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日開始,廣州市衛健委對確診病例涉及的具體小區或場所進行嚴格的徹底消毒,并且督促指導社區和物業做好日常預防性消毒工作。近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跟隨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小黃人”一起出動,直擊一處確診病例的家中消毒工作。
消毒小隊的4個組員往往都是男性,因為這是一項體力活。每次開展工作時背負的藥物加機器,總重量在15公斤以上。來到確診病例的樓下后,還不能急著上樓開展工作,他們需要穿戴眼罩、醫用防護口罩、手套、水鞋等全副武裝,上樓消毒的兩名隊員除了要穿一次性防護服,還得再穿上一件可防化學物品腐蝕的黃色隔離工作服,這也讓他們有了“小黃人”的昵稱,而單單穿戴好防護用品和檢查的過程,就要花費20分鐘以上。
來到確診病例家中后,由于對里面的面積、物品存放等情況不清楚,需要由一人先行進入查看,并開出“安全通道”,讓搭檔可以沿著已消毒的安全通道進入戶內。隨著“嗡嗡嗡”的聲響,機器向空氣中噴灑消毒液。五分鐘以后,已經讓人眼淚直流、舌頭發硬。但這一次消毒工作,至少得一個小時以上。“小黃人”要等空氣消毒半小時后,才能進入屋內進行后續的消毒,這包括對地板、家具等物體表面噴灑消毒液,對被鋪、衣服等進行浸泡消毒,對門把手、電燈開關等擦拭消毒等。
脫下防護服后,記者發現,穿著單衣的消毒隊員背后的衣服上都滲出了汗漬。他們告訴記者,防護服是全密封的,穿起來就像一個大塑料袋套在身上。夏天穿兩分鐘就汗流浹背了,即使是大冬天,做一回消殺也會渾身冒汗。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市民,如果居民在家附近看見疾控“小黃人”,不用恐慌。按照相關防控方案的要求,居民一經被診斷為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當地疾控中心就會對被病人污染和可能污染的物品、環境進行終末消毒。所謂的“終末消毒”,意思就是對此類場所、空間和物品中殘留的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來一次徹底的消毒,以達到凈化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