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云區投入10億元推動105國道白云段(白云大道)從道路功能到沿線環境品質全面提升
美麗街區
“這條路變得寬闊通暢,兩邊雜亂的廣告牌不見了,大片綠化生機勃勃,還出現了一些街角公園,沿途陳舊的房屋也煥然一新……”駕車行駛在白云大道上,司機家強不斷發出驚呼,“這是那條105國道嗎?靚到完全認不出來了。”
這是一條道路的新生,更是一片城區的涅槃。這一年多來,廣州市白云區鐵腕整治,精雕細琢,大手筆投入10億元全力推動105國道白云段(白云大道)從道路功能到沿線環境品質的全面提升,建設高品質現代化中心城區。
還綠于人、還路于民、還景于城!如今,老舊國道蝶變十里綠廊,廣州北入口城市門戶示范性景觀大道已見雛形,一幅廣州精致江山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提升沿線綠化:打造廣州北門戶景觀大道
記者近日驅車沿著105國道白云段(白云大道)一路向北,11.6公里的道路寬敞整潔,兩邊花海連片,綠樹蔥郁,橙色的慢行道蜿蜒并行,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園鑲嵌其中,偶有清澈的河涌水流過,處處見綠,步步是景。
“105國道作為廣州北部的主入口大道,其沿途的道路景觀風貌,也代表著北部片區的重要門戶景觀。”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白云區分局局長公曉鶯表示,白云區從一開始就堅持規劃引領,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對標國內外優秀景觀大道,專門聘請高水平設計團隊,按“一段一風格,統一中有變化”原則,從違法建筑整治、建筑立面整飾、綠化景觀提升、公共空間營造、耕地復耕復綠等多個方面開展規劃設計。
白云大道周邊環境煥然一新。
白云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總工程師梁永志介紹,通過留白增綠,見縫插綠,分段種植鳳凰木、宮粉紫荊、火焰木、異木棉等近萬棵開花的喬灌木,有望實現“三季開花、四季常綠”的景觀效果。此前,道路兩旁5塊約48畝丟荒棄耕、亂堆亂放甚至硬底化的違法占用耕地,經過高品質的復耕,如今栽種的農作物生機盎然,間種的果樹和向日葵欣欣向榮。
目前,白云大道已新增綠化面積約84萬平方米,結合周邊產業未來發展及居民訴求,打造了23個重要綠化節點或口袋公園,并且強力推進水體治理,形成綠色、生態、活力的高品質生態空間,實現位于都市,融于自然的訴求。
“以前,這里是一個二手廚具批發城,改造成公園后,我們步行幾分鐘就有休閑娛樂場地,大家都很高興。”太和鎮營溪村的湯燕華對太和城市公園稱贊有加,“尤其是傍晚,跳舞的、遛娃的、散步的,公園熱鬧極了。” 梁永志稱,還將為該公園增添風雨亭廊、公共廁所、游樂設施等,提升周邊居民的休閑體驗。
建筑立面整飾:由“臟亂差”變“凈齊美”
給人視覺驚喜的還有沿街建筑,鶴龍段不少建筑立面的格柵線條或白或棕,簡約美觀;永平段永泰村官廳村居整體外墻采用珍珠白作為底色,輔以嶺南灰、清新綠的色塊,體現廣州云山綠意;太和段營溪村的一些建筑立面則以天幕藍作為外墻顏色,放眼望去,與天空融為一體……線條、色塊、陰影的巧妙使用,甚至廣告牌、空調機、防盜網、管線等建筑外立面構件都進行了藝術化處理,使呆板的城中村不再灰頭土臉,充滿了現代感、設計感。
公曉鶯介紹,白云創新提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沿線風貌、營造呼吸空間的設計目標,按“現代科技-生態雅居-活力社區-都市創新”的分段風格,聘請專業設計團隊充分調研沿線歷史文化和產業特色,挖掘城市內涵,形成技術、管控、風貌等統一要求,塑造符合廣州風貌的城市建筑立面。通過精細化設計施工,“因材施價、低材高用、粗材精用、貴材慎用”,整體提升沿線風貌,同時營造優美城市天際線;打造11.6公里廣州精致江山畫卷。
“經過白云多個職能部門和鎮街協同推進,整飾后的實際效果和設計效果相比,還原度相當高。”公曉鶯說。截至目前,白云已累計完成建筑立面整飾364棟,共138萬㎡,清洗刷白197棟。促使沿線建筑面貌由“臟亂差”轉變為“凈齊美”,展現出現代都市風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白云大道沿線品質的建筑立面整飾,是由街道牽頭,組織村社以及居民共同商討提升方案,共同集資,統一設計風格。”白云區住房建設和交通局局長李碩銘表示,村民、群眾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提升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鐵腕整治:破而后立白云大道“脫胎換骨”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曾經的白云大道道路狹窄,路口繁多,紅綠燈密集,擁堵成疾,加之缺少人行道,迫使市民過街不得不冒險在車流中穿行。白云區投入大量人力精力物力協調并推動工程進展,建設高品質現代化中心城區。
根據“保護合法、打擊違法”原則,白云區采取清拆違建、整治“六亂”、打通交通黑點、“三線”下地等措施,為市民騰出公共綠化空間。目前,拆除了105國道沿線20米范圍內違法建設和20米范圍外嚴重影響城市景觀、交通安全的35萬平方米違法建筑被全部拆除。
該路段過去二手車市場眾多,沿線存在著大量低端業態,使得道路兩旁成了大型露天停車場,沿線消防通道、人行道、路邊等違章停車情況嚴重。李碩銘介紹,目前,已清理了22公里的消防通道,“比如大源街石湖村沿線住房一樓住房改成的商鋪,全部被清除,建成了4.5米寬的消防通道,亂擺賣、亂停放行為得到改善的同時,保障了村民的安全。”同時,有序推進8個綠化停車場的建設以滿足市民停車需求。
原本猶如蜘蛛網橫亙空中的通信線纜,經過整治實現全部“下地”,遷改光纜路段長度1.55萬米,清理廢舊線纜約85噸,還市民一片清朗天空。
前4年進展緩慢的改造提升工程,自去年8月開始加速推進,到今年6月底就實現全線通車。
“105國道白云段(白云大道)沿線環境品質提升工程,實現空間形態、景觀生態以及經濟業態的‘三態’提升,這一模式是可推廣的,體系是可復制的,能夠為廣州其他區域沿路風貌的整體提升提供借鑒。” 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建筑設計一所規劃中心主任嚴卓夫表示,他們設計團隊不僅服務于項目的設計階段,更多會關注“三態”提升,會全流程參與施工、建設及運維階段,每段每個節點都有駐點設計師服務,保證最終的改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