研評估省市放權工作成效,加強對承接事項的督促檢查,及時研究解決權力下放后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推進簡政放權工作規范有序開展。 | 市政府辦公廳牽頭,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11.加強市級權責清單管理 | 全面梳理我市實施的行政許可事項,依法編制行政許可事項清單,以信息化平臺方式對行政許可事項的事項名稱、編碼、許可情形、主管部門、實施機關、設定依據等基本要素進行完善,盡快發布我市實施的行政許可事項清單。 | 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12.持續推進“一照通行”涉企審批服務改革 | 2021年底前全市選取第一批14項企業群眾關注的高頻涉企審批服務事項統籌推進“一照通行”試點改革。2022年6月底前推動完成第二批16項涉企審批服務事項試點改革,實現證照聯辦一網申請、一次告知,聯辦結果雙向推送、及時反饋,證照信息一碼覆蓋、e證準營。 | 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13.深化“證照分離”改革 | 落實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覆蓋清單管理制度和“雙告知”制度,深化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分類改革,完善監管機制,確保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原則履行監管職責,強化證照管理銜接,推進精準高效智慧監管。全面規范告知承諾的實施條件和程序,切實通過企業承諾、信用監管簡化審批,完善以告知承諾為主的行業準營制度。 | 市政府辦公廳、市市場監管局、市司法局牽頭,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14.深化投資建設領域審批制度改革 | 持續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體外循環”“隱性審批”整治工作,全面梳理規范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事項,按照《進一步優化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和質量安全監管模式實施意見(試行)》《進一步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推進全流程在線審批工作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落實聯審決策、用地清單、區域評估、告知承諾、并聯審批、聯合審圖、聯合驗收等相關改革措施,推進我市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一網通辦”,形成具有廣州特色的工程審批制度體系。 |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水務局等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15.優化企業簡易注銷登記流程 | 貫徹落實省簡易注銷登記工作意見,進一步拓展簡易注銷登記適用范圍,實施個體工商戶簡易注銷登記,壓縮簡易注銷登記公示時間,建立簡易注銷登記容錯機制,優化注銷平臺功能流程。 | 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三、著力打造市場化營商環境 | 16.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 修訂完善市公共信用信息資源目錄清單,開展企業信用監管應用支撐平臺建設,推進市公共信用信息綜合評價結果應用。依據全國失信懲戒措施基礎清單建立市級清單并保持動態更新,依法依規對失信主體實施懲戒。建立完善信用修復協同聯動機制。 | 市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營業管理部牽頭,市市場監管局等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17.優化招標投標工作 | 推行招標投標全流程電子化,實現招標公告、投標、開標、評標、定標、合同簽訂、變更等環節網上辦理。積極開展遠程異地評標活動,進一步深化遠程異地評標應用,評審專家異地抽取,在線打分,網上電子簽名,格式化生成評標報告,全程留痕可追溯。加強規則清理,消除招標投標制度政策中的“隱形門檻”和不合理規定。 | 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水務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林業園林局和廣州交易集團等市有關單位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18.支持企業研發創新 | 印發實施《廣州市科技企業孵化載體管理辦法》,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全生命周期的孵化服務體系,探索通過“以賽促評”提升孵化載體運行效能。推進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學城園區雙創示范基地建設。探索建立科技型企業專屬評價體系和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充分發揮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作用,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信貸投放。 | 市發展改革委、科技局等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19.加快專利轉移轉化 | 支持和鼓勵優質服務機構積極挖掘中小微企業專利轉化需求,提供專利微導航、服務外包、托管經營、技術轉移中介等特色服務。完善技術成果向中小微企業轉移機制,落實專利轉化專項計劃,推動高校院所、國企向中小微企業轉讓、許可專利成果。修訂《廣州市知識產權工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加大對專利許可轉讓、知識產權金融等工作的政策傾斜力度。 | 市市場監管局負責 |
20.深化職業資格制度改革 | 繼續推進職業資格改革和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對新版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外的職業(工種),分類推進我市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 |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牽頭,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21.推進公平競爭審查全覆蓋 | 制定我市公平競爭審查舉報處理工作指導意見、第三方評估實施指南、抽查評估工作辦法。完成我市招標投標重點領域政策措施抽查工作,強化制度剛性約束。全面梳理互聯網平臺企業競爭合規風險點,形成互聯網平臺企業反壟斷風險清單。 | 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22.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 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事中事后監管機制,深入推進跨部門綜合監管。全面建立并持續優化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機制,大力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試點,深度融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科學配置監管資源,提升監管效能。 | 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23.規范電子商務行為 | 開展全市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和治理規范互聯網彈窗廣告專項行動工作。建立完善市互聯網廣告監測平臺和廣告監管執法聯動及重大要案督辦機制,強化互聯網廣告執法辦案。加強對電子商務平臺的監管,依法規范電商平臺主體資格與經營行為。開展網絡交易監測,突出對重點行業商品及網絡促銷期的定向監測。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電子商務經營者虛假宣傳、刷單、炒信等違法行為。 | 市市場監管局、商務局等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24.加強特種設備安全和強制性產品認證監管 | 開展特種設備安全日常監督和專項整治,圍繞重要時間節點、重點場所、重要設備加強風險防范和隱患分析排查;開展部分特種設備專項整治及特種設備生產單位、檢驗檢測機構的監督抽查工作。按照國家、省部署,開展對燃氣器具等獲證產品認證有效性抽查工作。 | 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25.強化安全評價市場監管 | 全面清理整頓安全評價市場,制訂《廣州市安全評價機構執業行為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大力整治安全評價機構弄虛作假行為。全面排查法定評價項目和現有安全評價機構,延伸檢查相關生產經營單位、專業技術人員,著力化解安全評價領域突出問題。 | 市應急管理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26.強化藥品、醫療器械監管 | 加大藥品經營、藥品網絡銷售以及化妝品生產經營等監管力度,強化質量監管。加大醫療器械網絡銷售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加強對疫情防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監督檢查,著力保障疫情防控醫療器械產品質量安全,突出疫情防護產品重點監管以及應急備案產品和集中收儲物資監管,充分發揮抽檢的風險提示作用,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 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衛生健康委、醫保局等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27.加強醫保基金監管 | 嚴厲打擊違法違規使用、欺詐騙取醫保基金違法犯罪行為,開展“假病人”“假病情”“假票據”專項整治行動,持續保持打擊欺詐騙保高壓態勢,出臺市級社會監督員制度和欺詐騙保舉報獎勵制度。 | 市醫保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28.加快異地就醫報銷 | 在已實現住院醫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的基礎上,2021年底前實現門診醫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實現52個門診特定病種醫療費用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同時,作為試點城市配合開展全國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門診放化療、尿毒癥透析、器官移植術后抗排異治療5個門診特定病種治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工作。 | 市醫保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29.大力推進“互聯網+監管” | 依托“穗智管”城市運行管理中樞,以標準化、智慧化、精準化、協同化為抓手,充分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探索實現“雙隨機一公開”“雙公示”“行政執法兩平臺”“互聯網+監管”四大監管體系融合,打造“主動發現、智能預警、自動派單、管理閉環”的智慧監管模式。 | 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司法局、市場監管局等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30.推進政務服務跨域通辦 | 深化我市政務服務跨域通辦工作,以“跨域通辦為原則,不通辦為例外”,2021年底前梳理不少于300項“跨市通辦”事項清單。推動戶口遷移、醫保、人社等業務實現市內通辦。在市級政務服務大廳設置“政務智慧曉屋”現場辦理點,開展“可視化咨詢——可視化輔導——可視化業務辦理”的政務服務模式。 | 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市公安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場監管局、醫保局等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31.推進高頻政務服務事項集成改革 | 推進10個高頻政務服務事項“一件事”主題集成服務,開展個性化主題式情景服務。 | 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32.優化政務服務便民熱線 | 印發優化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工作方案,完成12349、12336、96119等15條政務服務便民專線的整合歸并工作。聯動“有呼必應”調度平臺,建立市、區、鎮(街)、村(社區)四級“接訴即辦”工作體系,構建“接訴即辦、提速辦結”工作機制,進一步縮短事項辦理時限。 | 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33.推進納稅便利化 | 2021年底前實現增值稅、消費稅分別與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合并申報,持續拓展掌上辦稅功能。 | 廣州市稅務局負責 |
34.優化公證服務 | 加強公證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公證業務綜合管理系統開發工作,推動更多高頻公證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全市公證機構全面實行公證證明材料清單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探索告知承諾制度。對特殊群體開通“綠色通道”,提供上門辦證服務。 | 市司法局牽頭,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四、著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 35.建立健全營商環境法規體系 | 完善優化營商環境制度建設,加快制定《廣州市不動產登記辦法》,推動《廣州市專利管理條例》《廣州市社會信用條例》《廣州市智慧政務服務條例》《廣州市數據條例》立法工作,2021年底前出臺《廣州市房屋交易監督管理辦法》。 | 市發展改革委、司法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場監管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等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36.開展整治擾亂市場秩序行為工作 | 集中打擊一批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破壞營商環境行為,推動開展治理“三無”船舶、涉成品油違法犯罪行為、危險貨物道路運輸違法違規行為、互聯網平臺不正當競爭、機動車虛假檢驗檢測、農資市場違法行為、欺詐騙取醫保基金行為、涉稅違法犯罪行為、校外違規培訓、非法集資等活動,2021年底前取得實效。 | 市政府辦公廳牽頭,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37.完善產權保護制度 | 按照國家和省部署,健全我市涉產權冤錯案件依法甄別糾正常態化機制、涉政府產權糾紛問題治理長效機制,加強產權執法司法平等保護。 | 市發展改革委等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38.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檢查 | 按照上級工作部署要求,積極配合財政部廣東監管局開展廣州市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檢查。 | 市財政局牽頭,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39.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 | 嚴格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市區聯動、部門協同、運轉順暢的清欠工作機制和清欠線索臺賬,及時核實處理違約拖欠線索。 |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市財政局等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40.清理政府規章設定的不合理罰款事項 | 結合國家和省部署,進一步取消或調整政府規章設定的不合理罰款事項,及時修改或廢止相關的政府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 | 市司法局等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41.加強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管理 | 細化落實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管理制度相關監管和激勵措施等工作,對正面清單企業減少現場執法,完善差異化執法監管,減少企業負擔,提升精準執法效能。 | 市生態環境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42.加強知識產權代理行業整治 | 引導網絡平臺依法規范從事知識產權服務;持續推進知識產權代理專項整治“藍天行動”,打擊代理行業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 市市場監管局等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五、著力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 | 43.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引領作用 | 支持南沙自貿片區對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國際經貿規則開展先行先試,爭取更多試點政策落地南沙自貿片區,進一步打造制度創新高地優勢。加大自貿區改革創新事項在全市的復制推廣工作力度,擴大改革紅利覆蓋面。 | 市商務局牽頭,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44.加強與相關國際通行規則對接 | 落實與香港海關的“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安排。 | 廣州海關、黃埔海關牽頭,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45.健全外商投資促進和服務體系 | 2021年11月底前全面梳理我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不符的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加快清理取消限制外資準入的隱形壁壘及與該法不符的政策文件。嚴格執行《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0年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0年版)》等政策文件,依規備案、核準外商投資項目。多渠道為外國投資者和外商投資企業提供有關外資準入、外商投資信息的咨詢服務。 | 市商務局、發展改革委、司法局牽頭,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46.提升口岸通關智能化水平 | 按照國家部署,推動進出口環節監管證件原則上統一通過“單一窗口”受理,逐步實現監管證件電子簽發、自助打印。推廣“互聯網+稽核查”系統應用,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稽核查工作效率。 | 市商務局牽頭,市有關部門和廣州海關、黃埔海關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47.推動降低外貿企業營商成本 | 持續開展進出口環節收費監督檢查,依法查處價格違法行為,督促有關收費主體做好收費公示,推進有關單位規范收費行為,提高收費透明度。試點建設口岸物流協同平臺,提升口岸全流程信息化水平,建立“一站式”新型通關模式,推進口岸通關便利化。進一步加快出口退稅速度,壓縮正常出口退稅業務平均辦理時間。 | 市發展改革委、商務局、市場監管局、港務局等市有關部門和廣州海關、黃埔海關、廣州市稅務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48.加強對中小外貿企業保險支持 | 繼續開展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出口信保保單融資應用場景試點,支持銀行有序開展出口信保保單融資,鼓勵銀行機構、外貿企業加強與出口信用保險機構的合作,積極擴大出口信用保險保單融資規模。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前提下,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充分利用技術手段創新外貿金融產品服務,更好滿足企業融資需求。 | 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營業管理部、市商務局、廣州海關、黃埔海關和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49.支持推動發展海外倉 | 積極組織我市跨境電商企業申報省級公共海外倉(第二批),引導跨境電商企業搶抓RCEP發展機遇,用好用足市、區各項扶持政策,擴大RCEP國家進出口,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 市商務局負責 |
六、進一步推動改革舉措落地見效 | 50.復制推廣創新成果 | 鼓勵支持各區各部門結合實際開展差異化探索,形成更多可復制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持續優化我市營商環境。 | 市政府辦公廳牽頭,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
51.規范營商環境評價 | 嚴格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營商環境評價有關工作的通知》(國辦函〔2021〕59號)有關要求,不新增開展評價,防止增加基層負擔。 | 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有關部門及各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