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七百歲古樟 裂成數瓣 繁茂依然

  • 聽全文
  • 2022-07-18
  • 來源: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四季輪回,歲月悠悠。在廣州番禺石碁鎮凌邊村,村西頭站立著一棵參天古樟,古樟在有700多年歷史的凌邊村開村之前就已存在。

  凌邊村于宋末元初開村,其環村西路上的這棵古樟樹,成為這片嶺南村落發展變遷的見證者,同時也是番禺現存最長壽的“古樹王”。與其他古樹相比,這棵古樟有著更加“坎坷”的生命經歷:它曾遭烈火焚燒,僅剩厚厚樹皮支撐,竟神奇地活了下來;而后又經臺風吹襲倒臥在地,但如今仍向上生長,枝葉繁茂、蔥郁如蓋。

  驚訝于古樹堅韌的生命力,村民將之視為凌邊村的“村標”,鼓勵著后人積極向上,不畏困難。

  火燒空 風刮倒 歷經磨難自嬌嬈

  環繞凌邊村的大道在村西頭一分為二,留下了一片綠蔥蔥的三角地帶。古樟樹就安然生長在這里。遠遠望去,蔥蘢茂密,郁郁蒼蒼。古樟樹猶如撐開的一把巨型綠傘,護佑著這座古老村落。

  這棵古樟樹的歷史,要從凌邊村開村說起。據清乾隆年間進士凌魚所編的《凌氏族譜》記載,宋末抗元英雄凌震的次子凌方道遷居來此,成為凌邊村開村的第一人。那時,這棵樟樹已冠蓋如華。700多年,如白駒過隙。凌邊村也由當初的獨門獨戶,開枝散葉到成為有2000多戶籍人口的凌氏村莊。古樟樹生長于此,守護著這方土地。

被風刮倒后,古樹主干裂成數瓣,但很快又抽出新枝

  帶著記者前來采訪的凌邊村黨委書記凌潤聰,說起這棵古樟樹很是自豪,“它是番禺最古老的樹木,更是我們凌邊村的一員。大樹就在村西頭,進村看到樹,就感覺回到了家。”在他眼中,古樟樹是猶如母親般的存在。

  古樟樹與凌邊村建立了一種緊密的生命聯系。它在數百年間繁茂生長,而兩次挫折,也一直被村民銘記在心里。

  第一次,是火燒。當時的古樟樹身粗高大,已達17米高,冠幅更是占地3畝,需要11個村民才能合抱。但因樹齡太久,樹身被蛀蟲腐蝕,形成偌大樹洞。20世紀50年代,有村民曾在樹洞口燒火,不慎引燃樹身。經火燒后,樟樹主干只剩下厚厚的樹皮,支撐起整棵樹的重量。

  記者沿著古樹繞行,火燒痕跡猶在眼前。撕裂的樹干處已累積起厚厚的黑炭,靠近根部的主干依舊中空,只剩樹皮著力支撐著。

  歷經這一次磨難之后,古樟樹變得有些孱弱。到了1994年夏天,樹干終于不支,被一場臺風吹倒,樹干分成兩邊倒地,然后裂成數瓣,樹頂枝丫也隨之著地。但是,古樹沒有因此死去。后來,倒地的枝干又長出新根,發出新葉,成為當地的一個奇觀。經廣州市古樹名木鑒定部門考證后,此樹被列為一級古樹加以保護。

  如今,古樟樹正在努力恢復它曾經最茂盛的樣子:寬厚的樹皮連起根脈,緊緊抓住大地,倒臥的粗壯樹干著地支撐,樹干上新長出的枝干則努力扭頭,向著天空的方向生長……雖歷經磨難,但如今的古樟樹卻越發壯實了。

  枝還土 葉歸根 村民皆做護樹人

  古樟樹的一段段生命故事,被每一位村民所熟知與認同。愛樹護樹,也自然成為凌邊村每一個人的行為自覺。

  午后的陽光已沒有那么炙熱。今年60歲的村民凌丙輝推著環衛小車,來到以古樟樹為圓心的口袋公園做清潔,“在很多年前,這棵古樟樹就圍蔽起來了,周邊種起了草坪,我負責澆水、清潔垃圾。”凌丙輝說,村里保護這棵古樟樹并沒有局限于樹木本身,除了防蟲害之外,養護它腳下的土地更加重要。

大樹一度依靠厚重的樹皮支撐,但依然頑強地生長著

  四季輪回,大樹落葉歸根變成肥料,加之草坪水分保持良好,大樹的給養在自然循環中得到了最大保障。

  “古樟樹,是我們村里的寶貝。”凌潤聰告訴記者,保護這棵古樟樹,村里有悠久的傳統。哪怕在生活燃料匱乏的年代,凌邊村都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就算是古樟樹掉落的枯枝老葉,大家都不能去撿的。在很早之前,古樹旁曾掛出一塊告示牌,“禁止任何人攀爬和損毀古樹,違者罰款100元”。如今告示牌已不見蹤影,但這早已成為凌邊村所有村民的一個共同約定了。

  石碁鎮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更好保護古樟樹,鎮里常態化開展古樹名木巡查,每次巡查都會對古樹是否存在病蟲害、寄生植物、枯枝腐枝、土壤板結等情況進行排查,番禺區和石碁鎮相關部門經過多次溝通,研究實施復壯及美化綠化計劃,讓古樹更加健康茁壯。

  傍樹居 見發展 車水馬龍人丁旺

  人們在凌邊聚居為村,歷經歲月滄桑,繁衍至今。人與村、與樹,形成了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體。這棵深深扎根凌邊的古老樟樹,見證了村落的發展與變遷。

  古樟樹底下,曾有屬于鄉村的熱鬧。“在二十世紀50~70年代,這里曾是村里的蔬菜售賣中轉集散點,那時候很熱鬧!”村民凌丙輝回憶起曾經的歲月。每天一大早,各種蔬菜從田里新鮮收了上來,還帶著泥土和水汽,就拉到這里,轉賣給菜販,銷售到更遠的地方去。除此之外,這里還是生產大隊開工碰頭的地方,“大家靠在石頭上坐著,等著下發任務,然后從這里出發去開工。”

至今樹干上依然可見當年火燒的痕跡

  古樟樹,還見證了改革開放浪潮中飛速發展的凌邊村。

  由于地處番禺水鄉地區,交通不便,凌邊村曾經一度發展相對落后。1998年村里開始建設環村路,當時特意為古樟樹“讓路”,給古樹留下了一片三角形地塊的公園。后來隨著招商引資、工業發展,凌邊村迎來大發展。目前村里建起各類廠房用于出租,農業也由蔬菜種植轉向發展花卉、陰生綠色植物等經濟作物。

  如今,凌邊村熱鬧起來,外來人口越來越多,出租經濟非常活躍。古樟樹旁環村公路上車水馬龍,古樹小公園里人來人往。

  來自湖南永州的劉阿姨,正帶著一對雙胞胎孫子孫女玩耍。劉阿姨告訴記者,她兒子來石碁務工20多年了,“他從1996年來這里打工,在家具廠工作,一眨眼,從年輕小伙子到如今成家立業,慢慢在大城市安頓了下來。”

  看到眼前的古老樟樹,劉阿姨說自己老家也有一棵,就在家門口的山坡上。說著,她領著兩個孩子走進古樹公園里,近距離看看大樹,帶孩子去摸摸樹皮,“向孫輩們說說大樹,說說家鄉的故事。”

  堅韌古樟精神

  滋養凌邊水土

  數百年,如白駒過隙。一棵棵大樹,見證了無數的風霜雪雨和歲月滄桑。大樹生命的每一個年輪,或繁盛,或凋零,都有它自己的故事。走近一棵大樹,走進古樹所在的嶺南村落,與村民們聊天……其實,我們是在和大樹“對話”,每一次對話都受益良多。

  大樹,猶如哲人。每當我們抬頭仰望大樹,感嘆它偉岸挺拔、沉穩茂密時,會很容易忽略掉它們粗糙的樹干、抓地的根脈,甚至中空的軀體。凌邊村這棵古樟樹正是如此。它所經受的傷痛顯而易見,還有那無數次沒有記錄的狂風暴雨、水浸干涸……然而,歷經風雨考驗,它終究長成了大樹。

  凌邊古樟,已然成為村里的精神“圖騰”。它的堅韌不拔、不折不撓、向上生長,已深深植入它所站立的這片土地的子民心中。

  村黨委書記凌潤聰說,古樟樹對于凌邊村、凌氏家族來說意義非凡。它讓后人能夠保持積極、昂然向上的精神,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對這棵樹,村民有很深的情懷,一代一代的凌邊人教育后代,要好好保護這棵樹,將這份精神傳承下去。”

  古樟精神,在凌邊傳承不息。每年,凌邊小學都將村里的這棵大樟樹作為高年級學子的作文競賽題。不變的命題,孩子們以他們的心靈去感知、記錄這棵古樹,體悟生命的道理,感受人與大樹、與村落的生命聯系。

  正如四年級學生黃夢瑤所寫:“無論烈日酷暑,還是暴雨如注,大樟樹始終像一個標兵,站在那里雄姿英發。這么多年過去了,大樟樹就像大家的老朋友,天天守護著這個美麗、可愛、淳樸的小村莊,大樟樹深深地愛著我們,我們也深深地愛著這棵可愛的大樟樹。”

  古樹名片

  香樟:一級古樹,2006年取芯鑒定年輪,推算該樹約有711年樹齡,樹高16米,胸圍895厘米,生長勢瀕危,平均冠幅20.5米,東西冠幅17米,南北冠幅24米。 位于番禺區石碁鎮凌邊村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