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魅力廣州 > 文化廣州

百年古橋韻 清廉銘于心

  • 聽全文
  • 2022-03-29
  • 來源: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探尋廣州市區現存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石橋背后的故事

  廣州,一座有著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歷史遺存豐富,一磚一瓦,一街一巷,皆藏典故。為講述廣州歷史文物中蘊含的清廉故事,展示廣州優秀傳統廉潔文化,圍繞廣州市十一個區的廉潔文化資源,廣州市紀委監委宣傳部聯合廣州日報推出“穿越”系列微視頻、創意海報等多款線上產品,打造廣州廉潔文化移動課堂、舉辦廉潔文化展覽等線下活動,帶您在鑒古知今中學習廉潔文化,筑牢廉潔自律防線。

  一座古橋,就是一段歷史;一座古橋,就是一方文化。您知道廣州市區現存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石橋嗎?它就是坐落在海珠區曉港公園內的云桂橋。

  云桂橋迄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全長32.2米、寬3.38米,形態古樸,造型精巧,由花崗巖石砌成。1993年8月被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今日,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座四百多年的古橋,聆聽歲月承載的清廉故事。

  石橋始建者清廉敢言與海瑞齊名

  走進曉港公園東門,沿著兩旁郁郁蔥蔥的古樹前行數十米,一座古色古香的三孔石梁橋映入眼簾,這便是云桂橋。

  關于云桂橋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時期,始建者正是與海瑞齊名的名臣何維柏。

  “何維柏一生為官清廉,正直敢言,不畏權貴。”據海珠區文物博物管理中心專業技術人員劉翀介紹,何維柏曾任監察御史,因為上奏彈劾大學士嚴嵩惡行而獲罪。被削職為民后,他返回廣州,隱居于南郊小港,但他并沒有就此頹廢,而是以“天山”自勉,把自家居室改名“天山草堂”,并建“天山學院”聚徒講學。

  那時,通往“天山草堂”只有一座小木橋,由于年久失修,每逢雨天學生們過橋很不安全。為方便學生們來往求學,何維柏出資將小木橋拆除,修建了一座石橋,因其地處小港,俗稱“小港橋”。

  隆慶元年,何維柏奉召復職,萬歷年間晉升為吏部左侍郎,這時他已是花甲之年,但剛正不阿的作風,仍不減當年,他向皇帝直言善諫,揭露了許多時弊,尤其是反對賣官鬻爵的行為,因不愿與貪官污吏同流合污,何維柏辭官返鄉,繼續在他的“天山草堂”講學,深得鄉民愛戴,他教的學生當中半數中了舉人,還有十余人中了進士。

  為紀念何維柏的功績,鄉民在小港橋頭建“云桂發祥”牌坊。宣統三年,鄉里士紳出資重修小港橋,將其更名為“云桂橋”。

  為何取名“云桂”?劉翀解釋道,“云,取自平步青云,桂取自蟾宮折桂,表達了考試高中,致仕為官的意思,是對讀書人考取功名的美好祝愿,同時也是為了紀念何維柏為當地培養了很多人才。”

  石橋激勵后人傳承弘揚崇廉尚潔美德

  “只要有空,我都喜歡和家人來這座古橋走走,幽古思今,激勵我們前行不止。”海珠區江南中街道原文化站站長陳廣全感慨道。

  每年暑假,陳廣全和家人都熱衷參加在曉港公園開展的廉潔文化主題活動,“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讓我們進一步了解清廉文化, 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擅長書法繪畫的他,還和協會隊友們一起手繪了多幅云桂橋畫作,“我們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云桂橋,知曉古橋背后的故事。”

  為了弘揚清廉文化,在云桂橋對岸,還修建了一座“清竹園”,何維柏的石像雕塑也矗立于此。據海珠區紀委監委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清竹園以廉潔文化為主線,借助何維柏宣廉講學的歷史文化資源以及園內固有的青竹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形成。清竹園內,分別設有清風長廊、靜觀書屋、廉政石藝、蓮花畔道、清風墨韻等景觀節點,以石藝、書畫、宣傳欄、書屋等多種表現形式展示名人廉政故事、清廉詩詞、廉政寓理等內容,旨在讓人們在欣賞游玩時,也能得到崇廉尚潔的教益,休憩的同時涵養心靈。

  輕風過處,竹徑蕭蕭,四百多年過去了,如今的云桂橋,已成為一座精神豐碑,它承載了石橋始建者明以修身、耿直不阿的清廉品質,激勵鞭策著一代又一代人。

  人物介紹

  何維柏(1510年—1587年),字喬仲,號古林,明代廣東廣州府南海縣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考取進士,歷任監察御史、大理寺少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吏部左侍郎、南京禮部尚書等官職。著有《易學義》《禮經說》《太極圖解》《天山草堂存稿》及《陳子言行錄》等書,后世學者稱其為古林先生。何維柏一生為官清廉,正直敢言,曾經參奏大學士嚴嵩等,萬歷十五年(1587年)病逝。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