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食在廣州”的前世今生
廣式早茶、廣式月餅、廣式臘味、廣式涼茶……“食在廣州”四個字背后,既是一份獨特的舌尖滋味,也為廣州延伸出一個產值過千億元的食品工業。
如今的廣州,不僅擁有王老吉、廣州酒家、珠江啤酒、燕塘乳業等一批全國乃至全球知名企業和品牌,同時還吸引了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瑪氏箭牌糖果等外資食品巨頭落戶。如果要追溯一下這份雄厚的廣州“食(實)力”源頭在哪,不妨將時針撥回清末光緒年間,一段“食(時)光”之旅將讓我們一窺“食在廣州”的“前世”與“今生”。
陶陶居:廣州最古老的茶樓之一
據公開報道,清朝光緒年間,廣州西關有座大戶人家的書院,名叫“霜華書院”。1880年,書院換上“葡萄居”的招牌,兼營茶市。后來,一名姓陳的老板接手葡萄居,把茶樓改名為“陶陶居”。據說,維新思想家康有為于1891年間在廣州創辦“萬木草堂”期間,也常到陶陶居品茗消遣,現在陶陶居的招牌就是他的筆跡。
1925年,全新的陶陶居正式開業。創辦人陳伯綺作為清末大儒南海朱九江再傳弟子,結交了一班文人雅士,令陶陶居成為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最著名的莫過于魯迅,他在1927年3月的日記里寫道:“18日,雨。午后,同季市(許壽裳)、廣平往陶陶居品茗。”
1949年后,陶陶居經過幾次改建,名號也幾經變換,曾改名“東風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陶陶居重新掛上老招牌,正式復名。2012年,廣州陶陶居食品有限公司成立。2019年,廣州酒家集團全資并購陶陶居公司,陶陶居總店修復改造工作啟動,按“修舊如舊”原則,復原1925年民國時期的陶陶居外貌。2021年2月,位于廣州西關第十甫路的陶陶居總店修繕后重新開門迎客,成就了廣州老字號的一段佳話。據2024年9月廣州市國資委發布的《2023年廣州國企老字號白皮書》,陶陶居入選廣州國企老字號活力品牌30強,并名列“榜眼”。
蓮香樓:被譽為“蓮蓉第一家”
創建于清光緒十五年(1889)的蓮香樓,迄今已有135年的歷史。早期是廣州城西關專營糕點美食的連香糕酥館。當時的西關人家講究飲食,店里有著精湛手藝的制餅師傅陳清儉苦苦思索如何改進制餅工藝,有一次從蓮子糖水的香味中觸發了靈感,嘗試用蓮子來制作餅點餡料,結果大受歡迎,做成了最早的蓮蓉糕點,這也被視為“廣式月餅”的起源。
光緒三十四年(1908)連香糕酥館被廣州“茶樓王”譚新義收購,取名“連香大茶樓”。宣統二年(1910),翰林學士陳如岳品嘗蓮蓉食品后,有感于蓮蓉獨特的風味,提議給“連”字加上草字頭,手書“蓮香樓”作為招牌。據說現在“蓮香樓”三個大字,便是這位學士的手跡。
一百三十五年來,蓮香樓制作的蓮蓉食品,進入千家萬戶,被譽為“蓮蓉第一家”。1918~1928年間,蓮香樓先后在香港和九龍地區最繁盛的地段皇后大道中、旺角開辦了兩家分店。進入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春雨,吹遍南粵大地,蓮香樓也獲得了新生。
進入新世紀,蓮香樓迎來了具有特殊意義的時刻。2006年,蓮香樓被商務部認定為第一批“中華老字號”。也是這一年,廣州加快了國資改革步伐,包括蓮香樓在內、曾屬于廣州飲食服務企業集團(廣州市國資委下轄企業)的一批老字號被拿出來拍賣轉制。
改制后的蓮香樓迎來新變化,門店數量從原來的6家增加到2022年的30多家,后來又在番禺興建大型現代化的蓮香樓食品工業園,在市內多個地段落子開設門店,并且開始大力拓展線上市場。2024年9月,蓮香樓和陶陶居一樣入選廣州國企老字號活力品牌30強。
蓮香樓和陶陶居一直吸引大量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