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魅力廣州 > 文化廣州

“三塔”輝映廣交會展館 見證廣州“海絲”乘風破浪

  • 聽全文
  • 2023-04-16
  • 來源: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第133屆廣交會正在隆重舉辦,萬商云集的盛況再現。琶洲港澳客運碼頭也于近日開始試運營,此后從琶洲到香港國際機場約2小時即可直達,為往返香港國際機場的國際會展客商帶來極大的便利。

  廣交會展館位于赤崗塔和琶洲塔之間,從琶洲港澳客運碼頭出發的高速客船,一路奔向出海口,還會看到蓮花塔。

  蓮花塔、琶洲塔和赤崗塔這“三塔”,雄踞于珠江航道已400余年,曾持續數百年為往來商船提供航標指引,見證了廣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的無限繁華。

  如今,“三塔”與廣州塔、廣交會展館等同立珠江畔,一起再續廣州對外貿易更加發達的未來。這一帶也不斷出現世界眺望廣州的“文化地標”,是廣州向世界介紹自己的亮麗名片。

  明代中后期集中建塔,是“海絲”文化重要遺跡

  十三行時期,美國商人亨特在廣州生活多年,寫下《舊中國雜記》。他在書中這樣描述:“外國人溯江而上前往廣州,過了虎門以后,往往會被沿途看到的幾個高聳的寶塔所吸引……離廣州最近的一座被外國人稱為磨碟砂涌塔,得名自流過它所在的小丘下的一條珠江支流。另一座是黃埔塔。還有一座塔在二道灘旁的山丘上。在城墻內的‘五層樓’上,盡管相隔30英里的距離,都能清楚地看到這個塔。”亨特所說的磨碟砂(沙)涌塔就是赤崗塔,黃埔塔實際是黃埔古港附近的琶洲塔,“二道灘旁的山丘上”的那座高塔就是蓮花塔。

  廣州自古是繁華商埠,海上貿易十分活躍。大約400年前,每年有近百艘外國商船漂洋過海,進入珠江口后沿江北上,在蓮花塔、琶洲塔的指引下,一路來到廣州城下的黃埔古港;接著,外商會換乘接駁船,在赤崗塔的導航下,直抵十三行。

  據悉,這三座古塔的修建時間集中在明代萬歷年至天啟年間,相隔不過40年。

  明代,人們為何熱衷于修建“三塔”呢?據史料記載,他們認為,以珠江廣州河段而論,白鵝潭一帶是入水口,被認為是“天門”;琶洲一帶是出水口,被認為是“地戶”。珠江水的出口地勢低平,兩岸沒有高山“關鎖”水口,會造成“生氣外泄”,需要“建塔”來彌補。人們在廣州城東南方修建了琶洲塔和赤崗塔,這兩塔成為“越之東門”;沿珠江向東南,建蓮花塔“以束海口”。

  古人深信,這三座氣勢恢宏的高塔,巍然矗立在珠江邊,“全粵扶輿之氣乃完且固”。如果說羊城是一艘乘風破浪的大帆船,那么雄踞珠江的“三塔”則蘊含著當時廣州人對故土風調雨順、萬事如意的期待。省情專家陳澤泓認為,這正是廣州海上交通發達,廣州人商業意識濃厚的體現,也可以說是海洋文化的一種表現。

  這三座古塔的風格基本一致,而且分別位于珠江航道上的關鍵位置,客觀上起到了導航的作用,成為廣州“海絲”文化的重要遺跡。

  赤崗塔建成于1627年,是“三塔”中最晚建成的寶塔。如果外商乘船從廣州城里順江南下,赤崗塔便是“三塔”之首。

  赤崗塔的轉角位均雕刻著人形托塔力士,有些雖因風化而模糊不清,但其生動神態仍依稀可辨。他們大多半蹲,用雙手或單手向上發力,托住塔柱。這些托塔力士大多穿戴明代服飾,但長相比較像外國人。廣東文物考古專家尚杰曾經表示,這些雕塑帶有“金剛力士托塔,建筑才能穩固”的寓意,但更多是為了美觀。本地文人學士主持修建的塔,卻讓外國人來托塔,表明赤崗塔是明清廣州海外貿易和中西文化交融的歷史見證。

  赤崗塔以東約5公里有琶洲塔。琶洲塔建成于1600年,是“三塔”中最早建成的。

  琶洲塔以東的江面是外商船只停泊地——黃埔泊地。根據明代學者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當時來到廣州的遠洋商船和來自閩浙的舟楫,多停泊于此。受季風與洋流影響,每年8月~9月,各國商船乘著東南信風駛入黃埔泊地,次年2月左右,這些商船又乘著西北信風離開。在為期約5個月的貿易季節,所有外國商船停泊在黃埔水域,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開啟了廣州“一口通商”的時代,黃埔泊地迎來了最為繁盛的貿易圖景。根據《粵海關志·市舶》一書,從乾隆十四年(1749年)至道光十八年(1838年),有近5000艘外國商船來華貿易,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哥德堡號。因此,在“三塔”中,琶洲塔在當時外商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是最直接見證廣州海外貿易繁華的寶塔。

  蓮花塔建成于1612年。坐落于珠江入海口的蓮花塔,是前來廣州的古代外國商船進入珠江口后見到的第一座塔,故有“省會華表”之稱。

  蓮花塔見證了近代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的歷史。雖遭受外敵炮轟以及長期的自然風化,但蓮花塔仍屹立400余年不倒。登塔遠眺,既能感受到近代的民族屈辱,又能領略到古代海上絲路的繁華與如今大灣區的勃勃生機,昔日的苦難與今時的輝煌,皆蘊藏于一塔之內。

  向上“生長”,廣交天下

  再續廣州對外貿易更加發達的未來

  自秦漢起,廣州就是中國與世界各國友好往來的重要門戶。因此,歷代選址修建高塔時,都會考慮古塔兼作航標的功能。廣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三塔”是明證。

  如今,來自外國的遠洋船只,如果按照400多年前的航道路線進入廣州,它們在珠江入海口看到的,不只蓮花塔,可能還有遠遠的高聳入云的廣州塔。一路前行,經過琶洲塔、赤崗塔,在廣州塔下,仰望之余一定會驚嘆于它的雄偉與獨特。

  “三塔”都是高約50米,八角樓閣式,而廣州塔建筑總高度為600米,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三高旅游觀光塔。

  廣州塔屹立在廣州新城市中軸線與珠江景觀交匯處,與海心沙和珠江新城隔江相望。廣州塔建成于2009年,2010年9月底正式對外開放,曾榮獲眾多海內外建筑大獎,是世界鋼結構建筑中具有時代性的標志性建筑。

  歷史上的摩天建筑都很陽剛,棱角分明,簡潔沉重,而廣州塔的設計曲線輕盈,宛如少女的纖纖細腰。廣州塔的建筑體型獨特,平面功能復雜,結構體系特殊,與世界同類高塔相比獨一無二。廣州塔兩頭大中間細, 格子式結構底部比較疏松,向上到腰部則比較密集,腰部像編織的繩索,呈現“纖纖細腰”,再向上格子式結構放開,由逐漸變細的圓錐形鋼管結構柱支撐,這也是很多人喜歡把廣州塔昵稱為“小蠻腰”的原因。

  廣州塔于2010年加入世界高塔聯盟,并作為重要一員活躍其中,積極發起、參與了多場國際交流活動,借迷人身姿和璀璨燈光向世界講述廣州故事、中國故事。

  2019年9月7日,由廣州塔承辦的2019世界高塔聯盟年會在廣州開幕。世界高塔聯盟主席、柏林塔首席執行官克里斯提娜·奧表示,“廣州塔是一座偉大的高塔,時隔這么多年再次來到這里,我感受到這座城市的變化,有很多令人驚嘆的新建筑,也了解到廣州是一座世界領先的城市。”

  造型如此獨特的“小蠻腰”廣州塔是獨一無二的,世界上沒有一座建筑或高塔與廣州塔相似。

  塔,向上“生長”,廣州“廣交天下”的心氣更加博大。“三塔”與廣州塔、廣交會展館等同立珠江畔,一起展示廣州“海絲”的傳承與發展,一起再續廣州對外貿易更加發達的未來。

廣交會場館航拍

  如今面朝珠江、位于赤崗塔和琶洲塔之間的廣交會展館,多年來一直在述說著中國開放和發展的故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為加強商品流通,考慮廣州毗鄰港澳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對外貿易歷史,在珠江北岸十三行的舊址(今文化公園)創設“華南土特產展覽交流大會”,這便是廣交會的前身。1957年,國家批準在廣州舉辦一年兩屆的廣交會。

  66年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廣交會從未間斷,成為世界了解中國、認識中國的一扇重要窗口。

  第133屆廣交會正在舉辦,據介紹,本屆廣交會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屆,線下參展企業有3.4萬多家,再現萬商云集的盛況,充分證明了廣交會的魅力,證明了中國制造、中國產品和中國品牌的魅力。

  此外,琶洲港澳客運碼頭于近日投入試運營,此后從琶洲到香港國際機場大約2小時即可直達,為往返香港國際機場的國際會展客商帶來極大的便利。一站式“海天聯運”出行服務,由琶洲乘船出發、香港乘機通往全世界……

  當客商乘船從琶洲港澳客運碼頭出發,和400多年前一樣,一路也會看到琶洲塔、蓮花塔。滄海桑田,廣州對外貿易的發展不斷向前。

  驚艷400余年,

  “三塔”和新文化地標一起展現廣州魅力

  400多年后的今天,交通發達、方式多元,“三塔”航標的功能弱化,人們更在意的是它們作為文化地標的歷史內涵。

蓮花塔

  2000年,蓮花山被定為廣州市歷史文化保護區,蓮花塔成為廣州市首批歷史文化保護對象。目前,蓮花塔是“三塔”中唯一一座允許游人登頂的古塔。蓮花塔也是一座“文塔”,塔內供奉著孔子像。如今,仍有很多高考學子或希望學業有所成就的人來到這里祈福。

  進入21世紀,以琶洲塔為核心的琶洲塔公園浮出水面。公園構圖以塔為中心,結合地形,有意識地塑造出琵琶造型,這一造型既取材于琶洲島的人文歷史,又隱含了“珠江上飄來的風”之意,同時與會展中心優美的形體相吻合。

琶洲塔

  琶洲塔公園是廣州國際會展中心的三大配套公園之一,“古塔巍巍,琶韻有新暉”的美景見證著“海上絲路”的輝煌歷史。

  1989年,赤崗塔被確定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廣州亞運會開幕前夕,赤崗塔被裝扮一新。每到夜晚,華燈璀璨,赤崗塔就會與不遠處的廣州塔組成古今雙塔競相爭輝的美景。

赤崗塔

  400多年前,“三塔”是外國人了解廣州最直觀的“文化地標”,是廣州向世界介紹自己的名片。如今,這一帶不斷出現世界眺望廣州的“文化地標”。

  廣州新中軸線文化“四大館”,除廣州文化館外,廣州美術館、廣州科學館、廣州博物館均在廣州塔以南地塊,臨近赤崗塔,位于廣州城市新中軸線的核心位置。

  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新館項目已進入最后沖刺收尾階段,力爭今年5月底全面完工。據廣州美術館官方消息,廣州美術館新館計劃年內開放。

  廣州美術館是國家重點美術館、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豐富,珍品薈萃。經過此地,一朵“盛放的英雄花”便映入眼簾,玻璃外墻立面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甚是壯觀。新館主樓建筑外形為一朵盛開的英雄花,由4面12片“花瓣”構成。走近一看,每一片“花瓣”都是由一塊塊魚鱗狀的玻璃拼接而成。值得一提的是,玻璃幕墻不僅好看,而且全是太陽能光伏玻璃,綠色環保。

  去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2022年國家旅游科技示范園區名單,廣州塔旅游區榮登榜單,成為廣東省唯一入選景區。

  廣州塔是廣州令人矚目的一張城市名片。因為高度夠高,在廣州許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從各種角度拍攝廣州塔已成為大家的日常喜好,廣州塔是無數人朋友圈的“主角”。

  站在廣州塔488米戶外觀景平臺,廣州的全貌一覽無遺:廣州的“城市客廳”花城廣場上,坐落著廣州大劇院、廣州圖書館等文化場館;二沙島上,人們走進廣東美術館、星海音樂廳,漫步藝術天地;廣州文化館古色古香,備受青睞。此外,還有廣州美術館、廣州科學館、廣州博物館、赤崗塔、琶洲塔……時代不斷變化,伴隨著廣州的文化設施建設加速駛入快車道,廣州城市的文化名片也在不斷出現更多的亮點。

  城市的文化設施最終、最大的受益者是在這座城市中生活、工作的人。它們是凝聚人心、激發活力的文化節點,是增進城市競爭力的基礎設施。隨著文化設施建設的全面提速,廣州文化的未來發展讓人充滿期待。

  培育城市文化,必須連接城市的古今歷史,發掘具有本土文化特質的人文歷史精神。“三塔”已驚艷400余年,默默見證著廣州的發展。它們也將和后起的文化地標一起,向世界展現廣州這顆南國明珠的無限風光和魅力。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