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口美味吃出一城回憶
一煲牛骨牛雜煲,傳承了4代人的手藝,每天新鮮燉煮的牛雜、牛腩、牛肚、牛腸、牛筋,成為廣州人秋冬季的“小確幸”。而溏心蘿卜要經嚴格選種,還要經40天以上晴天曬制,一碗溏心蘿卜花膠燉豬??,味道甘美,一碗入口,舌底立即生津回甘。可以說,這是廣州人獨有的煙火味。
10月中旬,秋風初起,廣州漸漸感到一絲涼意,這時候,“老廣”總會盼望著一碗熱騰騰的老火靚湯,又或者是一煲滾燙的牛雜煲。
牛雜是廣州最負盛名的美食之一。位于廣州天河體育西橫街的一家食店食客絡繹不絕,其主打的菜式廣式牛骨牛雜煲,采用壓、燜、炆等粵式核心烹飪技法精制而成。
牛骨牛雜煲每天新鮮燉煮。
“廣式牛骨牛雜煲”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龔世紅認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非遺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是為了讓生活記憶流傳下去。” 要認識牛骨牛雜煲,可以從一碗湯開始。龔世紅為了紀念他109歲的奶奶,研發出“百歲奶奶牛骨湯”。此湯用手臂般粗的牛骨慢火泡出,加入牛骨髓,以及紅棗枸杞等食材,可以養胃祛濕。一碗牛骨湯入口,不僅可以喝出記憶中的味道,也能“喝出百年的用心”。
溏心蘿卜花膠燉豬??里溏心蘿卜產生的特殊香氣,比新鮮蘿卜更加濃郁。
和接地氣的牛骨牛雜煲不同,溏心蘿卜則有點“門檻”。溏心蘿卜制作技藝傳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出身番禺美食世家的何觀潮發展出以溏心蘿卜為主料的系列靚湯。溏心蘿卜制作技藝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古代防腐技術條件下,打破了蘿卜必須切開用鹽腌制的傳統,實現原條蘿卜無鹽加工,成品可久藏三十多年,是廣東的蘿卜傳統加工技術史上一大創造。但是由于古代技術條件所限,蘿卜無鹽加工風險大,成品率較低,所以這項傳統技藝也只是作為世家大族的家傳世藝傳承。
雖然制作技藝不同,但無論是牛骨牛雜煲,還是溏心蘿卜,帶給食客的都是一份記憶中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