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一般的18號線首通段
試乘體驗
與北京大興機場線并列國內最快地鐵、設計時速160公里的廣州地鐵18號線首通段,9月16日首次面向媒體開放試乘。18號線經過哪8個站?乘坐體驗如何?有什么新鮮的科技?與廣州日報記者一起來感受18號線首通段的試乘最新體驗。
最高速行駛窗臺手機不倒
16日上午,18號線首通段(冼村-萬頃沙)開放試乘,記者作為首批乘客登上快車,29分鐘從冼村“飛到”南沙的橫瀝。之所以說“飛”,因為18號線分別開行快車和普通車,快車中途只停兩站——番禺廣場、橫瀝,“飛過”其他車站。廣州地鐵表示,目前的用時僅供參考,隨著調試的深入,接下來還會有微調,實現中心城區與南沙30分鐘通達的高速聯系。
記者現場試乘發現,18號線運行時最高時速甚至達到161公里。市民如果搭乘過時速120公里的3號線,在長距離的隧道里,列車加速時會因為氣壓變化產生耳鳴的感覺。18號線速度更快,區間更長,但即便達到最高速度,記者在車廂中也基本沒有耳鳴感。
列車最高時速時,乘客基本沒有耳鳴感。
時速那么快,運行是否平穩?記者在窗臺上豎起一臺手機,當列車加速至時速160公里,手機依然不倒。如果要選一段最能感受18號線速度的區間,莫過于番禺廣場到橫瀝,區間全長約26公里,相當于1.5條地鐵1號線的長度,列車在此“動力全開”,相當長時間維持在時速160公里的水平。
刷臉過閘暫未投入使用
18號線全線采用智慧化的自動售檢票系統,閘機支持車票、二維碼、人臉識別等全部過閘方式,以實名制賬戶為依托,通過人臉識別系統與信用系統的結合,打造乘客出行無感過閘和信用支付場景。
不過,記者試乘時人臉識別功能尚在調試中,未能實測。由于目前線網并非每個車站都有人臉識別閘機,乘客如果在18號線入閘,到其他線路的站點,會面臨無法出閘的情況。因此,該功能什么時候投入使用目前還是未知數。
自動售票機
哪節車廂人最少提前知
18號線采用嵌入式站臺顯示系統。站臺顯示屏直接嵌入到屏蔽門上,PIDS系統通過視頻方式為乘客提供:快慢車、當前站、下一站、終點站、車廂擁擠度、當前候車位置等多信息。
列車車廂
嵌入式站臺顯示系統
在萬頃沙站,記者看到屏蔽門上的顯示屏滾動播放未來三趟車的信息,以及即將到站列車各節車廂的擁擠度,乘客應該選擇哪一趟車、哪個車廂最舒服,一目了然。
18號線列車內同樣配備人性化設施。記者試乘時看到,車門上方的LCD顯示屏還會提前預告下一站的出入口信息,還有扶梯、電梯、洗手間、母嬰室等的位置,乘客可以提前準備。該功能特別適合18號線這種長區間的線路,站與站之間的距離長,乘客有較多時間走到最方便的車門下車。
智能客服幫你找洗手間
18號線各車站都配置了一體化的智能客服中心。每個智能客服中心配置2臺智能客服終端、1臺票房售票機,采用一體化設計,支持票卡處理、票卡查詢、人臉注冊、電子發票等功能;乘客還可通過智能客服終端,自助辦理問詢等服務,實現客服遠程音視頻交互協助。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機器支持人工智能的語音咨詢服務,比如對著機器說“哪里有洗手間”,智能客服中心就會自動識別并回答。而且,機器支持普通話、粵語、英語三種語言。
乘車指南
16日,廣州地鐵現場詳解線路“快車+普通車”的運行模式,二者全程用時相差約7分鐘。發車間隔方面,快車37.5分鐘一班,普通車7.5分鐘一班。
雙向快車比普通車少停4站、快7分鐘
據介紹,18號線首通段全長58.3公里,共設置8座車站,全部為地下車站,南起南沙萬頃沙,經橫瀝、番禺廣場、南村萬博,北連沙溪、龍潭、磨碟沙,止于冼村,實現了廣州市中心城區與南沙新區的快速軌道交通聯系。
據廣州地鐵車站服務中心負責人韋琳珊介紹,為提高南沙副中心直達中心城區的效率,18號線首通段萬頃沙至冼村站在常規運營模式的基礎上,開行萬頃沙至冼村的雙向快車。開通初期,18號線首通段計劃上線15列車,運行最高速度為160公里/小時,普通車行車間隔約7.5分鐘,快車行車間隔約37.5分鐘。其中,雙向快車只停靠萬頃沙、橫瀝、番禺廣場和冼村4座車站,單程用時約30分鐘,較普通車快7分鐘,將實現南沙副中心至廣州中心城區30分鐘的時空目標。
據廣州地鐵宣傳部溫美春現場介紹,目前,在公共交通方面,番禺市民前往珠江新城等區域主要選擇搭乘地鐵3號線,3號線“番禺廣場站至珠江新城站”在工作日的早高峰7:30~9:00客流較大,候乘時間也相對較長,車廂滿載率極高。
18號線首通段開通后,家住番禺廣場、萬博CBD附近的番禺市民又多了一個選擇,可考慮乘坐18號線前往珠江新城、琶洲、萬勝圍、金融城等區域。地鐵相關負責人表示,相較于目前3號線番禺廣場到珠江新城28分鐘,如選擇搭乘18號線快車從番禺廣場到冼村僅需18分鐘、普通車23分鐘,且18號線列車最大載客量可達2600人、運行速度最快可達160公里/小時。乘客到達冼村站后,可選擇乘坐公交無縫接駁到廣州國際金融中心(IFC)、高德置地廣場等區域,也可步行至APM婦兒中心站換乘APM線到海心沙、花城廣場、體育西路等地。
全程票價11元“最貴”一站7元
最快地鐵貴不貴?根據廣州市發改委公布的地鐵18號線首通段、22號線首通段票價。18號線從冼村到萬頃沙全程票價11元,22號線陳頭崗到番禺廣場全程5元。兩條線路沿用既有按里程計費的票價方案。
根據市發改委的批復,18號線首通段、22號線首通段繼續采用現有的票價方案,即按里程分段計價。起步4公里以內2元;4至12公里范圍內每遞增4公里加1元;12至24公里范圍內每遞增6公里加1元;24公里以后,每遞增8公里加1元。
其中,18號線首通段(冼村-萬頃沙)單程最高票價11元。記者留意到,18號線“番禺廣場-橫瀝”區間長達26公里,差不多是整條1號線的1.5倍,因此票價非常“跳躍”。從萬頃沙到橫瀝,票價是3元,但如果多坐一站去番禺廣場,票價將變為8元。“番禺廣場-橫瀝”區間票價為7元,成為廣州地鐵“最貴”的一站。
隨著兩條線路的加入,一些現有區段的路程縮短,票價將下降,比如磨碟沙到南村萬博,從換乘兩次變一線直達,票價將由5元降至4元。
上錯快車特別留意 “回頭車”未必在對面
為了讓乘客在搭乘18號線時更好地選擇想要的車次,車站采取了多項措施提醒乘客,線路公布快車時刻表,在18號線的快車停靠站通過電子導引設備公布快車時刻表,乘客可以預先知道快車開行時間等。
廣州地鐵提醒,市民乘坐18號線時,如果目的地不是快車站但錯誤搭乘快車時,可以在下一個快車??空鞠萝?,改為乘坐普通車到達目的地。值得注意的是,18號線的站臺形式較為多樣,乘客需留意車站的導向標識,按導向指引乘車。
18號線快車中途只停兩站——番禺廣場、橫瀝,乘客一旦上錯車,可能下一站就去到很遠了。因此,乘客務必看清楚,特別是在市區起點站冼村,18號線快車與普通車通常分別停靠不同的站臺,上車之前要確認自己的目的地和列車??空军c。
如果已經上錯車,那么下一站換乘也要注意。中途??康膬蓚€車站,橫瀝站是單站臺的設計,上錯車的話比較容易解決:如果是同一個方向,在原地等下一班車即可,如果要搭“回頭車”,到站臺對面就是。
相對復雜的是番禺廣場站,該站是18、22號線的換乘站,有兩個站臺,為同向同臺設計。一個站臺分別停18號線番禺往市區、22號線始發往陳頭崗的列車,另一個站臺是18號線番禺往南沙、22號線終點站。因此,如果在此坐18號線的“回頭車”,需要上轉換層到另一個站臺,不能直接走到站臺對面,不然就會搭了22號線了。
圍觀智慧升級的18號線:服務更智能 出行更便捷
智慧化的自動售檢票系統。全線閘機均為人臉識別閘機。支持車票、二維碼、人臉等全部過閘方式,以實名制賬戶為依托,通過人臉識別系統與信用系統的結合,打造乘客出行無感過閘和信用支付場景。
嵌入式的站臺顯示系統。站臺顯示屏直接嵌入到屏蔽門上,PIDS系統通過視頻方式為乘客提供:快慢車、當前站、下一站、終點站、車廂擁擠度、當前候車位置等多方位資訊信息,為乘客提供清晰的信息指引。
人性化的列車設備設施。列車客室燈帶搭配環形燈,引入健康照明系統,暖光、自然光、冷光三個檔位根據季節智能調節;列車車門上方均設有LCD動態地圖,可通過LCD動態地圖快速確認所在車廂位置及線路站點等信息;利用車輛載重信息分析車廂內的客流擁擠程度,并在下一站的屏蔽門顯示屏上顯示列車各車廂的擁擠度,引導乘客往人較少的車廂候車。
一體化的智能客服中心。全線各站均設有智能客服中心,每個智能客服中心配置2臺智能客服終端、1臺票房售票機,采用一體化設計,支持票卡處理、票卡查詢、人臉注冊、電子發票等功能;乘客還可通過智能客服終端,自助辦理問詢等服務,實現客服遠程音視頻交互協助。
智能化的扶梯系統。全線扶梯均能對人流密度和乘客行為進行識別,并具備緊急停機等主動保護功能;對扶梯重要機械部件和整體運行狀況進行監測,分析扶梯健康情況并發出預警信息。
便捷化的換乘設置方式。18號線番禺廣場、南村萬博、磨碟沙是換乘站;在換乘方式上,番禺廣場站18、22號線站臺為兩島一側設計,可實現同站臺快速換乘;18號線番禺廣場、南村萬博、磨碟沙站均可通過換乘通道到達3、7、8號線。此外,在番禺廣場、南村萬博站換乘通道還設置了兩組人行步梯,讓乘客換乘更高效。
18號線首通段小名片
線路安排
18號線首通段全長58.3公里,共設置8座車站,全部為地下車站。
運行列車安排
開行萬頃沙至冼村的雙向快車。開通初期,計劃上線15列車,運行最高速度為160公里/小時,普通車行車間隔約7.5分鐘,快車行車間隔約37.5分鐘。其中,雙向快車只??咳f頃沙、橫瀝、番禺廣場和冼村4座車站單程快車用時約30分鐘,較普通車快7分鐘。
票價
按里程計費 首通段全程11元
根據廣州市發改委公布的地鐵18號線首通段票價,從冼村到萬頃沙全程為11元,線路沿用既有按里程計費的票價方案。
與北京大興機場線并列國內最快地鐵、設計時速160公里的18號線首通段,昨日首次開放試乘。上車!一起體驗“極速”地鐵。
試乘體驗
18號線有多快?
9:45 從冼村開出,“飛過”三個車站
10:00 直達番禺廣場
10:14 到達橫瀝
10:19 到達終點站萬頃沙
快車全程僅用時34分鐘
列車全程旅行速度超100公里/小時
站點掃描
冼村
這是18號線首通段在市區的始發站,位于冼村站處于中軸線以東,就在冼村路上,與黃埔大道垂直,將加強珠江新城核心區東側的地鐵覆蓋。一出站就是維家思廣場,步行5分鐘內,可達W酒店、利通廣場、越秀金融大廈、高德置地冬廣場等商業中心和商務大廈。
18號線冼村站
未來這將是18號線與13號線的換乘站。18號線在冼村路南北布局,13號線在黃埔大道東西布局,兩線為L形換乘關系,在18號線北端實現站廳站臺節點換乘,兩條線路都是8節車廂,速度都快于普速地鐵。
磨碟沙
磨碟沙站位于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海洲路南段,與琶洲大道垂直,可換乘地鐵8號線。
18號線的車站深入試驗區“腹地”,與位于新港路上的8號線車站頗有一段距離,屆時將采用通道換乘。未來,磨碟沙站將是四線換乘站。一是地鐵8號線,將采用通道換乘。二是最受矚目的28號線。三是規劃中的19號線。四條線路在此構成一個“王”字。其中,最受矚目的是28號線,這是列入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跨市高速地鐵。
龍潭
龍潭站位于新滘中路(龍潭)公交站附近,為南北布局,與新滘中路垂直。這將填補周邊的地鐵空白——以龍潭站為圓心,目前半徑2公里內都沒有地鐵站。對于住在該站附近城中村的街坊,將迎來出行大提速。
龍潭站目前為非換乘站,未來可換乘11號線、12號線,這兩條線路目前都已經在建,與18號線形成倒T字形換乘關系。其中,11號線為市區環線,串聯市中心五區;12號線是市區X對角線的其中一條。車站周邊最出名的地標首推海珠濕地,就在新滘中路對面。
沙溪
沙溪站位于華南快速以西,與沙溪大道垂直。這是線路規劃時唯一的非換乘站,是在周邊居民強烈要求下設置的車站。不過,未來不排除有規劃新線經過設站。
沙溪站周邊以居住和批發市場為主,毗鄰正在推動舊改的沙溪村,以及數個酒店用品批發市場。在華南快速東側,則是連片的商品房小區,不過由于離地鐵站至少800米,多數居民可能需要通過單車或公交接駁。
南村萬博
南村萬博站位于番禺大道,與漢溪大道垂直,地處萬博商務區。該站可換乘地鐵7號線,由于7號線設計時沒有預計在此換乘新線,需采用通道換乘。
18號線的加入,將為萬博商務區帶來一條直達珠江新城CBD的高速地鐵,與通往南站商務區的7號線形成“十”字結構。車站東側有落成多年的吉盛偉邦家居建材中心,以歡聚時代為代表的企業總部,西側是已落成和建設中的商品房小區。按照設計,南村萬博站同步建設預留負一層物業開發層,與相鄰的商場寫字樓無縫銜接。
番禺廣場
番禺廣場站位于清河東路南側,是18號線、22號線和3號線的換乘站,規模龐大,未來還規劃有17號線經過。其中,18、22號線兩條新線的站臺按照同向同臺設計,換乘相當方便。為了縮短換乘3號線的步行距離,18、22號線在站臺北端設置了長扶梯直通站廳。這是最靠近3號線的位置,乘客搭扶梯到站廳后往前走一段通道就是3號線。
番禺廣場站站廳
18號線番禺廣場到冼村這一段,走向大概與3號線番禺廣場到珠江新城段平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3號線的壓力。
橫瀝
橫瀝站位于橫瀝島義沙東路,鳳凰二橋西側。南沙綜合交通樞紐規劃顯示,該站與地鐵15號線、32號線換乘,前者為南沙區內環線,后者為相對遠期的線路,銜接南沙和順德。
橫瀝站周邊是南沙明珠灣起步區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橫瀝島尖開發建設項目投入超過200億元,被稱為“南沙版珠江新城”。
萬頃沙
萬頃沙站位于南沙萬頃沙七涌以北,是18號線首通段的最后一站,接駁規劃中的鐵路南沙站。規劃顯示,南沙站將引入地鐵18號線、15號線、38號線,18號線未來為大灣區城際線路,15號線為南沙區內環線,38號線為南沙區內放射線。
18號線萬頃沙站
萬頃沙站位于南沙萬頃沙七涌以北,是18號線首通段的最后一站,接駁規劃中的鐵路南沙站。規劃顯示,南沙站將引入地鐵18號線、15號線、38號線,18號線未來為大灣區城際線路,15號線為南沙區內環線,38號線為南沙區內放射線。
車站周邊現狀開發程度較低,仍有農田。但是,該站未來將成為南沙主要對外交通樞紐,銜接多條高鐵、城際。
設計亮點
國際化的設計風格
18號線車站整體采用流線型的美學設計,塑造靈動飄逸的層次感和舒展流暢的空間感。
一體化的設計理念
車站建筑空間充分運用空間一體化設計原理,最大限度利用車站空間,整合設備末端;車站空間內各元素按一個整體來設計,各元素互相協調。
精致優雅的色彩質感
18號線線路色采用“灣區藍”,將充滿活力的線路色點綴其中,淡雅而從容,簡約而時尚。
全新的導向標識系統
車站內基本看不見懸掛式的設備設施,站廳全部采用融入時鐘和廣播的信息導向。
專業的光環境設計
運用智慧照明控制系統,控制并調節色溫和色調,讓車站可以根據需要實現和定制充滿藝術表現力的光環境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