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紅色血脈是中國共產黨政治本色的集中體現,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力量源泉。”
——2021年6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span>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
盛夏時節,廣州草木蔥蘢,滿城花開熱烈。
100年前的6月12日至20日,在那段燦爛的盛夏時光里,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加快了國共合作的步伐,揭開了轟轟烈烈大革命的序幕,掀開了中國革命嶄新的一頁。
穿越百年歷史風云,紅色力量涌蕩在這片英雄地?;赝^往的奮斗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我們心潮澎湃,我們豪情滿懷!紅色是英雄城市最亮的底色,我們當賡續紅色血脈,傳承英雄志氣,繼續在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領頭羊和火車頭作用,以新擔當新作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州實踐。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館長朱海仁:
中共三大開創統一戰線先河
1923年4月,中共中央從上海遷駐廣州。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廣州東山召開。中共三大之后,國共兩黨攜手合作,還舉辦了黃埔軍校、農民運動講習所等,培育起大批革命骨干。
那么,如何理解中共三大召開的歷史意義?我們聽聽專家的說法。中共三大確定的統一戰線方針為中國共產黨走上更加廣闊的歷史舞臺、為黨的成長壯大創造了條件,成為中國共產黨奪取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館長朱海仁介紹:“中共三大確立了國共黨內合作統一戰線的方針,促成了國民黨一大的召開和首次國共合作的建立,開創了統一戰線的先河,第一次把馬克思主義的統一戰線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了由‘社會革命’向‘國民革命’的轉變、由‘聯合戰線’向‘黨內合作’的轉變,中國共產黨由此走上了群眾性政黨的發展道路,開啟了中國大革命的歷史新時期?!?/p>
在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基本陳列中,我們還能看到中國共產黨黨員隊伍的發展壯大:由中共三大時的400余人,發展到1927年中共五大時的57000余人。
書寫革命史的光輝一頁
鐫刻英雄城的閃光印記
行走在廣州市越秀區新河浦路上,在眾多風格各異的歐式小洋房中,三棟中西合璧的老式建筑最是引人駐足,中間那棟便是中共中央機關舊址——春園24號。1923年,中共中央在這里籌備召開中共三大。而在此附近,原本坐落著一幢兩層樓的小房子,百年前正是中共三大的會址,數十名意氣風發的黨代表就是在這里激揚青春、共謀未來,度過了九個極不尋常的日夜。
歷史常常以驚心動魄留下深刻印記。1923年2月,由于京漢鐵路工人罷工慘遭北洋軍閥的殘酷鎮壓,剛遷到北京不久的中共中央機關遭到北洋軍閥迫害,多名重要負責人被通緝。中共中央在當年3月遷回上海展開工作,但上海的環境也不容樂觀??紤]到廣州的政治環境和各方面條件,同時為了便于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聯系接觸,推進國共合作,1923年4月,中共中央從上海遷駐廣州,中共三大隨之在廣州召開。而當時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們分批秘密赴粵,需要克服種種艱難險阻才能齊聚廣州。
歷史也常常以波瀾壯闊寫下厚重篇章。為期九天的中共三大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一共通過了13個文件和決議,創造了很多黨史上的“首次”:首次修訂黨的章程;首次制定《中國共產黨黨綱草案》;首次在黨的代表大會閉幕會唱《國際歌》;首次在黨的代表大會提出在中國實行國民革命……回望這段歷史,中共三大確定以國民革命運動為黨的中心工作,決定采取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方式實現國共合作,解決了中國革命發展中的重要問題,推進了中國革命的進程。大會正式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有力推動黨和革命力量迅速壯大,成為黨建設群眾性的無產階級政黨的新起點。
歷史選擇了廣州,英雄城市在大時代中脫穎而出。
這是唯一一次在廣州召開的全國黨代表大會,廣州成為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首發地和試驗田。國共合作后,以廣州為中心,匯聚了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革命力量,形成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革命新局面。在大革命時期,農講所、黃埔軍校、東園(省港罷工委員會)、中山大學等“地標”令各地革命青年衷心向往。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瞿秋白、周恩來、劉少奇、陳延年、張太雷等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人物,都在廣州留下了足跡。
熱土孕育著品格,紅色基因植根英雄城市并煥發光芒。
時間是偉大的書寫者,見證不凡的征程,記錄走過的足跡,寫下歷史的華章。一世紀風雨兼程,幾多載革命風云,書寫了英雄城市彪炳史冊的光輝篇章,深深根植和注入了澎湃涌動的紅色基因與紅色血脈。中國近現代史中,廣州英雄輩出,在紅色革命中勇立潮頭。1923年中共三大召開后,1924年至1926年,在廣州舉辦了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了大批農運骨干;1925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場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席卷廣州和香港兩地;1927年,廣州起義在此發動……紅色成為廣州這座城市鮮明的底色,英雄品格點亮廣州這座城市耀眼的光輝。作為中國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廣州擁有眾多革命史跡,革命資源富集厚重?!坝⑿鄢恰币宦纷邅?,一座座紅色遺址,一個個歷史物件,無一不凸顯這座英雄城市的品格,無一不講述這里的光榮革命傳統和深厚紅色基因。
100年前召開的中共三大,書寫了中國革命史光輝的一頁,鐫刻著紅色英雄地閃光的印記。風從珠江上拂面而來,歷史激蕩的風云變幻和百年前的崢嶸歲月,仿佛真真切切地流淌在眼前。
元宇宙、劇本游講述百年故事
“春園26號”將迎來保護利用
方過芒種,艷陽高照。廣州市越秀區恤孤院路3號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內外,游人如織,秩序井然。對于這座建筑面積2305平方米的紀念館來說,如此景象再平常不過。自從2021年6月改擴建竣工以來,這里就成為了廣州最知名的紅色文化地標之一,吸引市民游客前來接受黨史學習教育。
100年前的今天,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東山召開。當時的會址四周都是稀稀疏疏的民居和洋房,北邊是逵園,南面由恤孤院路連起春園,西邊屋后是瓦礫堆和荒草地,東邊門前的不遠處則是簡園。就在這種不起眼的環境中,熱情澎湃的中共三大代表們作出了重要的決議,將中國革命的進程推進了一大步。
如今,在新河浦亮麗的洋樓群中,莊嚴典雅的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卓然而立,綻放著璀璨的光芒。在不久前,“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歷史陳列”還獲得了“第四屆廣東省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獎。
打造系統立體的紅色文化產品矩陣
展覽、講座、研學、劇本游、微視頻、學術研究、元宇宙展示、朗誦情景劇、歷史文獻紀錄片……當下,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已經形成了系統的、豐富的紅色文化產品生產傳播矩陣。同時,“三大百年”百場巡展、實景課堂“紅盒子進百?!钡软椖窟€將在今年走出廣東,在更廣闊的空間里發揮影響力。
學生正在觀看中共三大“三大百年”百場巡展
今年,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還將聯合廣州市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廣東省演出有限公司共同創作舞臺話劇《春園·1923》,聯合廣州市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廣東廣播電視臺打造廣播劇《廣州1923》,攜手廣州市話劇中心推出話劇《劇“說”廣州青春》,讓紅色史跡在舞臺上“活起來”。
5月18日,在“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還專門開放紅色劇本游《前往南方的號召》“5·18”專場,在微信公眾號上招募玩家。這個活動很快吸引了不少市民參與。市民紛紛走進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在紅色劇本沉浸式體驗中,他們不僅需要更換服裝、使用道具,還要思考線索指引,從環環相扣的劇情中感受歷史的溫度、致敬光輝歷史。
市民體驗紅色劇本游《前往南方的號召》
此外,各種科技手段也逐漸頻繁地應用于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中。今年,還利用AR技術和元宇宙概念構建中共三大會議虛擬數字化場景,推出“中共三大會址AR元宇宙展示”,結合虛擬現實技術讓觀眾了解中共三大會址建筑,人機交互這一功能讓觀眾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宛若置身于中共三大會議之中。
今年5月初,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舉辦的“點燃理想之光”青少年教育活動之一——“新時代的東山”主題研學也吸引了不少學員報名參加。他們通過訪談獲取不同群體對中共三大會址遺址、中共中央機關舊址春園及東山社區文化的認知狀況,觀察并記錄東山主要的紅色坐標及其他老建筑,調查人們對于東山口社區改造的看法。通過了解崢嶸歷史與新時代風貌,參加此次活動的青少年深刻地體悟到跨越時代的精神偉力。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館長朱海仁也表示,下一步還將結合研發成果開展研學等多樣化的活動。
學生在參加中共三大“點燃理想之光”青少年主題研學
除了各種文化活動,圍繞黨員群體的“奮進信仰之路”教育項目正在打造中,《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圖錄》《中共三大歷史文獻資料匯編》《中共三大專項調查資料匯編》《中共三大研究》(第一輯)的出版工作已列入日程。
從曾經故址難覓的會址,到不斷豐富的紀念館,中共三大的歷史記憶變得越來越具象和清晰。未來,這座紅色文化的殿堂,也將隨著研究的不斷推進、材料的愈加豐富,變得更立體、更深入人心。
準備啟動“春園26號”的修繕利用工作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為市民游客帶來了豐富的紅色文化活動。此外,朱海仁介紹,接下來,將推進“春園26號”的保護利用。
“春園26號”即將迎來保護利用
新河浦路26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共三大會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蘇聯顧問鮑羅廷、加倫的居住辦公場所,孫中山、廖仲愷、周恩來等曾來此共商大革命工作。1923年10月,蘇聯顧問鮑羅廷來到中國,入住“春園26號”東房。據屋主黎福俊、黎母描述,“1923年蘇聯顧問加倫、鮑羅廷曾在二、三樓居住……”在春園26號樓三樓客廳,來自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同志們經常開會到深夜。不僅如此,孫中山曾坐電船來到“春園26號”找中共中央領導人和鮑羅廷開會研究國共合作問題。而鮑羅廷在“春園26號”居住到1924年初,才遷至廣州東較場鮑羅廷公館居住。今年,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已經對“春園26號”完成收購,并準備啟動修繕利用工作。
從紅色資源中汲取前進動力
弘英雄之氣推進高質量發展
“理想之光不滅!”在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講解員現場朗誦的情景劇《理想之光》字字鏗鏘,前來參觀的市民游客紛紛在展陳前駐足品讀。從耳畔眼前直抵心間,百年故事熠熠生輝,紅色力量涌蕩不息。
講解員現場朗誦情景劇《理想之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倳洺鱿幕瘋鞒邪l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歷史無聲,歲月有痕。廣州這片英雄地,革命傳統自古有之,紅色文化底蘊深厚。歷經時光的洗禮和歷史的激蕩,紅色文化正愈益煥發出盎然生機、展現出萬千氣象。你看,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已成為重要的紅色文化地標和深具標識性的城市文化符號,經改擴建后重新開放近兩年來,無數人走進這個“網紅打卡地”,去觸摸百年前那段讓人熱血沸騰的紅色歷史;你看,“三大百年”百場巡展正火熱推進,一幅幅生動活潑的主題連環畫在社區里、學校里“圈粉”無數,一場場延伸到列車、客輪、公交等的主題展陳讓人流連;你看,“英雄花開英雄城”等紅色文化活動播下紅色種子,全城處處傳唱著南粵兒女古往今來的英雄故事……百年激蕩,鐫刻光榮與夢想。站在百年歷史滾滾向前的坐標點,我們看見紅色基因在代代相傳中煥發出新光芒,我們看見英雄的品格、紅色的力量在潛移默化地融入這座英雄城市每個市民的心里。
知所從來,方明所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借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紅色文化是廣州的精神根脈,更是千年歷史名城破浪前行的動力之源。我們當從紅色資源中汲取精神滋養和前進動力,獲得走向未來的寶貴啟示,轉化為新征程上不斷踔厲奮發的源源不斷的磅礴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廣州繼續在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領頭羊和火車頭作用。作為中國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廣州這座富有革命傳統的英雄城市又站在了時代的潮頭,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期。近期以來,一系列部署舉措密集落地,一個個重大項目火熱推進,一場場重大國際論壇會議接踵而至,一次次交流合作在史上最大規模的廣交會上演……承英雄志,弘英雄氣,廣州持續吹響鼓舞高質量發展志氣的沖鋒號,在開局之年展現出開局之勢、開局之氣。
紅色文化在廣州這片熱土上代代傳承,帶來蓬勃向上的生機和活力,助力廣州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闊步前行。我們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大興調查研究,高標準高質量開展主題教育,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廣州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我們乘勢而上,正在不斷強化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加快建設南沙粵港澳重大合作平臺,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我們傳承英雄城市的紅色基因、擦亮英雄城市的紅色品牌,正以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精神狀態奮進新征程,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州實踐,高質量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全力以赴推進廣州繼續在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領頭羊和火車頭作用。
百年前,共產黨人前赴后繼,以熱血澆灌理想,以生命踐行信仰;百年后的今天,我們接過了歷史的接力棒,奮力奔跑在新的趕考路上。百年變局之下,面臨新征程新任務,我們更需要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英雄精神,更需要傳承英雄志、弘揚英雄氣。亮出我們最鮮明的底色,在奮斗征程上慨然前行!
中共三大在黨史上的11個“第一次”
第一次在黨的代表大會提出在中國實行國民革命。
第一次制定《中國共產黨黨綱草案》。
第一次修訂《中國共產黨章程》。
第一次制定《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組織法》。
第一次通過《農民問題決議案》。
第一次有婦女代表參加黨的代表大會。
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有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共同出席的黨的代表大會。
第一次在黨的代表大會閉幕會唱《國際歌》。
第一次召開中央執行委員會全體會議選舉產生中央局核心機構。
第一次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局成員。
第一次把馬克思主義的統一戰線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確定了國共統一戰線的基本方針,促進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