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元宮
三元宮是集歷史、文化、宗教于一身的千年古宮,與周圍的越秀山、中山紀念堂、越王井、南越王墓等歷史文化景點融為一體,位于越秀山南麓,坐北朝南,占地約5100平方米。三元宮原名越岡院,始建于公元319年,是東晉南海郡太守道教徒鮑靚為其女鮑姑在此修道行醫而建。后人為紀念鮑姑,在此立像祀奉,稱鮑姑祠。明朝萬歷年間重修,崇禎年間擴建大殿,改祀三元大帝,改鮑姑祠為配殿,并改名三元宮。
三元宮依山構筑,地勢雄峻,古樸莊嚴。宮內供奉“三元大帝”,即堯帝、舜帝、禹帝。設有老君殿、呂祖殿、鮑姑殿、財神殿、觀音殿、鐘樓、鼓樓、客堂、齋堂、祖堂、缽堂等。
三元宮是嶺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道教宮觀,現存有唐代吳道子繪制的觀音石刻壁像、清同治二年(1863)翰林院游顯廷書“三元古觀,百粵名山”門聯、鮑姑為民治病曾用過的虬龍古井等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