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魅力廣州 > 圖說廣州

最大“荔枝皇”藏身太平鎮

  • 聽全文
  • 2022-06-28
  • 來源: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流溪河畔,大樹成蔭。在廣州從化太平鎮木棉村,沿著麻石路往石塘嶺走一段,就能見到一棵著名的古樹——“荔枝皇”。它種植于明朝年間,年齡有470余歲,2004年獲得基尼斯之最證書,被認定為最大的荔枝樹。它的樹干基徑超過5米,要8個人才能合抱起來,樹冠宛如一把巨傘,默默地蔭蔽著下方寧靜的古村。

  荔枝皇 一樹曾產果三噸

  北回歸線橫穿從化太平鎮,砂石土質堆積在此地,土質和氣候都非常合適荔枝生長。因此,荔枝也成了太平鎮的特產。

  荔枝皇是一棵高齡槐枝。六月上旬,槐枝尚未成熟,不過枝頭早已掛滿了青綠色的幼果。在樹底下找個陰涼的位置,73歲的木棉村村民謝鑒洲講起了這棵荔枝皇的傳說:“這棵樹有470余年的樹齡。相傳從前太平鎮有一戶人家,兄弟總共5人,其中一個兄弟中了狀元,皇帝就賞賜了他8顆荔枝。孝順的狀元郎將幾顆荔枝帶回來給母親吃。母親吃完荔枝,就將荔枝核埋在了土里。不久后,荔枝核生根發芽,長成了荔枝樹。因其生長了數百年,樹形龐大,村民就叫它荔枝皇,也叫做‘十分福氣樹’‘福氣滿滿樹’。”

老街雕塑,記載商貿歷史

  謝鑒洲告訴記者,原本這棵荔枝皇有20多米高,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遭人破壞,現在就矮化了。如今,這棵屹立在流溪河畔的荔枝皇樹干基徑為5.15米,高12.5米,冠幅直徑33.6米,占地面積為886.66平方米。2004年,荔枝皇獲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頒發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稱號,被認定為最大的荔枝樹。

  一般荔枝樹年產量在200~300斤左右,而這棵荔枝皇在1976年產了3噸荔枝,為這棵樹的年產量之最。“當時整個生產隊的人爬著梯子上去摘,整整摘了一天都沒采收完。”謝鑒洲說,除了產量高之外,這棵樹的果實品質也不錯。它在每年清明前后開花,七月上旬到中旬果子成熟,果皮呈現暗紅色,果肉為白蠟色,味道清甜,單果重量為15.4~28.3克,一顆荔枝就有一顆普通雞蛋般大小。

  站在荔枝皇底下環顧四周,200多棵、6個品種的荔枝樹長得極為茂盛。村民戲稱這是荔枝皇的“后宮佳麗”。其中距離荔枝皇十幾米處,常年與荔枝皇相伴的是一棵300多歲的古樹,被稱為“荔枝皇后”。

  “荔枝皇后”是一棵長斜了的樹,走近細看,會發現它其中一根粗壯的枝干斜臥在土地上。謝鑒洲說,2013年的一場大風吹斷了它的枝干,但斷枝的樹仍然茁壯成長,還結了果子,可見生命力極為頑強。

  老傳統 新摘大果奉長輩

  沿著麻石路下山,距離荔枝皇不遠處有一座牌坊,整體為花崗巖打造,四柱三間沖天式,高約3米,4石柱均為正六菱形,上方都立有石獅,坊額陽刻楷書“孝行流芳”。

  古樸的牌坊里藏了一個孝子的故事:相傳,從前木棉村有一個名叫謝樹藩的孝子,其孝義的故事被村民口口相傳,最后傳到了光緒皇帝處。光緒皇帝大為感動,遂降旨修建了這座“孝行流芳”牌坊。如今,木棉村還保留有謝樹藩的故居。而傳說謝樹藩去世后便葬在了荔枝皇底下。

  孝敬長輩的傳統也一直深深影響著木棉村的村民。謝鑒洲回憶說,每年荔枝成熟的季節,很多村民就會圍坐在荔枝樹下品嘗新摘的佳果。村里有個傳統:個頭大的荔枝留給長輩,作為孝敬; 孖果留給小孩,祝福他們健康成長。

  村里外嫁的女兒也會經常回娘家看望長輩。2019年1月1日,木棉村還組織了外嫁女回娘家的聚會活動。六大姓氏1000多名的外嫁女都回來了。整場活動籌集了29萬元善款,用于贊助村里的小學購買體育器材以及給村里的90歲以上老人、五保戶、困難家庭等送慰問品。

  每年的元宵節,村民會聚集在祠堂外頭擺圍餐。年輕人出資,村里60歲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費品嘗。最近兩年受到疫情影響,元宵節圍餐宴席暫停了。不過,想起熱鬧的場面,64歲的村民謝國龍還是記憶猶新:“那一天,家家戶戶的老人、年輕人都會來,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圍餐、聊聊家常,熱鬧得很。”除了品嘗宴席,謝國龍更享受這種子子孫孫聚在一起的天倫之樂。

  除了孝敬長輩,村里還流傳著慈善助人的傳統。2020年,主題為“孝行荔枝皇 德澤普千家”的太平鎮第一屆荔枝皇拍賣會在木棉村舉行。此次活動上,從化區慈善會籌集善款定制了荔枝皇后的果子,并將甜甜的荔枝贈送給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參與抗疫的醫護人員,向這些逆行的戰士致敬。

  致富樹 農旅經濟展活力

  下了山之后,沿著流溪河一路前往村民聚居的村子。這里至今保留著三條古街。其中一條,兩旁林立著舊時的商鋪,前店后倉,哪怕是修繕過的屋子也保留著原始的風貌。從店鋪門頭還殘留的“雜貨第一經銷社”“神崗商店龜咀門市部”等字眼中,人們仍然可以想象到昔日商賈往來的繁華景象。走到古街盡頭,便可見到龜咀古渡——因修在流溪河邊上的渡口外形似烏龜的嘴巴而得名。

龜咀古渡,古時候荔枝從這里運往各地

  渡口位于流溪河和三叉坑交匯處,據《從化文物志》記載,宋代此處已開埠,明代更被立為了官渡。民國時期,商船在此處上通良口,下往廣州十三行,龜咀古渡便成了當時重要的交通樞紐,這一帶也因此成了從化當時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謝鑒洲說,從前渡口泊滿了商船,商賈來回運貨。荔枝、荔枝干這樣的從化特產就從古渡口一路運輸到廣州十三行,再運送至國內外其他地方。那時候,荔枝是果農的致富果。在太平鎮,家家戶戶都種有荔枝,也靠著銷售荔枝、荔枝干養活一家人。

  隨著時代變遷,交通越來越發達,如今,古渡已不再承擔貨運的功能。采訪當日是個無風的陰天,水面靜悄悄的,昔日繁華已不復見。不過,從古街到渡口,一路上的雕塑記載著這段歷史。謝鑒洲指著路邊一組農戶運荔枝的雕塑說:“以前農民就是從樹上新鮮摘下荔枝,裝滿兩籮筐,讓牛或者驢馱著;也有的是人工挑著,將荔枝從林子送到渡口,再由停泊在渡口的帆船運送出去。”

  2020年,趁著農旅結合發展的東風,太平鎮政府結合豐富的旅游資源,開展微改造工程,打造荔枝皇公園、龜咀古渡、流溪河一河兩岸等景點,融合休閑觀光、科普教育、體驗式農業等多種元素,打造現代農業、加工體驗、休閑旅游有機結合的美麗古村。

  “一方面,我們考慮到木棉村歷史文化悠久,旅游資源豐富,有古建筑、傳統文化和生態資源,我們就結合鄉村振興和農旅結合,活用這些資源。另一方面,太平鎮位于廣州的五區交界處,距離廣州市中心的車程不足1小時,交通非常便利。”廣州從化太平鎮流溪津里工作組辦公室主任藍麗婷說道。

  如今,微改造正在穩步推進,景點將古樹、古渡、古村的特點一一保留,讓村民留住了鄉愁,也讓游客看到了這些歷史文化的痕跡。

  2020年的荔枝皇拍賣會上,一份精品荔枝拍出了20萬元的高價。從此,太平鎮也打響了名堂,很多游客特意來此地“打卡”。謝鑒洲說:“以前我們的荔枝要運出去賣,現在游客直接來到大樹底下游玩。我們就現采現賣。”藍麗婷說,一到節假日,荔枝皇公園以及周邊的景點都停滿了游客的私家車。“附近的農家樂店主,最高紀錄是日收入達到上萬元。”如今,以荔枝皇公園和龜咀古渡為核心的木棉八大景區帶動了村子農旅經濟的發展,讓這個古樸的村子煥發了全新活力。

  古樹名片

  荔枝皇:樹干基徑為5.15米,高12.5米,冠幅直徑33.6米,占地面積為886.66平方米。2004年獲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稱號。 位于太平鎮木棉村

  ●記者手記

  樹與人建立了無聲的默契

  采訪中,記者最大的感受就是:數百年來,高齡古樹滋養著村莊,樹與人之間建立了無聲的默契。在接受采訪時,謝鑒洲不止一次提及,槐枝是從化的第一代荔枝,當年的價格曾高達十幾元一斤,也是從前從化人的致富果。時至今日,從化仍然家家戶戶都種有荔枝。人和荔枝很有感情。

  如今,古樹不僅每年長出果子供人們食用,還成為一個網紅打卡點,串聯起周邊的景點,帶動了木棉村乃至太平鎮的旅游經濟。在新時代,古樹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古樹滋養村莊,村民也守護著古樹。謝鑒洲說,這棵樹之所以能長幾百年,離不開村民對它的愛護。平時,大家都不會去破壞它,樹主也會定期施肥、除蟲。

  2020年,政府牽頭建設了荔枝皇公園。細心的游客可以發現,鋪在泥土上的路基不是水泥,而是一塊塊麻石——這是精心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不破壞生態環境。木棉村書記謝燁軍說,此前舉辦荔枝皇拍賣會,籌得的善款全部用以建設荔枝皇公園以及養護園內的古樹。相信木棉村人的這份用心與細致,必將令人與古樹的關系越來越和諧,越來越默契。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