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9月份召開的全省旅游發展大會上,廣州市提出打造“一城二都三中心”六張城市名片的目標,將強化優勢統籌、文化賦能、品牌塑造和跨越合作,持續把“廣式”的生產、生活和生態融入旅游;打造資源、設施、服務“三位一體”的旅游環境,做好“專精特新”大文章;持續提升城市的品質、品味、品牌,讓城市有故事、讓游客有驚喜,做到城景共融、城鄉共建、主客共享,實現“城市即景區,旅游即生活”,加快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
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
廣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圍繞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舉措,深化“文商旅體”四輪驅動,提出打造“一城二都三中心”六張城市名片,提出到2035年全市文旅消費總額超1萬億元,全面建成具有核心競爭力、彰顯人文魅力、富有都市活力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有了既定的“一城二都三中心”六張城市名片的發展目標,廣州將如何把“廣州文化”“廣州時尚”“廣州美食”“廣州演藝”“廣州會展”“廣州賽事”六大IP清晰具化為游客可參與體驗、喜聞樂見的文旅盛事,既豐富廣州文旅產品供給,又重塑廣州生動活潑的文旅形象?
廣州文旅表示,將健全融合機制,整合優勢資源,提升供給質量,優化發展格局,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以推動文化大繁榮、旅游大發展、商貿大提升、體育大跨越,打造國際級旅游消費新標桿。
歷史文化名城:
提升城市文化底蘊和品位
城市不僅是滿足市民集聚生活的功能空間,還是滿足市民游客精神需求的文化空間。廣州歷史底蘊深厚、文化遺產資源豐富,近年來,廣州持續做好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擦亮“歷史文化名城”城市名片,創建國家級非遺特色街區,持續推進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性重塑。
傳統文化煥發活力,國潮非遺出彩出圈。廣州將著力提升城市文化底蘊和品位,傳承弘揚廣州城市歷史文脈,挖掘利用廣州紅色文化、嶺南文化、海絲文化、創新文化“四大文化”資源,用好中共三大會址、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等革命文物資源,擦亮廣州英雄城市名片;推動粵劇粵曲、古琴、廣東音樂、嶺南畫派、廣府美食等嶺南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作為牽頭城市,持續做好海絲申遺工作,成立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聯合研究基地,推進海絲虛擬博物館建設;保護歷史城區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增加歷史文化街區公共開放空間,讓更多的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劇場、書店、夜市、商場、市場成為市民游客共享空間。
在城市公共空間的治理和活化上,廣州以新招舊法、笨力巧思的“繡花功夫”,以文旅產業賦能城市更新,實現文化淵源和原有業態的互為補充、歷史與現代的有機融合、文旅與消費的無縫銜接。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永慶坊時的重要指示精神,2020年,廣州出臺了《關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廣州城市更新要“傳承歷史文脈”“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突出地方特點和嶺南特色”。2024年,廣州發布的《廣州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1—2035年)》提出,新建、改建建筑應尊重廣州地方建筑特色,探索傳統建筑樣式和現代生活方式的融合路徑,保護好傳統文化基因,鼓勵繼承創新。
從荔灣永慶坊到番禺西坊大院,在探索升級中共生共融。近期,嶺南書院·隔山書院、云溪植物園、白云山扶梯登頂飛索下山、隧道博物館(全國首個)等項目推陳而出,連年來的實踐,廣州持續發掘城市地域資源、賡續歷史文脈,自然生態、工業文旅融合生長。
嶺南書院·隔山書院揭牌。
國際時尚之都:
打造時尚流行策源地
廣州的“時尚”產業成行成市,“千年商都”的名號令廣州國際時尚“朋友圈”不斷擴大,時尚能級和時尚消費核心引擎持續升級。
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將以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契機,把廣州發展成時尚流行策源地、時尚文化交匯點、時尚品牌集聚區、時尚商品集散地和時尚活動薈萃地,打造國際時尚消費風向標。將促進時尚消費,發揮服裝、皮具、美妝日化、珠寶首飾、燈光音響、定制家居等特色產業優勢,培育時尚龍頭企業,做強做大中國(廣州)國際時尚產業大會。
2024中國流花國際服裝節舉行。
國際美食之都:
擦亮“食在廣州”金字招牌
對于“食在廣州”的美好,古往今來眾多文豪、偉人都不吝贊美之詞,“食在廣州”金字招牌享譽世界,是廣州雋永的城市名片。
在廣州,與美食相遇,幾乎是每位游客的妙事。廣州還將著力培育餐飲名店、名廚、名品、名宴,升級傳統粵菜館、老字號餐飲店,推進“老店煥新”,引進國際知名餐企餐飲品牌首店,打造多樣化餐飲集聚區;弘揚粵式飲食文化,打造引領全球美食風尚的卓越世界美食之都。
廣式燉湯賣相誘人。
國際演藝中心:
培育“廣州首演”“廣州首發”品牌
“跟著演出去旅行”,有力激發廣州文旅消費新動能。
“演藝”這一活躍分子,潤物細無聲般融入廣州生活,吸引各類藝術精英匯聚廣州,既充實了城市的文化內涵,豐富了市民的精神享受;又形成各式新型消費業態,激發城市產業活力;還塑造著游客對廣州的獨特感知。
廣州演藝市場蓬勃發展,2024年1月至9月,在大型體育場館改造升級、可用于演出項目場館資源大幅縮減情況下,廣州市審批營業性演出104614場,其中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出117場,演唱會經濟帶動效應日趨增強。2023年1月~12月廣州市審批營業性演出109180場,其中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出157場,創下大中型演出數量、舉辦演唱會的演出藝人數量兩個“全國第一”。廣州正構建音樂產業經濟全要素生態圈,放大聚資源、展形象、領潮流、促消費的溢出效應,培育更多“廣州專屬”文旅IP,將其打造成年輕化、品質化、個性化的國際消費城市品牌。
舞劇《龍·舟》精彩上演。
繼往開來,廣州將打造國際文藝精品智創中心、國際演出中心、國際演藝消費中心、國際演藝會展中心,讓廣州成為全球頂級劇目展演的搖籃、人們追求高端藝術的向往之地;并鼓勵外資、港澳臺資投資設立娛樂場所、演出場所經營單位、演出經紀機構,加強演藝場館建設,拓展中小型演藝空間,鼓勵原創作品全球首演落戶廣州,培育“廣州首演”“廣州首發”品牌。
國際會展中心:
讓世界朋友在廣州鏈接世界
創辦于1957年春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冠以“廣州”名號、昵稱“廣交會”,是中國目前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采購商最多且分布國別地區最廣、成交效果最好、信譽最佳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
外國客商在第136屆廣交會上體驗新能源浮筒船。
現時正在舉辦的第136屆廣交會,屢創新高,讓世界朋友在廣州鏈接世界、創建機遇。廣州會展資源優勢豐沃,打造“國際會展中心”底氣十足。在此基礎上,廣州將持續發力建設國際會展中心,擴大廣交會的影響力和輻射面,辦好白云機場商務航空展等行業領先展會,做強傳統消費類展會,培育新型消費類展會,把廣州建設成為品牌會展集聚的國際會展中心。
國際賽事中心:
打造更多“世界榜樣”賽事
“跟著賽事去旅行”,為一場賽事奔赴廣州是無數游客的幸福選擇;同時,在廣州,“熱辣滾燙”的體育賽事也是市民的幸福產業,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競相發展。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和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將于2025年11月至12月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廣州將承辦十五運會開幕式和殘特奧會開幕式。打造重大賽事對于廣州來說,并不陌生,可以說每一次大型體育賽事的打造對廣州城市都是一次“迭代升級”,如1987年的第六屆全國運動會;2001年的九運會和2010年的亞運會,廣州的城市形象都由之煥然一新。
重大體育賽事不僅提升了城市品牌度、美譽度,還聚攏了人氣、促進了消費,且舉辦的價值絕不局限于賽事本身,更關乎市民健康生活的點滴,如潛移默化地激發市民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體育賽事之于廣州,不僅是流量,更是經濟增量,到廣州可以“跟著賽事去旅行”,在廣州,賽事已走出賽場、走進生活,廣州早將體育運動融入了城市基因,構建了“城市10分鐘體育圈”“農村10里體育圈”,舉辦了“羊城運動匯”及體育節系列活動、“百縣千鎮萬村”系列賽等,持續推動著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落實。
當參與辦好“全國運動會”的歷史機遇再一次選擇廣州時,廣州正全力以赴時刻準備著。廣州還將引進國際頂級體育賽事,包括積極引進羽毛球、賽馬、冰雪、電競、帆船、戶外運動等具有社會基礎、發展前景和國際影響力的重大賽事;打造一批自主IP賽事,如廣州馬拉松賽、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廣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廣州南沙國際帆船賽、廣州100越野賽、廣州“精彩100”羽毛球擂臺賽等本土IP品牌體育賽事。
2024年以來,廣州已舉辦69場省級以上賽事,群眾體育賽事活動262場。圓滿舉辦第42屆“省港杯”足球賽廣東主場賽事,有效促進粵港兩地足球交流和文化傳承。成功舉辦2024年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共有境內外的111支隊伍、近4000名運動員參賽。
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競逐激烈。
辦好大型體育賽事是廣州的信心和實力,“廣州馬拉松賽”已成長為國際田聯金標賽事、最具傳播影響力賽事、國家體育旅游精品賽事,被國際田聯譽為“世界榜樣”。接下來,廣州將高標準籌辦好2025年世界田聯接力賽,爭取引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頂級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