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市花都區人民政府
2016年2月
引 言
本報告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廣州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廣州市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辦法》要求,由廣州市花都區人民政府編制的2015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全文包括概述、政府信息主動公開情況、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情況、咨詢情況、復議、訴訟和申訴的情況,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并附相關的說明和指標統計表。我區人民政府網站http://www.huadu.gov.cn/上可下載本報告的電子版。如對本報告有任何疑問,請聯系:廣州市花都區政務公開工作辦公室(電話:36913337)。
一 概 述
2015年,花都區政府政務公開工作辦公室在廣州市政府辦公廳和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廣東省政務公開條例》、《廣州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廣州市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辦法》和《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2015年廣州市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穗府辦〔2015〕21號)的要求,把政府網站普查工作作為重要工作來抓;推進重點領域政府信息公開作為建設法治政府、服務政府、透明政府的重要舉措,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狠抓落實,在深化政府信息公開內容、拓展政府信息公開渠道、夯實政府信息公開基礎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為促進全區經濟社會目標的實現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穩步推進第一次全國政府網站普查工作。
我區高度重視并認真貫徹執行《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政府網站普查的通知》(粵府辦〔2015〕19號),先后共召開了7次全區性網站普查工作相關會議,以花都區政府辦公室名義下發了31份網站普查工作相關通知,要求各鎮街、各有關單位全面梳理本地區本單位網站各欄目名稱及其網址,詳細檢查各欄目內容保障情況和工作機制是否有效進行。完成了18份網站普查工作相關報告和材料,組織全區網站聯絡員參加了全市網站普查培訓。區政府門戶網站以高分通過了市政府辦公廳組織的考評,最后順利通過國務院辦公廳的抽查核查。
(二)突出重點領域信息公開,積極推進“三公”經費公開。
完善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制度,規范“三公”信息公開程序。積極開展重點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按照省市有關要求,于我區門戶網站增設“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專欄”,涵蓋行政審批、預算決算和“三公”經費、保障性住房、食品藥品安全、環保、安全生產、價格收費、征地拆遷等重點領域,將民眾關心的多項政府信息集中顯示,使信息公開途徑更多元化、規范化。同時,我區通過門戶網站,主動公開2015年部門預算、2015年“三公”經費預算等信息。
(三)積極穩妥推進政務公開平臺建設。
按照便民、實用、有效的原則,全區各職能部門在常規的發放政務信息、設置公開欄等基礎上,堅持不斷豐富和完善政務公開的形式和載體。堅持把政府網站作為政務公開的重要途徑,注重及時準確發布政務信息、注重群眾意見和需求,即時發布、更新全區重大行政決策、法律規章、政策性文件和政務動態等各類重要政務內容。在區政府門戶網站和各單位網站設立政府信息公開意見箱,方便公眾就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提出意見建議。經過不斷建設和完善,目前,全區上下初步形成了以政務公開欄為主的硬件公開形式,以電子顯示屏、觸摸屏、微博、微信、政府網站和部門網站為主的電子公開形式,以電視、報紙等為主的傳媒公開形式,以舉辦新聞發布會為主的活動公開形式,在全區構筑起了政務公開的立體網絡,確保了政務公開工作的實際成效。
(四)依法依規做好依申請公開工作。
開設多種依申請公開渠道(網上申請、信函申請、傳真申請、當面申請),加強溝通解釋,引導公眾正確行使申請權力。準確把握申請人的具體訴求,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努力滿足申請人的合理訴求。區政務公開辦積極探索將群眾需求集中的政府信息及時納入主動公開渠道,進一步規范了依申請公開的受理、審查、處理、答復程序,加強對依申請公開工作中復雜疑難問題的研究,及時借鑒總結經驗。
二 政府信息主動公開情況
本區人民政府2015年全年主動公開政府信息20682條,其中1.組織機構92條;2.規章54條;3.規范性文件362條;4.其他文件996條;5.動態類信息6460條;6.行政執法類信息920條;7.辦事指南類信息2125條;8.財政決算信息152條;9.政府工作報告25條;10.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40條;11.其他信息9456條。
在主動公開的信息中與公眾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方面的信息有5852條,主要涉及法律援助、安全檢查,環境治理,防火、防汛、防臺風、食品藥品安全等影響公眾人身和財產安全的疫情、災情或突發事件的預報,戶籍管理、交通管制以及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勞動就業、征地拆遷等方面的信息。
在主動公開的信息中屬公共資金使用和監督方面的信息1191條,主要包括基礎建設項目的公開招標中標情況及工程進度情況,政府集中采購項目的目錄、政府采購限額標準、采購結果及其監督情況,政府財政預算、決算等信息。
在主動公開信息工作中,為方便公眾了解信息,本區人民政府采用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形式主要包括政府網站、微信平臺、電子屏幕、宣傳欄、公共查閱室、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多種途徑,并通過編制簡訊、宣傳單、便民手冊等方式做了大量便民措施,加強宣傳,確保了群眾對政府信息公開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三 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情況
本區人民政府2015年共受理信息公開申請190件,其中通過我區人民政府網站http://www.huadu.gov.cn/“政府信息公開”欄目提交的網上申請有99件,通過公開受理窗口當面提交的申請有52件,通過信函申請的有17件,通過傳真申請的有12件,通過其他方式申請的有10件。
從申請的信息內容來看,主要涉及規劃、建設、社保、安全生產、征地拆遷、公共收費、計生、企業登記等問題。
在已經答復的190件申請中,
“同意公開”的127件,占總數的66.84%,主要涉及規劃、建設、社保、安全生產、征地拆遷、公共收費等信息。
“同意部分公開”2件,占總數的1.05%,主要涉及計生、企業登記等信息。
“不予公開”的3件,占總數的1.57%。主要是因為涉及商業秘密或個人隱私;
“不屬于政府信息公開范圍”4件,占總數的2.1%,主要是因為申請的內容不屬于政府信息公開范圍;
“非本機關政府信息或信息不存在”的22件,占總數的11.57%。主要是因為申請的內容不是政府信息;
“與生產生活科研需要無關”1件,占總數的0.52%,主要是因為申請的內容與生產生活科研需要無關;
“申請內容不明確”的7件,占總數的3.68%。主要是因為所申請的信息內容描述不明確。
“其他”24件,占總數的12.63%。
從申請的對象分析,以本地公民為主,占全部申請的97.3%,也有部分是來自省外、區外的外地公民。
四 其他情況
本區人民政府2015年度共接受市民咨詢188652次;接受市民投訴舉報470次。
五 復議、訴訟情況
本區人民政府2015年度發生針對本單位有關政府信息公開事務的行政復議案2件,主要事由是申請人對我區有關部門作出的依申請公開答復存在異議;本區2015年度沒有出現針對政府信息公開問題引起的行政訴訟。
六 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我區政務公開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部分單位對推行政務公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把政務公開工作作為經常性、常態化的工作來抓,存在著“怕麻煩,不想公開;二是法制觀念有待提高。工作人員缺乏對政務公開法律法規相關知識的學習,對公開的內容、程序和原則了解不深,影響政府信息公開的實效性和準確性,尤其對政務公開相關文件辦理法定時間缺乏系統的認識,使部分單位在報送資料數據方面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影響工作效率。
對工作推進中存在的不足將在以后工作中加以改進和提高。一是加強政府信息公開業務培訓。把政務公開工作作為依法行政、陽光行政的重要抓手。加大部門領導的培訓力度,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充分認識加強政務公開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必要性,充分認識政務公開的重大意義,掃除思想“路障”,主動研究工作,推動政務公開工作全面落實;加大政務公開專職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讓他們樹立愛崗敬業意識,切實肩負起工作責任,提高業務技能和做好政務公開工作的能力。二是加大政府信息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力度。通過加強監督,落實責任促進各職能部門主動公開內容“應公開盡公開”,增強完整性;通過督查、定期通報等手段加快各職能部門政務公開信息內容更新,增強時效性。從發展趨勢來看,今后依申請公開要求將迅速增加。各職能部門要認真落實政務公開專職人員,定期查看網絡系統,嚴格依法、按程序辦理,確保在規定時間內辦理到位。
七 說明與附表
(一)附表中各項統計指標包括本區各部門、各鎮(街)統計數據,統計時限為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
(二)附表
附表1 主動公開情況統計 單位:條
指標 | 數量 |
主動公開信息數 | 20682 |
其中:1.組織機構 | 92 |
2.規章 | 54 |
3.規范性文件 | 362 |
4.其他文件 | 996 |
5.動態類信息 | 6460 |
6.行政執法類信息 | 920 |
7.辦事指南類信息 | 2125 |
8.財政預決算信息 | 152 |
9.政府工作報告 | 25 |
10.政府公開年度報告 | 40 |
11.其他信息 | 9456 |
附表2 依申請公開情況統計 單位:條
指標 | 數量 |
申請總數 | 190 |
其中:1.網上申請數 | 99 |
2.信函申請數 | 17 |
3.當面申請數 | 52 |
4.傳真申請數 | 12 |
5.其他形式申請數 | 10 |
對申請的答復總數 | 190 |
其中:1.同意公開 | 127 |
2.同意部分公開 | 2 |
3.不同意公開 | 3 |
4.不屬于政府信息公開范圍 | 4 |
5.非本機關或信息不存在 | 22 |
6.與生產生活科研需要無關 | 1 |
7.申請內容不明確 | 7 |
8.其他 | 24 |
附表3 其他情況統計
指標 | 單位 | 數量 |
接受咨詢數量 | 人次 | 188652 |
投訴舉報數量 | 人次 | 470 |
附表4 申訴情況統計表 單位:件
指標 | 數量 |
行政復議數 | 2 |
行政訴訟數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