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流花路這棵百年大葉榕見證過69屆廣交會

  • 聽全文
  • 2022-07-12
  • 來源: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大葉榕位于流花路解放路口公交站北側,周邊自古以來是廣州繁華之地,幾乎每棟高樓、每寸土地都有故事。

  古樹名片

  大葉榕:樹齡174年,高17米,樹圍478厘米,東西冠幅23米,南北冠幅25米。

  位于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南門前

  古樹歷史

  人潮涌動,車水馬龍。流花路、解放北路是廣州市最繁華的路段之一。兩路交匯處,廣州市中心最新、最先進的會議中心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屹立于此。會議中心南門前,生長著一棵有174年樹齡的黃葛樹(即大葉榕),常青、樹壯,利于遮陰,是南方常見的行道樹。如今,這棵樹已有17米高,平均冠幅24米。它見證了流花片區一幢幢地標性建筑拔地而起,也見證了我國對外貿易和改革開放的歷史。

  屹立繁華商旅地 身邊高樓有段古

  174歲的大葉榕位于流花路解放路口公交站北側,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南門前。樹的故事要從路說起。

  長期以來,解放路是廣州市中心的繁忙路段之一。站在解放北路和流花路的交會路口,往東有越秀山,往西見流花湖,四周林立著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中國大酒店、東方賓館等地標性建筑,與廣州火車站不過是1公里多的路程。無論何時途經這一路段,都可以見到車水馬龍的景象。這里是廣州對外交通樞紐,也是對外貿易的中心地帶。

  而故事的主角大葉榕就靜靜地生于此。174年樹齡的大葉榕高17米,樹圍478厘米,東西冠幅23米,南北冠幅25米。

  年歲久遠,栽樹的故事已無從考證了。但生長了百余年,這棵大葉榕已經成為一棵地標性的樹,幾乎每個住在流花路附近的街坊都有一段關于這棵大葉榕的記憶。

  清晨的陽光輕柔,住在流花路附近的街坊三三兩兩出門晨運,累了就在大葉榕底下歇一歇。已經退休的街坊陳昌波就是其中一員。“我們小時候就經常去這棵樹附近玩,后來我有了兒子,天熱時也經常帶著兒子來這里納涼,現在我有孫女了,平時搭地鐵經過,我也會帶著她來這里。”陳昌波說,這棵樹陪伴了他家三代人的成長。

  而說起這棵樹,原來在雙井街小學讀書的越秀區流花街黨工委副書記譚永強也記憶頗深。從前,這里就是學校辦校外活動時的集合“老地方”。“那時候外出上體育課,我們老師會帶隊從盤福路一直走到體育館,每次出發之前都會說,如果到了,就先在‘大樹頭’那集中……”

  大樹無言,見證了人的成長,也見證了城市的變遷。如今,這棵大葉榕身后屹立著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廣州市中心最新、最先進的會議中心。和過去相比,周邊的環境也發生了不小的改變。

  時針回撥至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當時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所在位置是廣州體育館,這座由著名建筑師林克明設計的體育館是當時國內第二大體育場館,標志著廣州公共建筑由英法風格到前蘇聯風格的過渡。

  1961年,大樹西南面建成了東方賓館的前身羊城賓館。彼時流花路已逐漸成為廣州重要的旅業中心。

  1974年,流花路廣交會展館在附近落成。在隨后的30多年里,這里舉辦了69屆廣交會(其中第94屆至第103屆與琶洲展館同時舉辦),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矚目的商貿中心。

  當改革開放的大門開啟,流花路也迎來了高光時刻。1984年,就在大樹的正對面,由港商合力投資的中國大酒店正式建成開張了——它一直是廣州最好的五星級酒店之一。

  本世紀初,由于當時的建設需要,在廣州體育館的原址上建成了承接展會功能的錦漢展覽中心。其使命完成后,這里又建起了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并于2020年舉辦了“讀懂中國”國際會議等高端會議。

  如今,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會同花果山特色小鎮以及流花中心等周邊資源有機聯動,成了廣州西部中心城區會議會展產業集聚地,與廣州東部中心城區的廣州塔、琶洲展館片區構成“東西部雙引擎,多點聯合支撐”的廣州中心城區會議會展發展空間新格局。

  時光流轉,百年變遷,而這棵大葉榕正是最好的見證者。

大葉榕對面就是中國大酒店,是廣州最好的五星級酒店之一。

大葉榕身后是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如今這片區域已成為廣州西部中心城區會議會展產業集聚地。

  流花古橋常相伴 見證花城歲月長

  靜默的不只古樹,還有不遠處的古橋。以大榕樹為起點,走幾十米就可以見到流花古橋遺址。古橋是一座梁式橋,是廣州目前可考證的、最古老的橋之一。千年滄海桑田,如今此處已無潺潺流水,但仍可以見到由11塊花崗巖石板并排砌成的橋面,長5.48米,寬4.55米,側邊用行書刻著“流花古橋”四個大字。這是清代重修的橋面。

  橋之所以叫“流花古橋”也有一段故事。據史料記載,此處原有芝蘭湖。南漢王朝在這里修建了一座芳春園,疏鑿芝蘭湖和引城東北甘溪水,使之連接起來。園內廣建宮室樓臺,遍植奇花異卉,內有一木橋。相傳,南漢宮女早起梳妝時,擲隔日殘花于水中,落英繽紛,漂流橋下,故名“流花橋”。明代,廣州的理稅太監以石易木改建流花橋,清代重修。

  而對于老廣州人來說,這座流花橋還有另一段記憶。采訪中,陳昌波就指著小橋說:“我們小時候老人經常說‘你再不聽話,就拉你去流花橋’。”

  原來,上個世紀,這一位置附近曾是流花橋刑場。1947年3月27日,對華南無辜平民戰俘犯下殘酷暴行的戰犯田中久一被槍決于流花橋刑場。這也是國民政府在反法西斯戰爭中處決的最高職級日本戰犯。當天廣州萬人空巷,見證血債累累的戰犯伏法。這段歷史也口口相傳,在幾代廣州人之中流傳。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廣州的城市面貌也迎來了大發展。1949年,流花橋下明涌改為了暗渠,橋失去了往日的交通功能,昔日流花景致也已不再。

  城市日新月異,始終不變的是位于此地的千年古橋與百年古榕,古橋、古榕相生相伴,見證著這座城市無數的難忘時刻。

  一樹一張“身份證” 一木一名護綠員

  千百年來,古橋、古木得以保存,都離不開人的守護。如今,流花橋社區護綠員狄俊翔每一日都會來巡查這棵古樹,“早、午、晚巡三次,看看有沒有異常情況,拍照、存檔。”狄俊翔說,“這棵樹是我最放心的。因為這個位置很顯眼,附近報刊亭和會議中心的保安,還有路過的市民都會一起看護這棵樹。”

  除此之外,越秀區還邀請了市園科院的專業技術人員組建成“樹醫生”隊伍,對全區樹木展開系統巡查,之后還將進一步深化林長制,建立健全園林綠化巡護機制,充分發揮網格化作用,提高巡查頻次和效率,力爭做到有問題早發現、早解決。

  走近這棵古樹,細心的市民可以留意到樹的主干上掛了一個牌子,上面有樹的簡單介紹以及一個二維碼。掃描二維碼,便會進入廣東省古樹名木信息管理系統,里頭有這棵大葉榕的詳細信息。

  原來,這是越秀區給古樹名木定制的“身份證”。據越秀區林業園林局介紹,目前,越秀區已經給轄內200余株古樹定制了“二維碼身份證”,市民游客掃描這個二維碼就可以了解到對應古樹的年齡、種類、生長情況以及人文故事。

  此外,利用現代的科技手段,區林業園林局還編制了一張越秀區古樹名木三維電子地圖,監管全區二級以上的古樹名木,實現樹木養護任務適時提醒、量化評估和智能監管。

  記者手記

  睿智的見證者

  沉默的守護者

  《大樹底下聽古仔》這個系列所報道的古樹大多數位于郊區。相比之下,這棵大葉榕無疑是有點特別的。它位于市中心繁忙路段,地標性建筑的門前。百余年來,四周高樓拔地而起,產業更新迭代,會展商圈日趨成熟,而大葉榕就是睿智的見證者。

  南方夏日漫長,在榕樹底下乘涼是很多廣州街坊的習慣。這棵平均冠幅24米的大葉榕四季常青,宛如一把巨傘,為附近的街坊撐出一片濃蔭。在采訪中,幾乎所有街坊都能說出一段自己和大葉榕的記憶。對于他們來說,這棵樹也是沉默的守護者。

  樹護人,人愛樹,共生共榮的紐帶堅韌而悠長。為了管理好轄內的樹木,越秀區建立區、街、社區三級林長體系,搭建“一長兩員”末端管護機制,編制《越秀區樹冠規劃》,組建“樹醫生”專業隊伍,加強樹木精細化日常管養;此外還邀請了全區74所中小學參與,組建了一支“我為身邊添新綠”越秀區“林長小隊”,啟動能量守護者、童心護古樹爭章系列研學活動……樹與人的故事,正生生不息地流轉下去,并隨著時光流轉,不斷生發出新的活力。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