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總體情況
2019年,我局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法律法規和市委、市政府政務公開工作的總體部署,認真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6〕8號)、《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國務院辦公廳2019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粵府辦〔2019〕9號)、《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州市2019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分工方案的通知》(穗府辦函〔2019〕83號)、《廣州市機關績效考核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2019年度市機關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三級指標項下考核事項及評分標準>的通知》(穗編辦〔2019〕110 號)等文件的有關要求,結合我局實際工作,進一步加大政務公開工作力度,實施科技重大事項及重點領域信息公開,推進政策文件及政策解讀公開,強化新聞宣傳及輿論引導作用,以政務網站、微信、微博為信息公開主要平臺,利用各大傳統新聞媒體及權威媒體,及時、主動公開政府信息,全面提升政府信息公開水平并取得明顯成效。
(一)高度重視政務公開工作。
制定《廣州市科學技術局關于健全局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及工作機制的方案》,突出重點,強化統籌,明確分工,落實責任。成立局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局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局領導為副組長,機關各處室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局辦公室),負責政務公開日常工作,安排專人抓好政務公開工作的落實,明確了領導小組領導、成員處室的職責分工、工作機制等內容。針對薄弱環節,印發工作通知及組織具體經辦人員進行培訓,進一步強調政府信息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政策解讀、新聞發布等方面的工作標準和要求,提高認識,增強工作規范性。多種形式開展業務培訓學習,組織有關人員參加市政務公開辦組織的專題培訓,結合本單位實際,通過召開局務會、科技大講堂、邀請專業人員開展政務信息培訓等途徑,增強全局人員對政務公開工作的業務能力,促進提升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專業化水平。
(二)持續推進科技計劃項目信息全流程公開公示。
實施科技管理陽光再造行動,行政依法公開工作走在前列。改變項目管理“一桿到底”的狀況,實現“立管分開、管驗分離”。廣泛征求專家和公眾意見,規范項目立項決策流程,評審專家隨機抽取,將專家評審結果和意見作為項目立項決策的重要依據,取消自由裁量權。按照“頂層設計、流程再造、分權制衡、功能優化、權責統一、公開透明”的工作思路,實施科技管理陽光再造工程,初步建成并使用廣州市科技業務管理陽光政務平臺系統,實現了科技計劃項目從申報立項、過程管理、結題驗收等項目全流程管理的線上辦理。項目管理的各環節信息都可通過陽光政務平臺系統及時、便捷、準確的查詢。項目管理過程中的擬立項項目清單、評審專家名單、擬終止項目清單等重要信息,通過局門戶網站和陽光政務平臺首頁及時向社會公開。2019年,我局公開公示了191批次科技計劃項目信息,其中申報與受理階段公開信息9批次,評審與立項階段公開公示信息61批次,實施與管理階段公開公示信息9批次,驗收與終止階段公開公示33批次,專家名單公開信息79批次。
(三)嚴格公開行政審批事項信息。
按照《廣州市行政執法數據公開辦法》的要求,對原有的六項行政確認(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創新型企業認定、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認定、市級科普基地認定、清潔生產企業認定)事項進行梳理統計。經調整,我局有3項公共服務事項(市級科技專家入庫申請、科技成果登記、市級科技計劃項目申報),3項行政確認事項(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市級科普基地認定、外籍和港澳臺高層次人才認定),1項行政許可事項(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并在門戶網站正式公開。
(四)進一步加大政策解讀公開及政策文件公開力度。
依托政府網站、“兩微一端”,及時推送科技創新政策解讀材料。我局官方網站設置“政策法規”欄目,下設“政策法規文件”、“政策法規解讀”、“政策法規動態”子欄目,及時轉發國家、省、市關于科技創新方面的政策及其解讀文件。通過在官方微信(微信號“廣州創新”)設置“政策解讀”欄目,下設“科技要聞”、“政策法規”、“文件公告”、“公示信息”等欄目,并通過新浪、騰訊微博等平臺,對科技創新工作的政策、行業動態、科技項目管理各流程等進行全方位的公開。
2019年度我局通過微信、微博、局官方網站“政策法規解讀”專欄共公開政策解讀8項,推進“放管服”改革信息公開,公布部門規范性文件清理結果。對部門行政規范性文件及其他文件進行全面梳理,及時公開政策性文件的廢止、失效等情況,并在門戶網站已發布的原文件上作出了明確標注。經清理,26件部門規范性文件保留5件,集中修改6件,納入修改計劃12件,廢止1件,宣布失效2件。
(五)強化新聞宣傳及輿論引導作用。
2019年,我局新聞工作進一步拓展內容領域,創新方法手段,完善體制機制,努力打造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新聞宣傳新格局,充分展示廣州科技創新的新亮點、新形象,提高廣州科技創新的顯示度。2019年,我局向媒體記者提供新聞宣傳材料超過600人次,舉辦新聞發布會、通氣會、吹風會超過10場次,完成50多次專題或深度采訪報道,提供不少于5萬字的相關材料,全年在各大媒體共發表廣州科技創新相關宣傳報道約17000多篇,二次傳播相關新聞報道超過120000多篇。按分工參加市政府部門定期新聞發布會,發布我市最新科技創新發展和政策情況。發布10篇以上新聞通稿,包括《科技創新賦能“老城市新活力”》、《高技術企業增長亮出“廣州速度”》等,及時通報本單位工作進展情況、政策發布情況和亮點成效。全年共組織35場以上媒體采訪活動,共組織約500人次記者參加活動,包括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揭牌儀式、廣州明珠科學園動工儀式等。廣州的城市影響力和創新創業吸引力得到大幅提升,根據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美國康奈爾大學和歐洲工商管理學院聯合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廣州在全球創新集群百強排名大幅提升至第21位;根據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聯合廣州創新戰略研究院發布《廣州城市創新指數報告2019》,2018年廣州創新指數得分為247.25分,較上年提高29.77分。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三、收到和處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情況
四、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情況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情況
2019年,我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政務公開工作配套的工作機制及具體實施措施需進一步完善;二是政府信息公開相關內容的時效性和準確性還有待加強。下一步,我局將嚴格按照市政府關于政務公開工作的部署,制定相關配套制度及實施措施,并進一步提高信息報送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努力提升我局政務信息公開服務水平,促進政務信息公開準確、透明、通暢。
六、其他需要報告的事項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