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巢曾孫向十香園紀念館捐贈六件“二居”等名家作品
5月11日下午,“居汝明、趙荇芬伉儷捐贈儀式”在廣州市海珠區(qū)十香園紀念館舉行。據(jù)悉,此次捐贈作品共六件,包括居巢《魚》《古泉七弟試仕粵西》,居廉《葡萄昆蟲圖》《綺蘭女史小影》,容祖椿《隔山老人小影》,黃士陵《筠清館金石錄二銘》,均是首次曝光的名家作品,尤其是居巢作品,存世稀少,十分珍貴。
居廉《綺蘭女史小影》
容祖椿《隔山老人小影》
居巢與其堂弟居廉在中國近代美術(shù)史上合稱為“二居”,被譽為近代嶺南繪畫祖師。高劍父、陳樹人等人曾深得居廉真?zhèn)鳎⒃诖嘶A(chǔ)上融會古今,創(chuàng)立了著名的嶺南畫派。
臨終托囑將祖?zhèn)鳟嬜鳠o償捐贈回十香園
居汝明(1933-2016)為居巢曾孫,深得家傳,擅長水彩、素描及國畫,原定居于澳門,后于上世紀八十年代舉家移民至美國,1988年在夏威夷中華文化廣場舉辦個人畫展。此次捐贈的六件作品原由居汝明母親珍藏,其去世后傳至居汝明。居汝明也將其作為傳家寶一直妥善保管,直至彌留之際與夫人趙荇芬共同決定將作品無償捐贈回故土十香園。
據(jù)十香園紀念館工作人員介紹,此次捐贈是一次機緣巧合。今年4月,嶺南畫派大師趙少昂之子趙之泰、南天畫會盧清遠、陳玉華及一眾學員從香港專程到廣州祭拜趙少昂,在原高劍父紀念館館長張立雄的引薦下到十香園紀念館參觀并合影留念。后來盧清遠老師將有關(guān)照片上傳至網(wǎng)絡(luò),被其畫友蘇炳江無意間發(fā)現(xiàn),遂將信息傳告居氏后人,于是促成了此次捐贈活動。
居汝明夫人趙荇芬女士因身體原因不能親自回到廣州,為表達其感謝之情,特托囑蘇炳江手寫三封感謝信。分別致謝盧清遠、陳玉華兩位老師及海珠區(qū)有關(guān)部門,除了感謝社會各界大力促成捐贈一事外,還希望六件傳家寶能重現(xiàn)于公眾,助力推動國粹文化的交流和薪傳。
六件捐贈作品極具藝術(shù)與歷史價值
本次捐贈的作品中,居巢所作的《魚》,線條流暢舒展,設(shè)色濃淡相宜,清雅脫俗,為典型“居派”畫風;《古泉七弟試仕粵西》是居巢為即將赴廣西游歷的堂弟居廉而作,比較有趣的是,詩文為居巢初草,終稿見于《今夕庵詩鈔》中的《送古泉弟廉赴官桂林》,表現(xiàn)了堂兄弟間親切而真摯的感情;居廉《綺蘭女史小影》畫的是居廉家眷綺蘭女士,高劍父曾在1949年9月22日《中央日報》中發(fā)表的《居古泉大師廿二周年誕辰紀念特輯》中記載:“師年七十有八卒,葬后村潘阮崗。淑配倚(同‘綺’)蘭,嗣子名槎,女名少蘭”,從這幅作品中眾多居廉友人的題跋中不難發(fā)現(xiàn)居廉對此作極其重視和珍愛;居廉《葡萄昆蟲圖》師法自然,兼工帶寫,賦色華艷,將居氏“撞水、撞粉”法與沒骨花鳥畫法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應(yīng)為居廉成熟期代表作之一;容祖椿《隔山老人小影》為居廉弟子容祖椿所臨摹的作品,容氏字仲生,號自庵,廣東東莞人,李建兒曾在《廣東兩畫人——黎簡與居廉》中提及“(容祖椿)久侍古泉(居廉)丹青筆硯間”,此幅作品線條簡潔,一老一少相映成趣,極富古韻,描繪了晚年居廉的形象;《筠清館金石錄二銘》作者為黃士陵,字牧甫,號倦叟,為晚清時期書畫篆刻家,篆刻“黟山派”的開宗大師,該作品原為黃士陵為邱誥桐(字仲遲,廣東順德人,工詩,所居曰“邱園”)所作,一定程度上證明居氏與黃仕陵、邱誥桐等人之間的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