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閑置邊角綠地今昔大不同 淘金路有了“榕樹頭廣場”
街角“口袋公園”成為安全舒適的居民休閑空間。
一座城市的魅力如何展現?答案無疑是生態、宜居、幸福、文明……穿行于廣州的大街小巷,一條條暢通無阻的人行街道、一處處生機盎然的公園綠地、一張張人性化設計的休憩坐凳……身邊點滴的變化,都傳遞著民生至上的溫度。
為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自2017年起探索開展“身邊項目·全民設計”系列工作,2019年全市全覆蓋推進社區設計師工作,開展“社區事·專職做”“社區事·大師做”“社區事·街坊做”三項行動。截至目前,共推進34個項目,建成10個項目;聘請272名設計師參與社區項目的改造,聯動街道、市民、各專業設計師多方參與,以變電站、口袋公園、幼兒園等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小切口”設計實施,以點帶面實現城市品質“大提升”。
今起,本報推出《發現花城之美·社區事 大師做》系列報道,講述這些市民身邊“小確幸”背后的故事。
昔
亂:收買佬的據點;
臟:綠地里堆放垃圾;
雜:行人亂穿馬路、共享單車亂堆放。
街角“口袋公園”成為安全舒適的居民休閑空間。
今
潔:拆除障礙物,清理植被;
捷:利用流線劃分空間,增加便民設施;
美:設置特色背景墻,生態理念融入生活;
齊:修整圍繞場地的人行道,設置共享單車專門停放點。
廣州自2017年起開展“身邊項目·全民設計”系列工作
推進34個項目
建成10個項目
聘請272名設計師參與社區項目改造
11月4日,在淘金路177號街角的“口袋公園”舉行了一個簡短的銘牌頒授儀式,普邦園林設計董事、規劃設計事業部總裁葉勁楓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手中接過了一塊銅質銘牌,上面寫著“淘金177號街角綠地”以及關于該項目的簡單介紹。該項目是“社區事·大師做”示范項目之一,于近日正式竣工,從原來封閉的荒廢綠地變身安全舒適的居民休閑空間,在繁華都市中還原了人們記憶深處的“榕樹頭廣場”。
廣州老牌CBD的邊角綠地大變身
廣州淘金片區作為上個世紀的老牌CBD,建筑密集,路網密布。在淘金華庭、淘金坑住宅小區、檢驗檢疫局宿舍區等小區的環繞中,于淘金路與淘金東路的交接處,存留著200平方米的閑置邊角綠地。
從淘金路往里走,老遠就能看到斜坡上、路中央的一棵茂盛高大的榕樹,生機勃勃的枝葉向外伸展著,有些甚至接近了人們的陽臺。大樹下有一個小小的廣場,有石質座椅、溫暖的黃色背景墻、人性化的過街通道,沿著坡度還新修了一條一百多米的人行道。上午十點多,人行道上走著來來往往的居民,石凳上坐著三兩個曬太陽的老人,還有遛狗的市民在過街通道前靜靜等待,是廣州老城里普通而悠然的一天。
但在一年多前,這里卻是另一副樣子。華樂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曾祥永告訴記者:“過去這里是一塊邊角綠地,由于榕樹長得太大,把太陽都擋住了,下面的植物都長不好,我們就將這里圍蔽起來。久而久之,這里成了收買佬的據點,不少人在綠地里堆放垃圾,加上噪聲等問題,周邊居民也有不少投訴。”曾祥永還表示,這個三角地塊,居民非常密集,交通又復雜,過去靠近綠地這邊沒有人行道,行人亂穿馬路、共享單車亂堆放等也是管理上的難題。
2020年,“社區事·大師做”項目邀請普邦園林設計董事、規劃設計事業部總裁葉勁楓進行綠地景觀與功能提升設計,把消極夾縫空間打造成人人共享、處處即景的口袋公園。葉勁楓坦言:“接到這個項目時的第一感覺就是:項目太小了,只有200平方米。但和團隊一起到現場調研后又發現,這個項目要解決的問題不少。”
團隊蹲點調研 解決多重難題
經過多次現場蹲點、調研后,葉勁楓團隊發現,原場地有高大的細葉榕,然而中下層植被紊亂,空間封閉,有一定的交通隱患問題。團隊決定從本土情懷出發,以廣府榕樹頭文化為切入點,以現代簡約的設計手法,對街角空間進行一系列的清理、整改,合理地解決空間的局限性,從最大程度上滿足居民的需求,還原在繁華都市中最原本的“榕樹頭廣場”。葉勁楓說:“老一輩廣州人的記憶里都有一段,在村口茂盛的大榕樹下,說書、玩耍、乘涼。”
一個口袋公園要做得好看不難,難的是要兼顧解決各種問題,滿足周邊居民的實際需求。
針對場地封閉的問題,設計團隊提出了“移除、清理”策略:拆除障礙物,清理植被,保留象征性大榕樹,打開拘束的場地空間;針對路窄車多和場地高差帶來的交通安全隱患問題,提出了“緩沖、理地”策略:修整圍繞場地的人行道,劃分綠化功能區域來緩沖車輛的調頭,使用緩坡、臺階等手法處理高差,設置共享單車專門停放點;針對場地功能單一問題,從周邊居民的需求出發,提出了“空間、活動”策略:平面上利用流線劃分空間,增加場地多樣性和層次感,增加便民設施,方便居民在不同空間中開展活動。
口袋公園里還設置了一面特色背景墻,以現代的手法勾勒出繁花青山,與廣場中茂密的榕樹交相輝映。而且這面墻到了晚上還會亮燈,葉勁楓說:“夜幕降臨星光亮起時,樹上的繁花飄散于此化成金山,用藝術的語言闡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與‘淘沙取金,積少成多’的理念,將生態理念融于日常,融于生活。”
設計師說:榕樹頭下廣府情懷
作為項目的設計師,葉勁楓認為口袋公園里的那棵大榕樹是城市里彌足珍貴的東西,應該好好養護,打造成“城市盆景”。
葉勁楓說,作為廣州上個世紀CBD的淘金片區,同時也是現今新老社區的交接,扎根著廣州的歷史文化與本地的社區文化。基于其區位與文化內涵,我們希望能在滿足周邊居民所需的同時,展現廣州淘金的文化風采,打造功能與人文兼修的社區文化綠地廣場。
社區生活最難得的莫過于有一份守候與顧盼,也是廣州老城區所特有的情感。我們說珠江是廣州人的西湖,榕樹是嶺南人的梧桐,像榕樹和木棉等樹木的存在遠遠不止是觀賞和遮陰那么簡單。第一次來到這里,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這棵大榕樹,雖然樹干不是特別粗壯,樹齡應該也就二三十年,但這棵樹長得枝繁葉茂,說明這里水肥很充足,很適合榕樹生長。
榕樹樹冠大,遮陰效果很好,非常適合夏日人們休憩。因為這個特性,我們就在下面種植了不少耐陰的植物,像桂花、本地姜花等。“園基不拘方向,地勢自有高低;舊園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樹還是那棵樹,街坊還是那些街坊,老樹新園就像我們南國紅豆的舊曲新唱,老調新編,聽起來耳熟能詳,一唱又是一曲經典。
街坊說:過馬路更安心 還有了網紅景點
家住淘金路的王女士幾乎每天都要經過這個街角到市場買菜,她告訴記者:“現在過馬路安心多了,這是一個大斜坡,下坡的車速很快,周邊都是居民樓。過去這里沒有過街通道,每次過馬路都心驚驚。”王女士還表示,過去共享單車經常在路邊胡亂擺放,現在口袋公園修好了,還有專門停放共享單車的地方,整齊多了。
在路邊開鋪子的陳先生則表示,圍蔽空間打開后,衛生環境好了很多,“過去這里是收買佬據點,垃圾堆得到處是,臭味擾民很嚴重,我們的鋪子都沒法開了。現在變成小公園,很好啊,我們晚上也經常去坐坐,晚上會有燈光,還有人來這拍照呢,簡直成了網紅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